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75章 未雨绸缪策惊殿,帝心暗许才堪

第175章 未雨绸缪策惊殿,帝心暗许才堪(1 / 1)

宁波惊变的余波在京城官场持续震荡。

朝堂之上,文武大臣们吵作一团,

声浪几乎要掀翻奉天殿的穹顶。

“陛下!倭奴猖獗至此,必须严惩!

当立刻发兵,痛剿来犯之敌,扬我国威!”

兵部的主战派官员慷慨激昂,唾沫横飞。

“万万不可!

东南海防废弛已久,仓促兴兵,胜算几何?

若再遭败绩,国体何存?

当务之急是严守海疆,

遣使斥责,令其交出祸首!”

礼部及部分保守文臣则力主谨慎,

强调天朝体面。

“市舶司贪腐酿祸,必须严查!

相关官员一个都不能放过!”

都察院的御史们则将矛头对准了内宦和地方官员。

“光是查办有什么用?

日后难免再生事端!

须得从根本上规范贡贸章程!”

也有官员提出要修改制度,

但具体如何改,却又语焉不详。

争吵持续了数日,各方引经据典,

互相攻讦,却始终拿不出一套能让嘉靖帝真正满意的、

既解近忧又除远患的周全之策。

年轻的皇帝坐在龙椅上,

面沉似水,听着底下臣子们毫无新意的陈词滥调,

心中的烦躁与失望日益累积。

他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是这些毫无营养的扯皮!

就在这纷扰之中,

一份来自翰林院修撰苏惟瑾的密奏,

经由司礼监太监,悄然呈送至嘉靖帝的御案之上。

“苏惟瑾?”

嘉靖帝眉头微挑,对这个名字印象颇深。

上次经筵日讲,

此子对《春秋》“尊王”之义的那番别解,深合他心。

此刻上奏,所为何事?

他展开奏疏,一行行清晰有力、条理分明的字迹映入眼帘:

“臣翰林院修撰苏惟瑾谨奏:

为宁波倭使争贡事,沥陈管见,以备圣裁。”

“臣闻宁波之变,匪夷所思,

实乃市舶管理失序、倭人性情狡悍、

海防预警不足等诸多弊病交织之恶果。

事发突然,然其弊早伏,绝非偶然。”

开篇直指根源,毫不拖泥带水,

让嘉靖帝精神微微一振。

他继续往下看。

“臣愚见,当下之急,首在‘惩’与‘防’。”

“一曰严惩立威:

对肇事倭首宗设谦道及其党羽,

务必全力缉拿或剿灭,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对涉案之市舶司官员、

尤其是受贿之太监赖恩,

更需从严从重查处,以肃官纪。

对殉国之刘锦、张镗等将士,

应从优抚恤,激励士气。”

“二曰强化海防:

即刻敕令浙、闽沿海诸卫所,整饬军备,加强巡哨。

可命地方官组织乡勇,

沿海岸线设立烽堠预警,形成联防。

断不可使倭人再轻易登岸肆虐。”

看到这里,嘉靖帝微微颔首,

这些虽是常规操作,但条理清晰,切中要害。

然而,接下来的内容,才真正让他坐直了身子。

“然,治标更需治本。

臣窃以为,宁波之祸,根在于‘利’与‘管’之失衡。”

“故,臣斗胆进言中长期之策,曰‘整饬’与‘疏导’并举。”

“整饬市舶司:

须定立明确章程,

规范勘合校验、贡使接待、宴席座次、

贸易顺序等一切流程(臣附简陋流程图于后,伏乞御览),

杜绝私相授受。

增派御史或科道官员监督,

使权责分明,运作透明。”

“更有甚者,”

奏疏笔锋一转,

提出一个让嘉靖帝都感到一丝惊讶的大胆建议。

“陛下,堵不如疏。

倭人冒死泛海而来,无非为利。

我朝严控海贸,其利尽归少数贪吏豪商,

而国家所得有限,反滋生种种弊端。

何不借此契机,有限度开放沿海特定口岸(如广州、泉州),

仿宋元旧例,设立‘市舶课’,

官督商办,规范贸易,抽取税饷?

如此,既可满足外番贸易之求,

使其有利可图而减少鋌而走险,

亦可充盈国帑,强化海防,

更可使贸易置于阳光之下,

减少腐败空间。

此乃长远消弭倭患之一策也,

伏乞圣明思虑。”

奏疏最后写道:

“臣才疏学浅,所言皆出自忧国之心。

这些浅见,乃臣平日读书偶得,

闲暇时胡乱揣摩所记,

不想竟有不幸言中之日。

是否妥当,伏惟陛下圣裁。”

嘉靖帝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奏疏上,

尤其是那幅用清晰线条绘制的“市舶司业务流程规范简图”和“有限开放海贸利弊分析图”,

虽然简洁,却将复杂的政务梳理得一目了然,

其思路之清晰,考量之周全,

远超殿上那些只会空谈的大臣!

更让他心中惊异甚至暗喜的是,

苏惟瑾在奏疏中透露出的意思

——这些见解,是他平日闲暇时“胡乱揣摩所记”!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此子早在事件爆发之前,

就已经洞察到了海贸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并提前思考了对策!

这是何等惊人的预见性!

何等主动的任事之心!

只会磕头请罪或争吵推诿的庸碌之臣,

苏惟瑾这份既有应急之策、

又有长远之谋的奏疏,

简直如同炎夏甘霖,

让他焦躁的心情为之一畅!

“此子……果真大才!”

嘉靖帝忍不住低声赞了一句,

手指轻轻敲着那份奏疏,

眼中闪烁着发现璞玉般的光芒。

“不仅学问好,更能学以致用,

洞察时弊,建言献策。

更难得的是这份心思……

竟能想到朕的前头去了。”

他没有立刻将这份奏疏下发廷议。

因为其中关于“有限开放海贸”的建议过于大胆,

必定会遭到守旧臣子的强烈反对。

但他已将苏惟瑾的名字,

深深记在了心里。

这份奏疏,被他留中不发,

却成了他衡量其他臣子奏对的一块试金石。

此后几日,再听那些大臣争吵,

他心中不由常冷笑:

“尔等所见,尚不及一新晋翰林深远!”

苏惟瑾此举,看似只是上了一封奏疏,

实则再次精准地挠到了皇帝最大的痒处:

渴望得力干才,渴望能为他分忧解难、且有远见卓识的心腹。

超频大脑的预判与谋划,

再次于无声处听惊雷,

将一场危机,转化为了进一步靠近权力核心的阶梯。

帝心深处的赞许与倚重,又加深了一层。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感化始祖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修仙:从捡到残破小塔开始 开局拜师妙音门,全员化身乐子人 帝王串串烧 规则怪谈:开局天赋是迷你小幽灵 从狐仙开始香火成神 别崩了,反派大人 至强龙尊叶辰 重回古代:分家,除族,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