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衙已是深夜,叶明却还不能休息。书房里堆着各队送来的工程簿,他需要逐一审阅。正埋头批阅时,武明堂敲门进来。
叶明展开图纸,上面详细绘制了三种街边长椅、两种公共厕所和一种街角指示牌的设计。
长椅采用水泥基座配木制椅面;公厕则设计了冲水系统和化粪池,确保无异味;指示牌则是水泥柱上镶嵌陶板,用釉料书写街坊名称。
第二天,叶明的巡视从公共厕所开始。一区试点的那座公厕已经建成,白墙青瓦,远看像个小亭子。内部用水泥抹出光滑的地面和便槽,便槽末端通向埋在地下的化粪池。
叶明又检查了街边长椅和指示牌。指示牌特别设计了遮雨檐,防止雨水冲刷掉釉料字迹。这些细节处的用心,让安阳府的街景开始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
中午时分,叶明来到三区检查道路工程。这里的一段主街已经完成水泥铺设,正在养护期。路中央略呈弧形,两侧留有排水口。
正说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马,递上一封加急文书:&34;侯爷,工部急件!
叶明展开一看,眉头渐渐舒展。批准了他上月提交的&34;安阳府桥梁建设规划&34;,还拨付了三千两专项资金!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全城。百姓们欢呼雀跃——那座漂亮实用的拱桥他们早就眼馋了,如今自己住的区域也要有,怎能不高兴?
夕阳西下,叶明站在城墙上,俯瞰这座正在蜕变中的城市。各处工地还在热火朝天地施工,新铺的道路像一条条银带在城中延伸。远处,工业区的烟囱冒着白烟,新式窑炉正源源不断地产出水泥。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城市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萌芽。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第二天叶明站在新完工的城北主干道上,满意地打量着平整的路面。这条三里长的街道全部采用三层夯实加水泥铺面的新工艺,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已经成为安阳府的样板路。但看着光秃秃的路面两侧,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叶明没有立即回答。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抚过路边预留的那条一尺宽的浅沟。
这原本是设计用来排水的,但此刻却让他想起了另一个世界的景象——郁郁葱葱的行道树,为炎炎夏日带来清凉的绿荫,在安溪县的时候也种过树。
叶明已经大步走向府衙,边走边吩咐:&34;去把各坊里正和园丁头儿都叫来,咱们得给安阳府添点绿色!
两个时辰后,府衙议事厅挤满了人。;道路绿化&34;的计划时,反应两极分化。年轻工匠们跃跃欲试,老辈里正则大多皱眉摇头。
园丁头儿老赵眯起眼睛,聚精会神地观察了许久,突然间,他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般,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叫道:“妙啊!这简直跟我我爷爷教给我的‘盆栽控根法’的一模一样啊!”
听到老赵的话,叶明微微一笑,表示认同。
他接着解释道:“没错,原理是一样的。通过控制根部的生长空间和方向,可以让树木更好地适应环境,长得更加茁壮。”
“那树种呢?”有人问道。
叶明略作思考,回答道:“我建议选用本地耐旱的国槐。这种树的树干笔直,树冠圆润,不容易折断树枝,而且……”
他稍稍压低了声音,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国槐花开的时候,清香四溢,满街都是淡淡的香气,最讨小娘子们的喜欢了。”
最后这句话如同一道春风,吹散了会议上原本有些严肃的气氛,引得众人一阵哄堂大笑。大家都被叶明的幽默逗乐了,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会议渐渐接近尾声。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大多数人都被叶明的方案所说服,同意在街道两旁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