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202章 丹炉旁论道,化学显神迹

第202章 丹炉旁论道,化学显神迹(1 / 1)

自西苑澄渊堂那番奏对后,

苏惟瑾明显感觉到,

嘉靖帝看自己的眼神不一样了。

那不再是看待一个寻常能干臣子的欣赏,

而是掺杂了几分找到“同道中人”的探究与热切。

果然,没过两日,

一份特殊的、绕过内阁和司礼监的中旨,

直接递到了翰林院苏惟瑾的值房:

陛下召见,地点——西苑丹房。

丹房!

这两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在波澜不惊的翰林院里激起了细微的涟漪。

同僚们看苏惟瑾的眼神,

羡慕有之,嫉妒有之,

更多的则是难以言说的复杂。

谁不知道陛下近年来愈发醉心玄修?

能踏入丹房之人,

非道即幸,这苏惟瑾,

圣眷竟已隆盛至此?

苏惟瑾心中却是清明如水。

超频大脑早已推演出各种可能。

他知道,这是一次机遇,

更是一场如履薄冰的考验。

投其所好易,但要投得巧妙,

投得让对方惊为天人且不疑有他,

就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包装了。

引路的小太监这次神色更加恭谨,

带着他穿过太液池上蜿蜒的栈桥,

走向一处更为幽静的宫苑。

还未走近,一股混合着硫磺、硝石、

金属烧灼以及浓郁草药味的奇特气息便扑面而来。

苑门匾额上写着“凝神圃”三个篆字,

门口守卫的已不是普通禁军,

而是几个眼神精亮、

太阳穴微微鼓起的便装汉子,

显然是大内高手。

踏入圃内,景象更是奇特。

不见奇花异草,

反而是一排排造型古朴的铜制丹炉、陶制坩埚,

以及堆积如山的各色矿石、药材。

几个穿着灰色道袍、

神色肃穆的道童正小心翼翼地扇火、添料,

空气中弥漫着灼热的气息和轻微的噼啪声。

嘉靖帝今日换了一身更为正式的天青色道袍,

头戴偃月冠,正站在一座最大的紫铜丹炉前,

听一位须发皆白、手持玉麈的老道士讲解着什么。

那老道士面色红润,

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

此人便是如今颇得帝心的龙虎山道士邵元节。

见苏惟瑾进来,嘉靖帝脸上露出笑容,招手道:

“惟瑾来了,快过来。

朕正与邵真人探讨这‘五气朝元丹’的奥妙。”

苏惟瑾上前行礼,

目光快速扫过丹炉旁桌案上摊开的一张丹方,

超频大脑瞬间将成分摄入分析:

朱砂、雄黄、曾青、白矾、慈石……

以及大量的铅汞!

典型的毒丹配方!

长期服用,不死也残!

邵元节淡淡地瞥了苏惟瑾一眼,

见是个年轻文官,

眼中闪过一丝轻视,

但碍于皇帝面子,

还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继续对嘉靖帝道:

“陛下,此丹乃依上古秘法,

取五金之精,八石之髓,

辅以君臣佐使,

经九九八十一日文武火淬炼,

方能成就。

服之可调和五脏,通达气脉,

于修行大有裨益。”

嘉靖帝听得连连点头,

眼中充满向往。

苏惟瑾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他并未直接反驳邵元节,

而是故作好奇地靠近丹炉,

仔细看了看那氤氲的烟气,

又轻轻嗅了嗅,眉头微蹙,

仿佛在思索什么难题。

“惟瑾,可是看出了什么?”

嘉靖帝注意到他的异样,主动问道。

苏惟瑾拱手,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的探究:

“陛下,臣于道藏所学粗浅,

不敢妄议真人丹道。

只是……臣观此丹方,

金石之物比例似乎颇重,

尤其这汞铅之属,性极燥烈沉坠。

《阴符经》有云: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金石之精华,固然刚猛,

然过犹不及,

若龙体未能完全炼化其刚暴之气,

恐如利刃藏于腹中,反伤和气,

与养生延年之本意,

或有……些许背离?”

他这番话,完全站在道家的理论框架内,

用“刚柔”、“和气”、“天生天杀”

这些玄学概念来包装现代化学的毒性认知,

听起来既专业又为皇帝的身体着想。

邵元节脸色微微一沉,

拂尘一甩,语气带着不悦:

“苏修撰此言差矣!

丹道之学,奥妙无穷,

岂是寻常读书人所能臆测?

铅汞乃至阴至阳之物,

正需以真火炼去其戾气,

化刚为柔,方能为我所用。

此乃夺天地造化之功,

些许燥烈,正是淬炼之效!”

这话就有点倚老卖老,

暗讽苏惟瑾不懂装懂了。

旁边几个道童也露出鄙夷的神色。

嘉靖帝也露出疑惑之色,

看向苏惟瑾。

苏惟瑾不慌不忙,

他知道,空口无凭,

必须拿出点“真东西”震住场子。

他微微一笑,对嘉靖帝道:

“陛下,真人所言自有道理。

然臣曾于那本佚失杂记中,

见一有趣设想,或许可佐证‘化刚为柔’、‘去芜存菁’之理。

不知陛下可否容臣……

借宝地一用,演示一微小‘术法’?”

“术法?”

嘉靖帝兴趣大增。

“爱卿竟通晓术法?”

“非是术法,

不过是些草木金石反应的小道,

或可窥见天地造化之微妙一斑。”

苏惟瑾谦逊道,

随即请求取一些常见的材料:

紫甘蓝(此时称紫葵或红苋)、

醋、碱水(草木灰水即可)、

以及一套简单的陶瓷蒸馏器皿。

这些东西丹房都不缺,很快备齐。

邵元节冷眼旁观,

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准备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官员出丑。

苏惟瑾先将紫甘蓝捣碎取汁,

得到一种深紫色的液体。

他将其分装三个小瓷碗中。

然后对嘉靖帝道:

“陛下请看,此乃紫葵汁,

其色深紫,平平无奇。”

接着,他拿起醋,滴入第一个碗中,

只见碗中紫色液体瞬间变成了鲜红色!

“此乃‘酸’性之物,可令紫葵显赤色,

犹如烈火灼金,去其沉滞。”

然后又拿起碱水,

滴入第二个碗中,

紫色液体又变成了青绿色!

“此乃‘碱’性之物,可令紫葵显青碧,

犹如柔水润木,生发和气。”

最后,他指着第三个碗中原色的紫汁说:

“而中性之物,则保持其本真之色。

此等现象,臣窃以为,

便是那‘君臣佐使’,

不同性质的物质相遇,

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或刚或柔,或显或隐。

若能明了其中规律,

或可在炼丹制药时,

更好地掌控药性,

避免‘刚烈伤和’之弊。”

这一手简单的酸碱指示剂变色实验,

在现代初中生看来不值一提,

但在明朝,尤其是在神秘的丹房里,

当着皇帝和资深道士的面演示,

效果不啻于一场小型神迹!

嘉靖帝看得目瞪口呆,

凑到碗前仔细观瞧,

甚至亲自拿起醋壶滴了几滴,

看着颜色变幻,

脸上满是惊奇和兴奋:

“神乎其技!

果真神乎其技!

惟瑾,此乃何理?”

连原本不屑的邵元节,

也瞪大了眼睛,

脸上倨傲之色尽去,

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困惑。

他钻研丹道多年,

何曾见过如此直观、

奇妙的颜色变化?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苏惟瑾心中暗笑,

面上却依旧平静:

“陛下,此乃天地间万物相生相克之理的具体显现。

臣以为,炼丹之道,或可借鉴此理,

不再一味追求金石刚猛,

转而探究如何‘提纯’草木精华,

‘萃取’其温和有效的成分。

比如,用这蒸馏之法……”

他指着那套陶瓷器皿,

简单解释了水加热变汽、

遇冷复凝为液,

可分离提纯物质的原理。

“譬如采集清晨花露,

或蒸煮某些药草,

得其纯净精华,

或许比直接服食金石,

更为温和滋养,

更合‘道法自然’之本意。”

苏惟瑾最后总结道,

再次将观点拉回到道家理论上。

嘉靖帝听得心驰神往,

再看那冒着毒烟的铅汞丹炉,

眼神已带上了几分疑虑。

他转向邵元节,语气微妙:

“邵真人,惟瑾所言,

似乎……也有些道理啊?”

邵元节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他引以为傲的丹道知识在苏惟瑾这“草木微末之术”面前,

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

却不知从何说起,

最终只能悻悻道:

“苏修撰……见识独特。

然丹道博大精深,非一时可论……”

苏惟瑾见好就收,立刻道:

“真人说的是,丹道玄奥,

臣不过管中窥豹,偶得一鳞半爪,

岂敢与真人高论相较?

只是心系陛下圣体,

故冒昧直言,还望真人海涵。”

这番以退为进,

既彰显了自己的“忠心”和“奇能”,

又给了邵元台阶下,显得自己懂事。

嘉靖帝哈哈大笑,心情极为舒畅,

拍着苏惟瑾的肩膀:

“惟瑾真乃朕的福将!

不仅通经济,晓军务,

竟连这玄妙之理也知之甚深!

好,好!

日后你常来这凝神圃,

与邵真人多多切磋,

务必将这‘提纯’、‘萃取’之法,

给朕琢磨出个名堂来!”

这一刻,苏惟瑾知道,

他在嘉靖帝心中“能臣”的形象之外,

又成功地叠加了一层“奇人”的光环。

这光环,在未来的朝堂博弈中,

或许比任何官职都更有分量。

而邵元节那阴晴不定的脸色也预示着,

丹房这片原本由道士把持的“净土”,

从此多了一个强有力的搅局者。

化学对炼丹术的降维打击,才刚刚开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在星墟苟成农场主 海贼之铠铠果实,开局纯金到手 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 综漫:从鬼灭之刃开始卍解 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 道门混子:我能杀你两次 中国桃色大案纪实 红棺咒:明清轮回 表白警花后,我带老丈人进部!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