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之后,十一月初三,明军主力抵达昆明,由于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已经上吊自尽,因此明军在昆明并未遭遇什么象样的抵抗,明军主力这边刚一抵达,中庆路总管便在昆明直接举城投降了。
当时元朝在昆明并未直接设府,而是归中庆路统一管辖,昆明便是中庆路首府。
拿下昆明之后,按照原定作战计划,明军本应该在昆明周边展开一次大规模清洗的,主要是为了清理那些色目人和天方教寺庙之类的外来宗教势力,但经过朱亮祖等军方将领,和陶安这个新任的云南左布政使商量过后,决定暂时先不执行这个计划。
目前明军在云南还立足不稳,大理那边还没有拿下,一旦行事过激,把刚刚拿下的昆明再激起大规模叛乱,明军可能就会面临要在大理和昆明之间两线作战,并且后路和粮道还被云南地方势力斩断的危险境地。
即便真的要清理外来宗教势力,那也应该先用主力把大理段氏打掉,一旦没了段氏和梁王这两股势力带头,到时候云南各地的豪强和土司,也不过是一盘散沙,明军到时候想收拾谁就收拾谁,那个时候再发动大清洗也不迟。
因此最后在陶安的劝说下,朱亮祖和廖永忠都同意了这个建议。
计划敲定之后,接下来就由陶安这个云南布政使留在昆明坐镇,负责招抚各地的地方势力。
朱亮祖又把田丰的126师,一个主力师留在昆明给陶安看场子,六个移民师也给他留下了一半,并给这些移民装备了在曲靖一战中缴获的元军兵器,如此折腾一番,一下就让陶安手中有了五万多人的兵力,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滥芋充数的民夫,但用来给主力看守后路和粮道,已然是足够了
不过朱亮祖倒也没急匆匆的连续强行军,而是以每天三四十里的速度稳步向大理推进,沿途还派出大量文官和将领去招降各地的城池,每招降一座城池,就分出一部分移民师兵力护送地方官去上任,用来稳定自己身后的粮道安全,若是有那冥顽不灵,拒不投降的,就遣一支偏师前去剿灭。
同时还派出大量哨骑在前方三四十里远的地方侦察,以防大理的段氏出兵在前面埋伏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明军在云南的持续深入,之前在曲靖那场大战的消息也逐渐在云南传播开来,梁王的十万主力一战尽殁,梁王本人也兵败自尽,这一切无不宣示着大元在云南的统治已经彻底崩溃,现在还有数十万明军主力盘踞在云南,云南的改朝换代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明军沿途所过之处,大部分州县都望风而降,不过也有些人仍旧持观望态度,毕竟但凡是云南的老牌势力,都知道云南实际上有两个统治者,一个是元朝的梁王,另一个则是大理的段氏。
现在梁王虽然被大明灭了,可大理的段氏不是还在吗?
这些忠于段氏的老牌势力,虽然不敢明着对抗明军,但要说他们对大明有多忠心,那倒也谈不上,现在明军的主力正在向大理前进,他们自然不敢做什么。
只要大明派人来招降,他们就立刻表示归附,可一旦明军在大理战败,被段氏打了回去,那这些人可就有的说了,搞不好明军一旦战败,第一个出来跳反,痛打落水狗的就是这些人。
所以明军此战只能胜,不能败,因为一旦战败,他们连退回去都很难,估计就会被云南各方势力围追堵截,最后活活耗死在云南境内
不过和这些观望态势的地方势力不同,被明军当作下一个打击目标的大理段氏,此时才是真的急,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毕竟别人可以投降归附,他们大理段氏却不行,这里是他们的根基,若是没了这些,那段氏还是段氏吗?
大理,段氏皇宫,得知梁王主力尽殁,梁王本人也兵败自杀,且明军数十万主力还在向着大理推进时,段氏立刻坐不住了,连忙召开家族会议,甚至连已经老迈出家当和尚的族中长辈也请了出来。
1356年这个时间,元朝设立的大理总管一职已经传到了第十代,并非原历史上老朱灭掉的那个第十二代大理总管段世,而是段世的父亲段功,也即现任第十代大理总管。
和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大理段氏对元朝的感情并非是单纯的,也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大理段氏,源自大理国的段氏皇族,而大理国又是继承自唐时南诏国的法统,这个国家历经唐末、五代、宋、元四朝而经久不衰,国祚甚至比两宋加起来还长,所以可不要只把段氏当作‘大理总管’来看待,如果从段氏创建大理国时开始算,那段氏对云南的统治可就不止十代了。
不过大理国祚虽长,但也十分坎坷,中间历经一次权臣纂位,虽然后来段氏成功复国夺位,但其历史也被成了前理和后理两个阶段,在后理阶段,段氏虽然从权臣奸相高氏手中夺回了皇位,但高氏也尾大不掉,隐隐成了幕后操纵者,而段氏在后理阶段,几乎已经沦为傀儡,并没有多大权力。
这种情况一直到蒙古攻打大理,情况才彻底改变,忽必烈虽然灭了大理国,但并未清理段氏,反而让段氏继续担任大理总管,协助元朝统治云南,并且还给了段氏辖制云南数地万户的权利。
这一下虽然大理国没了,段氏看似失去了皇位,可却借着蒙古人的势力摆脱了傀儡的身份,一下子拥有了掌管云南的实权,因此刚开始的几代大理总管,对元朝可谓死心塌地,忠不可言!
元朝初期,段氏不仅出兵帮元朝一起攻打南宋,后来还出兵帮元朝攻打缅甸,攻打交趾,反对外出战,段氏必提兵跟随,甚至还出现过段氏为大元战死沙场的情况。
可后来,到了元朝中后期,随着段氏借助蒙古人赐予的权利,逐渐加深了对云南的把控,段氏与元朝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元朝原本在云南是有三位藩王镇守的,其中两个是云南王,还有一个昆明的梁王,可到了现在,那两位云南王早已被段氏排挤的无地立足,只剩一个昆明的梁王,也和段氏有巨大矛盾。
到第九代大理总管段光执政时期,双方的矛盾彻底爆发,首先是1334年,段光与梁王因辖地划分问题起了冲突,段光派军队去攻打昆明的梁王,结果大理兵不幸战败。
之后梁王又报复段氏,1343年,梁王派兵进攻大理,结果被段光亲自领兵击败。
这一对菜鸡互啄,谁也奈何不了谁,最终双方谈判划界,从此各自治理自己的地盘。
不过双方虽然明面上平息了冲突,可暗地里的矛盾仍然没有消除,梁王先是试图买通段光手下的将领,结果没有成功,之后更是派刺客去刺杀段光,最终在1344年,段光终于被梁王派人刺杀而死,大理总管的位置也传到了第十代,段光的弟弟段功手里。
段功上位之后,双方的关系稍微缓和,1346年,麓川土司思氏造反,便是段功亲自领兵讨伐,后因战功被封为云南行省参政,然后就一直到了现在。
至于历史上明玉珍所部红巾军攻占昆明,梁王逃至楚雄,段功又领兵救援,把明玉珍赶回四川的事情,则是发生在1363年,现在这个时空当然还未发生。
还有梁王将女儿阿盖公主嫁给段功,后又因猜忌段氏可能图谋控制云南全境,让女儿用孔雀胆给段功下毒的事情,现在自然也没有发生。
当前的情况是,段功既不是梁王的女婿,也没帮梁王打过仗,双方的关系有一定缓和,但也没好到哪去,双方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毕竟段功的亲哥就是被梁王刺杀而死的,你说他对梁王能有多少好感?
这也是为什么明军攻打昆明,大理段氏隔岸观火的原因,一来明军是突然袭击,大理来不及派兵支持,二来双方矛盾依旧,段氏就算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出兵帮忙。
而大理段氏对于大明的态度嘛,他们当然是愿意归附明朝的,毕竟就以段氏的实力,说什么争霸中原也是扯淡,他们最多也就割据一下云南,但要是说段氏愿意将整个云南献给大明,放弃他们在云南的统治地位,这自然也不可能。
段氏愿意归附,献表称臣,纳贡,和亲,这些都可以,但前提条件是,他们最多只接受元朝那样的统治方式,允许段氏继续统治云南,否则他们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别的不说,就鲁锦那些条件,段氏都肯定不会答应。
大理皇宫之中,段功,以及段功的两个儿子段宝和段世,甚至还有他已经出家当和尚的爹,段隆,还有许多段氏宗室,全都济济一堂,不过众人讨论来讨论去,最终都还是那个结果,毕竟能延续自家在云南统治的情况下,谁又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呢?
于是经过众人商议,段氏最后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去与明军谈判,准备向明军摊牌。
十一月十八,就在明军抵达威楚路(楚雄)的时候,大理段氏派出的谈判使者也来到了这里,听闻使者是代表段氏来献表归附大明的,于是朱亮祖、廖永忠、高耀、冯胜等二方面军将领就立刻接见了他。
明军的中军大帐中,并排坐在上首的朱亮祖看完了段氏的降表,顺手就递给了旁边的高耀,然后对那使者问道。
“你是何人,可能替段氏做主?”
那使者连忙拱手道,“将军容禀,在下段宏,与现任总管段功乃是同族兄弟,我是他堂兄,至于能否替段氏做主,这就要看将军如何答复了,若是大明准许段氏世为大明藩臣,那其他不太要紧的事情,在下都可以代段氏答应,但将军若是不许的话,那在下也无法做主,只能回去替将军传信给家主。”
朱亮祖闻言伸出小指挠了挠眉毛,懒得跟这种货色多费口舌,而是示意旁边的训导官高耀说话。
高耀这时也看完了降表,将其递给一旁的廖永忠,然后才对段宏说道。
“段宏是吧,实话告诉你,段氏不可能继续做什么云南藩臣,你们降表上那套糊弄人的把戏,就不用在大明这使了,什么为大明藩屏西南之类的鬼话,以后休要再提,大明不需要。
“段氏若真愿归附,那就老老实实的献土归降,陛下自然少不了尔等的好处,可你们若继续心存侥幸,妄图做云南的土皇帝,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段宏闻言却立刻皱眉道,“可你们这是兴不义之师,云南自古便非中国之土”
“放屁,你再胡说一句试试?!”还不等段宏把话说完,一旁刚看完降表的廖永忠就突然起身指着他暴喝一声。
旁边的冯胜也冷眼看着他说道,“听闻段氏推崇儒学,也读汉人的经史子集,既然如此,段氏就该明白,云南自古便是中国之地,休要再胡扯那些有的没的,你若是没读过书,便早些回家去读。
“段氏若非实在无人,那就换个人再来谈,不然也可等我军兵临城下,想必那时你们就突然识字了也说不定。”
段宏的话刚说一半,便被明军两员大将突然呵斥,他憋得脸色通红,但明军势大,他也不敢强自争辩。
最后还是高耀摆了摆手,让两人坐下,然后才对段宏说道,“你继续说。”
段宏拱了拱手,这才继续说道,“云南之地,前有南诏,后有大理,宋朝太宗更是执玉斧画大渡河为界,称此外非吾所有,即便是草原来的蒙古,也允许段氏继续执掌云南。
“可大明同为天朝上国,富有九州四海,却仍觊觎大理贫瘠的一隅之地,甚至在我段氏自愿归附,请为天朝藩臣之时,仍旧派遣大军入侵大理,天朝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此非不义之军耶?”
此言一出,冯胜和廖永忠顿时又要发作,而高耀则是摆了摆手,然后亲自驳斥道。
“首先,我要纠正你的荒谬言论,云南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之地,西汉武帝在此处设立益州郡,东汉同样在此处设立永昌郡,而云南最早不过是大汉的云南县而已,何来并非中国之土一说?
“至于你所说的南诏,大理,那不过是叛逆在中国土地上僭越自立,天朝还未治尔等谋逆之罪,尔还敢拿南诏和大理与天朝诡辩?岂有此理!
“还有你说的不义之师,天朝此番出兵大理,一为收复故土,二为剿灭叛逆,皆是正当之由,即便拿到任何地方去说,也断没有不义之师这种说法。
“你段氏若降,便痛快来降,天朝自不会亏待尔等,可若尔等仍旧一意孤行,那就勿谓言之不预也,昆明的梁王,便是尔等的下场!”
段宏被揭穿老底,又见明军将领都如此强硬,脸色顿时一阵青一阵白,还不待他说什么,旁边的朱亮祖便也说道。
“你不用在我们这里诡辩,如今天兵距离大理只剩三百馀里了,你觉得现在跟我们说这些还有用吗?
“再者说,什么南诏、大理的话,真要类比,大理也不过是如同汉朝的高句丽县而已,高句丽原本是中国在辽东的小小一县之地,后来叛国自立,僭越称国,历经两晋南北朝,后来还不是在隋唐两朝被攻灭了?
“你觉得你段氏比高句丽如何?即便尔等这次能挡住我领来的数十万大军,可这样的方面军,大明至少还有四个,大明有亿兆黎民,兵卒数百万,段氏一日不降,大明一日便不收兵,你自己也说大理不过贫瘠的一隅之地,论钱粮,论人口,论兵力,你们挡得住天朝的轮番进攻吗?
“若是没有那个本事,本帅还是劝尔等早日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老实归附,尚能留有命在,一旦等我军兵临城下,到时即便段氏求饶,可也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这一连串威胁之下,段宏脸色一阵变换,最后才无奈的问道,“那不知天朝所说的归附,是如何归附,又准备如何处置段氏?”
高耀见这厮态度有转寰的馀地,于是当即开出了大明这边的条件。
“对于如何处置段氏,陛下早前还是有过一番交代的。
“陛下曾言,若大理段氏能主动绑缚胡元的梁王,并携云南全部土地归附天朝,陛下不吝赏赐段氏一个公爵,还愿意纳一段氏女为妃,与段氏结为通家之好,从此段氏与国同休,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只可惜,如今天兵已经来到云南,梁王也已被天兵诛灭,段氏并没有抓到这个机会,所以封公爵,尔等是不用想了。”
听到这里,段宏的眉头顿时一跳,就听高耀继续说道。
“而今天兵已进抵大理三百馀里,现在,我再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若是在我军兵临大理之前,段氏举族归附,同意全族迁往京师居住,陛下仍然愿意给尔等留一个归德侯的爵位,也可以纳一段氏女为妃,段氏全族也能保全性命。
“可尔等若执迷不悟,等我军兵临城下,再想签什么城下之盟,这些好处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若是你我两军见了血,那后果,阁下可以自己掂量掂量,我敢保证,到时段氏全族,一定是鸡犬不留的下场,今后大理,乃至云南,都不会再有一个姓段的存在。
“如何,你现在可要归附吗?”
段宏被这番强硬的威胁言论逼得汗如雨下,额头不断浸出汗水,可这样的条件,又怎么是他能私自答应的,就算他能答应,段氏全族的其他人能答应吗?
见明军所有将领都或是面色不善,或是面露讥笑的看着自己,段宏这才说道,“这番大事,不是在下一人能替段氏决定的,不知将军可否容在下回家与族人商量一二?”
朱亮祖当即大手一挥道,“当然可以,你们想怎么商量就怎么商量,但有一点你要记住,天兵几十万大军可不会在这里等你,不管尔等如何商量,我军都会继续向大理进兵,最多十日,若是你们还没答复,到时我军兵临城下,再谈可就不是这个价了,你回去吧。”
段宏闻言更是心里一突,只有十天,明军便要兵临城下了,而威楚路(楚雄)距离大理还有三百多里,他一去一回,还要回去和族人商量,可真是没有多少时间,想到此处,他更是不敢久留,连忙向众人抱了抱拳说道,“多谢将军告知,在下这就回去说服族人。”
“恩,去吧。”
朱亮祖随便挥了挥手,然后还不等段宏走出帐外,便对身边的诸将命令道,“传我军令,明日继续向镇南州(南华)前进,各部做好准备,不得有误!”
“是!”
众将顿时齐声领命,更是把刚走到门口的段宏吓了一个哆嗦,然后飞快的让护卫牵来马匹,一路朝着大理飞奔而去,他现在必须要和明军主力抢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