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宁川市的国企改革取得初步突破。
在王江涛的积极协调下,宁川钢铁厂与一家国内大型钢铁集团达成重组协议,引入资金十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保留了全部在职职工。
消息传出,全厂欢腾。
重组签字仪式上,一位老工人紧紧握住王江涛的手,热泪盈眶:“王市长,谢谢您!要不是您多次来厂里调研,亲自与投资方谈判,我们厂就真的完了!这下好了,工作保住了,生活有盼头了!”
王江涛感动地说:“老师傅,这是市委市政府的责任。企业要发展,职工的生活也要保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与此同时,另外两家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进入破产程序。
王江涛亲自审定职工安置方案,确保每一位职工都得到合理补偿和再就业帮助。
他还推动成立了宁川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
裴一泓对王江涛的工作十分满意。
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他公开表扬:“江涛同志来宁川不到三个月,就打开了工作局面,展现了很强的执行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宁川的国企改革能够稳步推进,江涛同志功不可没!”
王江涛谦逊回应:“这是在裴书记的正确领导和班子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果。我只是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九月初,王江涛提出了建设宁川经济走廊的构想,计划沿宁川江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裴一泓大力支持这一构想,两人配合默契,一个把握大局,一个推进落实,被宁川干部称为“黄金搭档”。
在王江涛的提议下,宁川市与汉东省京州市创建了友好城市关系,推动了两地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李达康得知后,专门打来电话:“王江涛,干得不错嘛!这才几个月,就促成了京州和宁川的合作。看来把你放走,虽然舍不得,但确实是对了!”
“达康书记,这离不开您当初的支持和指导。”王江涛真诚地说。
“少来这套!”李达康笑道,“好好干,别姑负我和一泓同志的期望!”
十月,王江涛回汉东省参加一个局域合作论坛,顺道回家探望。
周绘敏和儿子王金山已经放暑假,一家人难得团聚。
“爸爸,宁川好玩吗?”王金山好奇地问。
“宁川有美丽的宁川江,有古老的城墙,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工厂。”王江涛抱着儿子说,“下次放假,你和妈妈一起来,爸爸带你们去看看。”
“太好了!”王金山兴奋地拍手。
周绘敏微笑着说:“江涛,看你精神状态不错,我们就放心了。工作还顺利吗?”
“很顺利,裴书记很支持,班子同志们也很配合。”王江涛说,“就是国企改革压力大,关系到那么多职工的生计,不敢有丝毫大意。”
“你做事一向认真,我们相信你。”周绘敏温柔地说。
在家短暂停留两天后,王江涛又匆匆返回宁川。
临行前,父母再三叮嘱:“工作再忙,也要记得吃饭睡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爸妈,你们也要保重身体。”王江涛拥抱了父母,又亲了亲儿子,“金山,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
“爸爸放心,我会努力的!”王金山懂事地说。
回到宁川,王江涛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
在他的推动下,宁川经济走廊规划正式激活,首批入驻的十二家企业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到1999年11月,七家大型国企全部完成改制,共安置职工五万二千人,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创造了国企改革的宁川经验。
汉江省委主要领导对宁川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在保持社会稳定前提下推进改革的经验,被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裴一泓在一次与王江涛的谈话中,欣慰地说:“江涛,当初点名要你来宁川,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有你这样的搭档,我很放心。”
“裴书记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分内工作。”王江涛谦逊地说。
十二月初,王江涛接到通知,他被评为汉江省优秀市长,将出席年底的表彰大会。
1999年12月,年终岁末,王江涛安排好手头工作,请假回汉东省探亲。
这一次,他不只是回家与亲人团聚,还要拜访曾经培养和支持他的老领导。
得知王江涛回来,汉东省的领导们纷纷表示要见他。
到家的第二天,刘正东就邀请王江涛到家中做客。
“江涛,来来来,坐。”刘正东亲切地招呼他,“在宁川这半年,干得很出色啊!汉江省的领导都跟我说了,你对宁川的国企改革贡献很大。”
“省长过奖了,主要是裴书记领导有方,班子同志们支持。”王江涛躬敬地说。
刘正东满意地点头:“不骄不躁,很好。宁川平台大,挑战也多,你要继续发挥在金山时的务实作风,同时也要注意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他顿了顿,问道:“和一泓同志配合得怎么样?”
“很好,裴书记理论水平高,视野开阔,对我很信任,也很支持我的工作。”王江涛回答。
“那就好。”刘正东欣慰地说,“一泓同志是个人才,背景也好,未来前途无量。你能与他搭班子,是很好的机遇,要珍惜。”
从刘正东家出来,王江涛又应邀前往李达康家中。
李达康一见面就大声说:“王江涛,你现在是名声在外啊!汉江省的同行见到我,都夸我们汉东培养了个好干部!”
“达康书记,您永远是我的老领导。”王江涛真诚地说。
李达康拍拍他的肩膀:“听说你在宁川搞的那个经济走廊,很有创意。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跟京州合作?”
“当然有兴趣!”王江涛立即回应,“宁川和京州产业互补性强,完全可以深化合作。我已经让发改委在做方案,准备明年推动具体项目落地。”
“好!要的就是你这种干劲!”李达康高兴地说,“具体事宜,你让下面的人对接。需要我协调的,直接打电话!”
接着,王江涛拜访了高育良。
高育良的家中书香浓郁,他正在书房练字,见王江涛来了,便放下毛笔。
“江涛,来看看我新写的字。”高育良指着宣纸上的澹泊明志四个字。
“老师的字越发苍劲有力了。”王江涛赞赏道。
高育良微微一笑:“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你现在职位高了,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宁川情况复杂,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处理事情要把握好分寸。”
“学生谨记老师教悔。”王江涛躬敬地说。
“同伟前几天来看过我。”高育良忽然提到祁同伟,“听说他可能也要调动工作,具体去向还没定。”
王江涛点点头,没有多问。
他知道高育良是在暗示他,汉东的人事关系还在变化中,要保持关注。
最后,王江涛去拜访了赵立春。
赵立春在家中接待了他,态度比在办公室更加随和。
“江涛,在宁川干得不错嘛!”赵立春笑眯眯地说,“瑞龙前阵子从汉江回来,还说起你,说宁川的干部对你评价很高。”
王江涛谨慎回应:“赵公子过奖了。我在宁川是新人,还在学习和适应阶段。”
赵立春摆摆手:“不必谦虚。你的能力,大家都是认可的。瑞龙在汉江有些项目,你有空关照一下。”
王江涛心中明白,这是赵立春第二次提到赵瑞龙了。
他委婉地说:“只要是合法经营,我们一定做好服务。宁川正在优化营商环境,欢迎各方投资者。”
赵立春看了他一眼,笑了笑,不再多说。
拜访完各位领导,王江涛终于有时间陪伴家人。
周末,他带着周绘敏和儿子王金山回到金山县云溪沟王家村。
冬天的王家村,宁静祥和。
山上复盖着薄雪,村庄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
听说王江涛回来了,乡亲们纷纷前来探望。
“涛娃子,当了大市长,还没忘记我们这些老乡啊!”三婶高兴地说。
“看您说的,我永远是云溪沟的儿子。”王江涛亲切地与乡亲们打招呼。
大伯王洪涛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有出息!但记住,官再大,也不能忘了本!”
“大伯放心,我永远记得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王江涛郑重地说。
王江涛陪着父母在村里散步,看了新修的敬老院和扩建的医疗站。
父亲王泽指着远处的山峦:“你当年带领大家种的那些果树,现在都成林了。今年收成好,家家户户都增加了收入。”
母亲林云拉着王江涛的手:“你在外面当官,妈不图你多大富贵,就盼你平平安安,为老百姓多做好事。”
“妈,我记住了。”王江涛感动地说。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暖炕上,吃着家常菜,聊着家常话,其乐融融。
王金山兴奋地讲述在学校的新鲜事,周绘敏温柔地听着,不时补充几句。
王江涛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温暖和幸福。
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金山永远是他最深的牵挂。
假期结束,王江涛告别家人,重返宁川。
临行前,周绘敏细心为他整理行装:“江涛,安心工作,家里有我。爸妈年纪大了,我会多回来照顾他们。”
“绘敏,辛苦你了。”王江涛握住妻子的手,“等明年工作理顺了,我接你和金山去宁川住一段时间。”
周绘敏温柔一笑:“好,我们等你。”
回到宁川,王江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在裴一泓的支持下,他积极推进宁川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汉东省的合作,推动国企改革后续工作,谋划新一年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