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派狼狈退走后的第三日,华山下了一场雪。
不大,细细碎碎的,如盐末,将那青黑色的山脊与苍劲的孤松,都染上了一层浅浅的霜白。
演武场上的喧嚣与狂热,也仿佛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冬雪,彻底洗涤,沉淀了下来。
宋青书依旧每日早起,在客房后那片最僻静的空地之上,一板一眼地,演练着那套早已烂熟于心的华山基础剑式。
他的动作,比之前更加缓慢,也更加圆融,仿佛不是在练剑,而是在用手中那柄普通的铁剑,与这漫天飞舞的雪花,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不远处,几名早起的华山弟子,看着那道在风雪中孑然而立的黑衣身影,那眼神中,早已没有了半分嫉妒,只剩下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与……疏离。
“玉面修罗”的名号,早已传遍了整个华山。
可那日他以一根木枝,兵不血刃退敌十余人,又在事后说出那句“江湖事,江湖了”的惊世之言,却让这个本该是充满了血与火的绰号,多了一层令人敬畏、却又捉摸不透的全新光环。
没人再敢轻易与他搭话,更没人敢再如陶钧那般上前挑衅。他就像这华山之巅的一块玄冰,看似清冷,实则坚不可摧,自成一个世界。
宋青书没有理会那些若有若无的目光。他所有的心神,都已沉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空明之境。
白日里,他以最基础的华山剑法与紫霞内功,藏锋守拙,完美地扮演着一个资质绝佳、却又循规蹈矩的华山新徒。
可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他便会沉入那时间流速高达三十倍的武学空间,将那得自风清扬的《独孤九剑》,与那早已融入骨髓的太极至理,一遍又一遍地,拆解,重组,熔于一炉。
“破”,是剑的锋芒。
“圆”,是道的根基。
他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创造。
创造出一套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足以碾碎此方世界所有规则的……无上剑道!
这日午后,雪停了。
宋青书结束了一上午的修行,正准备回房,却被一阵从饭堂方向传来的、充满了惊疑与兴奋的议论声,吸引了过去。
“听说了吗?洛阳城出大事了!”
“什么大事?”
“听说,是前朝一位大将军的后人,在洛阳振臂一呼,要招揽天下英雄,共图‘复国大计’!还说,谁若是能助他成事,便将那富可敌国的宝藏,拱手相赠!”
“真的假的?这年头,还有人敢跟朝廷对着干?”
“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据说那人手中,有前朝皇室流传下来的信物,就连那洛阳金刀王家,都已奉其为主了!”
饭堂之内,数十名华山弟子围作一团,议论纷纷,个个脸上都带着几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向往。
宋青书静立于门外,听着那一个个充满了诱惑的字眼,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却闪过一丝冰冷的、洞悉一切的淡然。
洛阳。
复国。
宝藏。
这三个词,单独拿出来,或许还能唬住一些头脑简单的江湖莽夫。可当它们凑在一起,出现在洛阳这座自古以来的九朝古都,那便只剩下两个字——
阴谋。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的洛阳城,早已不是什么金刀王家的地盘。
那里,是那位日月神教的圣姑,任大小姐的地盘。
这所谓的“复国大计”,十有八九,便是她,或是她身后那位被囚于西湖梅庄的任我行,为了搅动江湖风云,而布下的一颗棋子。
一个念头,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劈入了他的脑海!
他知道,自己必须去一趟。
他要去看的,不是那虚无缥缈的宝藏,更不是那可笑的复国大计。
他要去看的,是这盘棋局背后,那位真正的执棋者。
当夜,月上中天。
宋青书独自一人,来到了玉女祠前,求见宁中则。
宁中则看着眼前这个神情略显黯然的少年,那双温柔的眸子里,满是慈母般的关切。
“平之,这么晚了,可是有什么心事?”
宋青书的脸上,适时地露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充满了追忆与感伤的落寞。
他对着宁中则,郑重无比地,深深一揖。
“师娘。”
“弟子……想下山一趟。”
宁中则微微一怔。
“为何?”
“弟子听闻,洛阳城中,有我福威镖局的一处旧识。”宋青舟的声音,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沙哑,“家父在时,曾对我林家有恩。如今我林家遭此大难,弟子……弟子想去拜会一番,一来,是为报恩;二来,也想打探一下,我那苦命的爹娘,是否……是否还有下落。”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不带半分破绽。
宁中则听得是眼圈一红,那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已彻底烟消云散。
她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宋青书的肩膀,那声音里满是毫不掩饰的疼惜。
“好孩子,难为你,还记挂着这些。”
“去吧。”
“只是,如今江湖险恶,你孤身一人,万事定要小心。”
她顿了顿,竟是从怀中,取出了一只沉甸甸的钱袋,塞入了宋青书的手中。
“这些银两,你拿着,路上好用。若是不够,随时可以到洛阳城东的‘华山布行’,那里,是我派的产业。”
宋青书没有推辞,只是对着这位待他如亲子的温婉女子,再次深深一揖,躬身及地。
“师娘大恩,弟子……永世不忘。”
次日,清晨。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海,为华山之巅镀上一层淡金色的轮廓时,一道青色的身影,已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那通往山下的青石山道之上。
他换下了一身显眼的黑衣劲装,穿上了一套再寻常不过的、洗得发白的青布儒衫。腰间,也换上了一柄从山下铁匠铺买来的、最普通的铁剑。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如一个即将远游的落魄书生,在那清冷的山风之中,一步一步,走得极稳,也极……孤绝。
他知道,自己此去,将要面对的,不再是青城派那等上不得台面的宵小之辈。
他将要面对的,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权谋,与最诡异的人心。
那,才是真正属于他的……战场。
七日之后,洛阳。
这座历经了数朝风雨的千年古都,比宋青书想象中,还要繁华,也还要……压抑。
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可那每一个行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戒备。
而那些巡街的官兵,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盘查得异常严格。
宋青书没有半分停留,只是寻了一处位于城西、最是热闹的街角茶肆,拣了个最不起眼的角落,坐了下来。
他叫了一壶最廉价的粗茶,静静地听着那茶肆之内,南来北往的江湖汉子们,高谈阔论。
“听说了吗?那‘复国’的告示,又贴出来了!这次,赏金又翻了一倍!”
“嘿,光有赏金有什么用?那金刀王家,上个月投靠过去,结果呢?不到三天,满门上下,一百多口,一夜之间,人间蒸发!”
“嘶!这么邪门?”
“谁说不是呢!如今这洛阳城,白天看着是官府的天下,可一到晚上,谁是谁的地盘,可就说不准了……”
就在宋青书心念流转,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脑海之中,一一拼凑的刹那。
邻桌,两名压低了声音、作寻常客商打扮的汉子,那一句不经意的交谈,毫无征兆地,飘入了他的耳中。
“……老大说了,此事,暂且不要声张。等风头过了,再派人去那‘绿竹巷’,探探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