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78章 旱情初显现,预判得先机

第178章 旱情初显现,预判得先机(1 / 1)

七月的京城,像个巨大的烙饼铛,

热气从地底往上蒸腾,

连护城河的水位都肉眼可见地下降了一截,

露出泛着腥气的淤泥。

树叶子蔫头耷脑,

知了的叫声都有气无力,

带着一股子濒死的沙哑。

茶楼酒肆里,

冰块的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

成了紧俏货,连带着酸梅汤、

绿豆汤的生意都格外红火起来。

但这股燥热,不仅仅来自天气。

通政司每天递进来的各地奏报,

渐渐多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先是山东布政使司奏报,

入夏以来雨水稀少,麦收减成,

秋粮播种恐受影响。

接着,北直隶几个府县也传来类似消息。

起初,并未引起太大重视,

毕竟“十年九旱”,

地方官照例请求减免部分钱粮,

户部照例扯皮,说国库空虚,

要核实清楚再议。

然而,翰林院藏书楼里,

苏惟瑾却从这些零散的信息中,

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他的超频大脑如同高效的情报分析中心,

将奏报中的关键词

——“雨水稀少”、

“河流水位降”、

“蝗蝻萌动”

——与记忆库中的历史记载、

现代气象学、灾害管理知识进行交叉比对分析。

“嘉靖二年,北直隶、山东大旱,蝗起,民饥……”

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录被调取出来。

结合当前数据推演,

旱情绝非地方官轻描淡写的“稍有影响”,

而是正在酝酿一场覆盖数省、

影响百万生灵的重大灾害!

后续极可能引发蝗灾、

流民潮、甚至瘟疫!

朝堂之上,户部尚书孙交

和工部尚书赵璜

已经为钱粮调拨和水利修缮的事情

争得面红耳赤。

孙交是个干瘦老头,

守着国库像守着命根子,唾沫横飞:

“陛下!去岁边饷、宗藩禄米已耗去大半,

今夏各地又请减免,

国库实在捉襟见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拿什么去赈济?

依臣看,当严令地方自行筹措,开源节流!”

赵璜则性子急些,粗着嗓子反驳:

“孙部堂!水利失修,河道淤塞,

正是抗旱不力之根源!

此时不拨银子疏浚河道、修筑塘堰,

难道等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之时,

再用银子去买棺材吗?”

这话说得难听,却也是实情。

龙椅上的嘉靖帝眉头紧锁,

听着底下臣子如同市井商贩般争吵,

心中烦躁更甚。

他登基以来,本想有一番作为,

奈何国库空虚,事事掣肘。

这天灾人祸,更是让他有种无力感。

“够了!”

嘉靖帝终于不耐,声音冷冽。

“朕要的是解决之策,

不是听尔等在此哭穷诉苦!

退下!都给朕好好想想,明日再议!”

众臣噤若寒蝉,躬身退下。

几位阁老也是面面相觑,

天灾面前,若无钱粮,

纵有满腹经纶也是枉然。

苏惟瑾冷眼旁观这一切,心中已有定计。

这正是他“欲取先予”策略的绝佳舞台!

现在出声,不过是加入争吵,毫无意义。

他要做的,是拿出一套让皇帝眼前一亮、

让群臣无可挑剔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回到值房,他紧闭门窗,

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与热浪。

铺开一大张宣纸,

取出一支削尖的炭笔(这是他为了方便绘图自制的),

超频大脑全速运转,

开始草拟《嘉靖二年北直隶山东旱情应对预案》。

这份预案,绝非简单的请求赈济,

而是融合了现代灾害管理思想的“组合拳”:

1灾情评估与预警:

他根据现有奏报和地理知识,

在地图上大致标出可能的重灾区(如太行山前平原、黄河下游沿岸)。

提出建立简易的“旱情监测点”,

观测降水量、河水水位、土壤墒情,

定期上报,实现动态监控。

2应急救灾(短期):

而是组织灾民疏浚现有河道、修复废弃水利设施,

按劳发放粮食或工钱。

既缓解饥荒,又增强抗旱能力。

同时在未受灾的江南地区,

由官府出面平价采购粮食,通过漕运北调。

计算大概的粮食缺口和运输成本。

设立官定粮店平粜,防止物价飞涨引发社会动荡。

3减灾与恢复(中长期):

(如小型水库、引水渠),

并附上简单的示意图和预估效益。

减少对水源的依赖。

标注可能爆发的区域,

建议提前组织人力扑杀蝗卵,备好药物。

4社会秩序与卫生防疫:

提供基本粥棚,登记造册,防止流窜为盗。

同时,鼓励富户设粥厂,

官府给予一定名誉奖励。

隔离疑似病患等基本卫生措施,

防止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他写得极其专注,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时而勾勒简易地图,

一会有列出数据表格,

片刻后再写下条陈要点。

没有使用任何超越时代的术语,

全部用明代官员能理解的语言和逻辑进行表述,

但内核的先进性和系统性,

远超这个时代任何关于灾荒的奏议。

写到关键处,

他甚至下意识地用上了几个自创的简化符号

来标注优先级和关联性,

这在旁人看来,或许如同天书,

但在他脑中却清晰无比。

不知不觉,窗外天色已暗,暑气稍退。

苏惟瑾放下炭笔,

看着这份凝聚了超脑智慧的数页预案,长长舒了口气。

这只是草稿,还需润色成合乎规范的奏疏文体。

但他知道,一旦时机成熟,

这份东西抛出去,

足以在死水般的朝堂里,

投下一块巨石!

就在这时,值房的门被轻轻敲响。

苏惟瑾迅速将草稿收起,

换上一本《大明会典》,才道:

“请进。”

进来的是翰林院的孔目(掌管文书的小吏),陪着笑脸道:

“苏修撰,方才宫里传来消息,

陛下因忧心旱情,

明日午后将在文华殿召见几位近臣,询问对策。

掌院学士让您也去,

说是……记录圣谕。”

苏惟瑾心中一动,机会来了!

虽然只是“记录”,

但能跻身那样的场合,

就是绝佳的信息获取和观察机会。

或许,还能找到递上预案的契机。

“有劳孔目告知,下官明日必准时前往。”

苏惟瑾平静回应,

心中却已开始推演明日殿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孔目退下后,苏惟瑾重新拿出那份预案草稿,

就着昏暗的灯光,再次审视、修改。

窗外的京城渐渐安静下来,

只有更夫梆子声远远传来。

一场关乎无数人生死的博弈,

即将在紫禁城的深宫中展开,

而手握先机的苏惟瑾,

已然做好了亮剑的准备。

这一次,他要让嘉靖皇帝和满朝文武都看清楚,

什么叫做“预判”,什么叫做“先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在霍格沃茨的我只想摆烂 山海仙族 剑尊说:下辈子换他当老婆 快穿综影视配角人生 重生鹿鼎记 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 娘子,我真是杀手 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 帝王夜夜被魔尊抱在怀里亲 影综:从认识杨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