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转头,只见一位穿着得体西装,气质锐利的中年男子端着咖啡杯走了过来。
“抱歉打扰,我是渡边义治。”他递上名片,语气斩钉截铁,“笠原君的悲观论调,我听过太多。每次行业不景气,就有这样的人跳出来给电影办葬礼!电影的出路,在于进化!在于极致的奇观!”
渡边义治!东宝未来的王牌制片,《日本沉没》的打造者!武藏海接过名片,感觉指尖都有些发烫。一条比笠原更大的鱼!今天真是来对了!
渡边义治挥舞着手势,仿佛在描绘未来的蓝图,“用七十毫米的宽银幕吞噬他们的视野!用六声道的立体声震撼他们的耳膜!制造出电视那个小盒子永远无法复制的视听盛宴!这才是电影的未来!”
他引用了《哥斯拉》系列的成功和好莱坞大片的模式来佐证自己的“技术救市论”。
武藏海压下心中的激动,对渡边的魄力表示欣赏:“渡边先生,您指出的技术方向,无疑是激动人心且必然的趋势。但是,”他话锋一转,如同一位冷静的解剖医生。“光有铠甲没有灵魂,不过是铁皮罐头。”
看来得给你们下一剂猛药了!
“如果电影的未来,只剩下轰鸣的巨响和庞大的巨物,那它与游乐场里刺激感官的过山车,又有何本质区别?我们奋力筑起的这道技术高墙,是否在保护我们的同时,也隔绝了那条通往观众内心最柔软处的小路?”
渡边义治的眉头皱了起来,但没有反驳,似乎在咀嚼这话里的含义。
咖啡馆里其他的交谈声渐渐低了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这个观点激烈碰撞的角落。
笠原和夫的悲观哲学与渡边义治的技术乐观主义,象两头困兽般对峙不下。
就在这思想的僵局中,武藏海知道,时机到了。
他轻轻放下咖啡杯,陶瓷与托盘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一个开始的信号。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淅,足以让周围竖着耳朵的人都听见。
“二位先生,你们说的都对。”他开口,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但你们,都只看到了这枚硬币固执朝向你们的那一面。”
他顿了顿,让这句话在寂静的空气里沉淀。
“笠原先生,您看到了电影的‘旧躯体’正在电视的洪流中挣扎,窒息;渡边先生,您则在奋力为这具躯体打造一副更坚硬,更耀眼的‘新铠甲’。但你们都忽略了一点,电影真正不可替代的,电视永远无法夺走的内核,是‘体验’。”
“电视,提供的是‘信息’与‘陪伴’。而电影,提供的是‘仪式’与‘沉浸’。我们不应该去和电视竞争内容的‘量’与‘便利’,那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我们应该深耕的,是电视永远无法给予的‘体验的质’。”
他目光扫过笠原和夫与渡边义治,看到他们脸上的困惑开始被一种专注的思考所取代。
“《活埋》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它剥离了一切浮华的外衣,将‘沉浸感’本身做到了极致,强迫观众与主角一同呼吸,一同绝望。所以,未来的道路,在我看来,至少有三条!”
他举起手指,如同一位先知在宣告预言。
“第一条,极致的内心沉浸。如《活埋》,聚焦于人的内在宇宙,用最纯粹的电影语言,直抵灵魂深处。”
“第二条,极致的世界沉浸。如渡边先生所倡导的,用最前沿的技术构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世界。但请记住,技术必须是服务于一个强大故事内核的仆人,而非喧宾夺主的主人。”
“第三条,社会的深度与锐度。挖掘电视因其大众属性而不敢,不愿触碰的社会议题与人性暗面,让电影成为这个时代的匕首与投枪。”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落下论断:“电影不会死。它只是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褪去作为‘唯一大众娱乐’的旧躯壳,进化成更纯粹,更强大,更多元的形态。”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个欧洲屋陷入了一片死寂。
笠原和夫手中的咖啡杯悬在半空,他布满忧思的脸上,仿佛被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迷雾,瞳孔因震惊和恍然而放大。
渡边义治则彻底收起了之前的锐气,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仿佛在勾勒武藏海所说的那三条道路,眼中闪铄着被彻底点燃的光芒。
紧接着,不知是从哪个角落开始,第一声掌声响起,随即,如同点燃了引线,整个欧洲屋里响起了压抑不住的、越来越热烈的掌声!
许多客人甚至站起身来,向武藏海投来敬佩的目光。
成了!武藏海感受着周围热烈的目光和掌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他不仅驳倒了对手,更是为自己未来的道路,赢得了第一批潜在的盟友!
辩论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人脉的雪崩。
笠原和夫和渡边义治率先郑重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态度已完全变成了对一位思想者的尊敬。随后,更多的人群拥了上来,独立制片人,杂志编辑,作家,其他公司的导演和策划。
名片像雪片一样落入武藏海的手中。他谦逊地回应着每一个人,但眼神锐利,大脑飞速运转,快速筛选着这些名字和头衔背后蕴含的价值。
当他终于从人群中脱身,走出欧洲屋时,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站在街边,看着手中那一叠厚厚的,写满了各种联系方式的名片,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武藏海的脑海:
名片…电话…联系。
这些纸片本身毫无意义,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背后那条随时可以接通的信息信道。在这个没有手机、没有传呼机的年代,一旦他离开这个房间,这条信道就会彻底中断。
“如果我不在家,这些宝贵的联系、这些可能改变命运的通话,岂不是就此石沉大海?”他凝视着名片上的号码,仿佛看见无数条代表着机遇的电话线,因无人接听而在空中徒劳地悬荡,最终悄然断裂。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部电话,更是一个永不间断的战略节点,一个24小时在线的信息前哨。
必须拥有一台电话答录机,而且必须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