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仪式的篝火余烬虽己冷却,但它在团队成员心中点燃的微光却持续燃烧。第二天清晨,指挥部里的气氛明显不同。沉默依旧,但不再是充满隔阂的压抑,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专注。老周的军帽被郑重地放在指挥台显眼位置,仿佛一位无声的督导。
高战主持了策略重启会议。这一次,没有了激烈的争吵,取而代之的是务实的探讨。
“过去的失败,在于我们要么试图用蛮力征服,要么用不成熟的技术去‘沟通’。”高战开门见山,“阿普大叔的仪式告诉我们,尊重和理解是前提。但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既能体现尊重,又能切实保证安全,并可能打破僵局的具体方案。”
凯伦教授首先发言,她展示了连夜整理的资料: “我们对‘阿尔法’家族的行为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它们不是单纯的报复,而是在捍卫领地、保护幼崽,并遵循一套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社交规则。老周遇袭事件,从它们的视角看,可能是一次成功的‘边界防御’和‘挑衅惩罚’。”
苏雨涵补充道:“声波数据有了新发现。小李发现,巨鳄发出的高频干扰波,并非杂乱无章,其基频与怒江流域特定地质活动产生的次声波有微弱关联。这可能不是它们‘发明’的,而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模仿或利用,是一种高度进化的伪装或通讯手段。”
刀岩罕带来了猎人的视角: “最厉害的猎人,不是和猎物硬拼,而是读懂它的心思,利用它的习惯。它们熟悉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股暗流。我们要想赢,不能在水里和它们打,得让它们到我们的‘地盘’来,或者,至少是一个公平的地盘。”
阿普老人缓缓点头:“‘水龙爷’依水而强,离水则弱。古传说里,祖先们不是在水里打败它,而是在岸上,用智慧和陷阱。”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开始在高战脑中汇聚、碰撞。一个大胆、高风险、但融合了多方智慧的新方案雏形逐渐清晰。
“我有一个初步构想,”高战走到白板前,“我们不再试图在广阔的水域追踪或对抗它们。那样我们永远处于被动。我们要做的,是‘邀请’它们进行一次‘谈判’。
“谈判?”王磊皱眉,但这次是疑问而非反对。
“没错。”高战画出示意图,“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地点——一个相对封闭,有水有陆,便于我们布置,也能限制它们机动性的地方。然后,我们要用它们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它们,我们想谈一谈。”
苏雨涵眼前一亮:“用声波?但不是德雷克那种攻击性或欺骗性的,而是一种宣告?”
“结合声波和其他信号。”高战指向刀岩罕和阿普,“我们需要把现代科技和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可以用经过处理的、包含特定意图的声波信号(或许是修正后的古歌片段),结合视觉信号(如特定的旗帜或火光排列),在选定的地点反复播放和展示,形成一个强烈的‘信息场’。”
凯伦教授思考着:“这是一种行为学上的‘条件反射’建立。让它们将这个地点、这些信号与某种非攻击性的、需要应对的事件联系起来。但这需要时间,而且它们是否会‘赴约’是极大的未知数。”
“所以第二部分是关键,”高战神色凝重,“我们必须在这个选定的‘谈判地点’做好万全准备。不是武器阵列,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生物行为实验室’兼‘安全屋’。”
他详细阐述:
环境改造: 选择一处半封闭的u形水湾,入口处设置可远程控制的开合网闸(非杀伤性,用于限制进出,而非捕捉)。水湾一侧有易于观察和撤退的岩石高地。
多层监测: 布设不受高频声波干扰的光纤水下摄像机、热成像仪、地震传感器,全面覆盖水湾和岸边。
非致命威慑: 准备高压水炮(模拟自然洪峰)、特定频率的强声发生器(用于驱散而非伤害)、以及大剂量但安全的麻醉剂作为最后手段。
沟通界面: 在安全距离外建立声波发射阵列,可以实时调整信号;同时探索使用水下灯光或激光投影,尝试建立更复杂的视觉沟通。
紧急撤离: 设计快速撤离通道和避难所,确保研究人员绝对安全。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创造一个受控的环境来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跨物种交流尝试。” 高战总结道,“我们承认它们的智慧,并以对待智慧生物的方式,设定规则,发出邀请。如果成功,我们可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如果失败,至少我们能在预设的战场上,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宝贵的数据,并安全撤离。”
会场陷入沉思。这个方案摒弃了单纯的杀戮或驯服,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无疑更符合当前对巨鳄智慧水平的认知,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王磊最终点头:“如果能把战场控制在预设区域,并且优先保证人员安全,我支持。我的队伍负责确保整个‘谈判场地’的绝对安全。”
凯伦和苏雨涵表示将全力优化沟通策略和监测方案。小李主动请缨,负责调试和改进声波设备,确保其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阿普老人和刀岩罕则负责最重要的一环——选址。 他们需要凭借对山水的深刻理解,找到那个最符合“天时地利”的“谈判桌”。
新方案确定了,它像一个精密的赌局,赌的是对人类智慧和同理心的信心,赌的是对方也拥有可被理解的意图。团队再次行动起来,但这一次,步伐更加稳健,目标更加清晰。他们不再是与怪兽搏斗的猎人,而是试图与另一个智慧文明建立接触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