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76章 超脑复盘帝王心,如履薄冰慎前

第176章 超脑复盘帝王心,如履薄冰慎前(1 / 1)

左顺门那场关于宁波倭乱的御前会议,

最终在一片沉闷与各怀心思中草草收场。

嘉靖帝朱厚熜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拂袖而去,

留下满殿面面相觑、心头惴惴的文武大臣。

苏惟瑾随着人流默默退出,

初夏午后的阳光晃得人眼晕,

汉白玉台阶反射着灼热的光,

与殿内那压抑的冰冷形成鲜明对比。

几位平日里眼高于顶的翰林院前辈,

此刻却有意无意地放慢脚步,

凑到了苏惟瑾身边。

“苏修撰,今日陛下神色不豫,

我等皆惶惶不安,唯恐圣心震怒,殃及池鱼啊。”

一位姓李的侍讲擦拭着额角的细汗,

语气带着试探。

他年近四旬,在翰林院熬了十几年,

才混到如今位置,最是谨小慎微。

另一位于编修也接口道:

“是啊,苏修撰深得陛下青睐,

今日掌院学士独带你入内记录,

可见简在帝心。

不知……不知陛下可有流露些许意向?

我等也好早作应对。”

他脸上堆着笑,

话语里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苏惟瑾心中雪亮,

这些老油条哪里是真心求教,

不过是见自己似乎得了点“圣眷”,

想来套话,兼或试探深浅。

他面上依旧维持着新科进士应有的谦逊温良,微微躬身道:

“李前辈、于前辈言重了。

晚辈入内,不过是掌院提携,

负责记录会议要点,恪尽职守而已。

陛下天威难测,

心思岂是我等微末小臣可以妄加揣度的?

至于意向,陛下只令诸公回去详议条陈,

想来是要集思广益,谋定而后动。”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点明自己只是记录员,

并未参与核心决策,

又抬出“天威难测”堵住了对方的进一步探询,

最后还将皮球踢回了“诸公”自己身上。

李侍讲和于编修对视一眼,

见套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又见苏惟瑾态度恭谨却疏离,

便也失了兴致,

打着哈哈说了几句“苏修撰年少有为,

将来必是国之栋梁”的场面话,各自散去。

苏惟瑾独自走在回翰林院的青石板路上,

超频的大脑却早已将方才那点人际应酬抛诸脑后,

开始全速运转,复盘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

——龙椅上那位年仅十七岁,

却已显露出复杂难测心性的少年天子,

嘉靖皇帝朱厚熜。

“大礼议”的底色:

权力与控制欲的极致彰显。

大脑如同精密的数据库,

调取着关于“大礼议”的种种细节。

朱厚熜以藩王世子身份入继大统,

甫一登基,便不顾杨廷和等老臣以“继嗣”为基础的礼法压力,

坚持要追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

这场持续数年的政治风暴,

表面是礼仪之争,

内核却是赤裸裸的权力博弈。

一个少年,面对满朝文官集团的强大压力,

展现出的固执、强硬乃至权术(利用张璁、桂萼等“议礼新贵”),

其根源是什么?

超频分析结论:

极度缺乏安全感,

以及对“名分”和“控制权”的病态执着。

他本是藩王之子,意外获得至尊之位,

内心深处或许始终存有“得位不正”的隐忧(尽管程序合法)。

唯有通过彻底掌握“定义权”

(连自己父亲的名分都要自己说了算),

才能确认权力的真实归属,

抚平那份与生俱来的不安。

这场胜利,固然巩固了皇权,

但也塑造了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统治风格,

并埋下了对文官集团(尤其是前期反对他的杨廷和一派)深刻的不信任感。

改革尝试与阻力:

理想主义碰壁现实的挫败感。

登基之初,嘉靖帝并非没有励精图治之志。

他下令裁汰锦衣卫、内监局冗员十余万,

试图减轻财政负担;

又清查皇庄、勋贵庄田,

想缓解土地兼并矛盾。

但这些措施无不触动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执行起来阻力重重,最终大多虎头蛇尾。

超频推演:这种“想做事却做不成”的挫败感,

对于一个心高气傲、

渴望证明自己的少年君主而言,

是极大的打击。

它会加剧其对官僚系统的失望和不耐烦,

使其逐渐从“事功”转向对“权术”的依赖,

更倾向于用个人意志和非常规手段(如依赖宦官、密折、扶植私人)来推行意图。

未来的阴影:

“壬寅宫变”与性格巨变的伏笔。

大脑甚至推演到了历史上尚未发生的“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宫女杨金英等试图勒死嘉靖帝)。

无论其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政治阴谋,

这一事件本身对嘉靖心理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

连身边最亲近的宫女都能对自己下杀手,

将会把他那份“缺乏安全感”放大到极致,

从而彻底转向幽居深宫、迷信方术、

用严苛权术驾驭臣下的统治模式。

多疑、刻薄、甚至有些残忍的一面,

会逐渐成为主导。

笃信道教:精神寄托与现实逃避的双重需求。

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固然是历代许多帝王的通病,

但对嘉靖而言,更有其特殊性。

超频大脑分析:

在现实政治中感到无力、挫败,

加之对自身安全(无论是政治安全还是人身安全)的深切忧虑,

使得他迫切需要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

道教的长生术、斋醮仪式,

不仅能提供虚幻的心理安慰,

其本身也是一种彰显皇权神秘性、

强化个人权威的手段(如青词的政治化)。

综上,一个立体的嘉靖帝形象在苏惟瑾脑中清晰起来:

这是一个极其聪明、学习能力快、

权力欲极强的皇帝,

同时又是一个内心敏感、

缺乏安全感、容易走向极端的独夫。

他渴望建功立业,成为中兴之主,

但耐心有限,厌恶官僚系统的拖沓和阳奉阴违。

他欣赏有真才实学、能为他分忧的干臣,

但容忍度极低,一旦觉得失控或无用,弃之如敝履。

他的“赏识”如同烈火,可助人直上青云,也可瞬间将人焚为灰烬。

“伴君如伴虎……”

苏惟瑾在心中默念这句古训,

感受愈发深刻。

目前的些许“青睐”,

建立在“有才”、“有用”的脆弱基础上,

任何一次决策失误、站队错误,

甚至仅仅是某句话触及其敏感神经,

都可能万劫不复。

“苏修撰,请留步。”

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打断了苏惟瑾的思绪。

他抬头,见是一个面白无须、

身着葵花团领衫的小太监,

正站在翰林院门口,

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笑容。

“公公有何吩咐?”

苏惟瑾停下脚步,心中微动。

小太监上前一步,低声道:

“奴婢是乾清宫当差的。

陛下口谕,苏修撰今日辛苦,

特赏冰湃瓜果一份,已送至您值房。”

苏惟瑾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

立刻躬身谢恩:

“臣苏惟瑾,叩谢陛下天恩!”

“苏修撰快请起。”

小太监虚扶一下,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陛下还说了,苏修撰的‘读书札记’,

很有意思,望持之以恒。”

说完,小太监便转身离去,

留下苏惟瑾站在原地,

背后却隐隐渗出些许冷汗。

赏赐是恩宠,是信号。

但那句关于“读书札记”的点评,才是关键!

他那份关于宁波事件的奏疏(对外称是读书札记),

果然被陛下留中,并且仔细看了!

陛下不仅看了,还特意让人传来这句话……

这是鼓励,更是提醒,甚至隐含着一丝警告

——你的所思所想,朕都知道。

超频大脑瞬间评估:风险与机遇并存。

机遇在于,这条直达天听的渠道似乎比想象中更畅通;

风险在于,自己彻底暴露在皇帝的注视之下,

一言一行都需更加谨慎。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

迈步走进翰林院。

值房的书案上,果然放着一个精致的食盒,

里面是几块用冰块镇着的鲜红西瓜,

散发着诱人的凉气。

同僚们的目光或明或暗地扫过来,

羡慕、嫉妒、探究……

种种情绪,不一而足。

苏惟瑾拿起一块冰凉的西瓜,

甘甜的汁水在口中弥漫开,

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却让他超频的大脑更加清醒冷静。

未来的路,如履薄冰,亦步亦趋。

但既已踏上这青云路,

便唯有利用这超频之脑,

洞察先机,步步为营,

方能在嘉靖朝这盘复杂的棋局中,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当前要务,是继续低调积累,巩固圣眷,

同时……要开始留意那些即将登场的“大反派”们了,

比如,那位靠“大礼议”起家,

正炙手可热的礼部侍郎

——张璁。

或许,不久之后,就会有机会碰一碰了。

他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那是对未来挑战的期待,

也是对自身能力的绝对自信。

打脸,要及时,更要打在关键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监控之外:那位消失的访客 凤羽箭神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女派男掌门 神医她用手术刀震惊六宫 三年后,他灭了全宗门楚云姜月 亮剑:老子丁伟觉醒每日情报系统 绝世唐门,兽神 修真修仙 旋风少女第三季季雅风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