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小船在微波中轻轻荡漾。
这美好的感觉——
让苏萌深深沉醉其中。
歌曲结束时,她多希望能再多唱几遍。
听到观众的欢呼声。
她忍不住含情脉脉地望向韩春明。
“春明!咱们再来一首吧!”
苏萌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满脸期待地望着韩春明。
台下观众的起哄声此起彼伏。
韩春明略作迟疑,点头应允。
琴弦轻拨,歌声悠扬,两人再度默契配合,将现场气氛推向新的 。
表演结束后,韩春明未等众人挽留,便主动走下舞台。
毕竟聚会节目众多,总不能让个人独占风头。
然而珠玉在前,后续的表演难免相形见拙。
聚会尾声,晚宴正式开始。
韩春明瞬间成为全场焦点,众人争相前来敬酒攀谈。
早有准备的韩春明率先向杨书记举杯致意——这位才是今日聚会的主角。
见韩春明如此识趣,宾客们纷纷转向杨书记敬酒。
待众人回神时,韩春明已穿梭各桌敬完酒,盛好饭菜自顾用餐,完美避开劝酒攻势。
宾客们不禁感慨:这小子真是机灵!
餐毕,杨华健取出崭新收音机,悠扬舞曲响起,舞会环节正式开始。
那会儿,跳舞可是聚会上最时髦的消遣。
很快,大伙儿都开始物色舞伴了。
说来也巧,其实每个人心里早有人选。
可经过刚才那场表演,
局面完全不一样了。
一提跳舞的事儿,
姑娘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了韩春明。
眼瞅着就要有人行动,
忽然有个俏丽的身影从韩春明身边站了起来。
只见蔡晓丽笑盈盈地走到他跟前,
柔声说:”春明,咱俩跳支舞吧?”
155 散场时分!接机小插曲!
”春明,咱俩跳支舞吧?”
站在韩春明面前的不是别人,
正是蔡晓丽。
刚才唱歌时她稍一迟疑,
就让苏萌抢了先机。
听着两人天衣无缝的合唱,
蔡晓丽懊恼得直跺脚。
这回她可学聪明了,
第一个就冲了上来。
男青年们只能干瞪眼,
姑娘们更是懊悔地攥紧衣角。
特别是苏萌,
眼神里透着说不出的滋味。
她原本都准备起身了,
没想到蔡晓丽象是看穿她的心思,
故意抢先一步。
这分明是在回敬她刚才抢唱的事儿。
苏萌顿时警醒起来:
这个蔡晓丽,
真不简单!
再看韩春明,
望着伸到眼前的手,
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果然……
还是来了!
可眼下这情形,
拒绝似乎也不妥。
蔡晓丽的性格,他再了解不过。
温柔归温柔,骨子里却倔得很。
要是直接回绝,
她肯定想不明白。
更何况,就算推了她,
看这架势,保不齐还有别人凑上来。
倒不如干脆跳一支算了。
韩春明略一沉吟,点头起身。
“行,不过我待会儿有事,只能跳一支。”
“好!”
见他答应,蔡晓丽眼睛瞬间亮了。
哪怕只有一支舞,
她也心满意足。
之前韩春明和苏萌合唱,不过是技艺配合。
可跳舞不同,
那是实打实的肢体接触。
单凭这一点,
自己就比苏萌占了先机。
她主动伸出手,
韩春明稳稳接住。
原主本不擅舞步,
但穿越前的他可是舞场高手。
一手轻握她指尖,一手虚扶她腰际,
步伐一带,蔡晓丽便随他翩然旋动。
几个动作间,
全场目光骤然聚焦。
这舞姿,绝了!
一片惊叹声中,
先前尤豫的女青年们懊悔得直跺脚。
苏萌死死攥住衣角,
嘴唇咬得发白。
苏萌为了这次聚会,特意苦练了许久舞蹈,只为能与韩春明共舞一曲。她决心展现出最好的自己,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起初她还担心韩春明舞技生疏,暗自做好了引导他的准备。可当音乐响起时,韩春明娴熟的舞步让她惊喜不已。她放松下来,感受着他身上散发的阳刚气息,微微低头,随着他的节奏轻盈起舞。
虽是首次配合,两人却默契十足。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步伐都完美契合,宛如多年的舞伴。他们的舞姿吸引了全场目光,其他人都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痴迷地望着这对璧人。
音乐戛然而止,热烈的掌声瞬间爆发。蔡晓丽这才如梦初醒,心中竟对那些喝彩声生出一丝埋怨——为何要这么快结束这美妙的时刻?
当韩春明的手从她腰间和掌心离开时,她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她鼓起勇气想再邀一曲,韩春明却已礼貌告辞,匆匆离开了礼堂。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蔡晓丽和苏萌都怔怔出神。之后有人来邀舞,她们都婉言谢绝,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场。这场知青聚会,就这样在她们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遗撼。
故事就这样画上了句点。
走出礼堂大门,
韩春明径直赶往柳树胡同,
为老爷子下乡之行打点行装。
酒罢去那边早已安排妥当。
上次聚会敬酒时,
韩春明就与杨书记敲定了细节。
对方连老爷子的住处都预备好了。
毕竟是年轻时歃血为盟的结拜兄弟。
耄耋之年能重聚故人,
那份欣喜难以言表。
收拾好老爷子的箱笼,
韩春明驾车直奔红星酒厂。
这次要给老爷子多备些佳酿。
除了孝敬老爷子,
还得给送土产的乡亲们捎些。
供销社限购根本买不够,
他只好托关系联系酒厂,
特批了两大箱四十多瓶。
因着过硬的关系,
酒厂按成本价结算,
几乎等于白送。
置办完酒水,
他又采购了精白面、砂糖和时令水果,
将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翌日清晨,
确认关小关一家次日才返京,
韩春明便载着老爷子驶向房山长阳公社。
公社路口,
酒罢去老爷子早早守候在道旁。
轿车刚停稳,
两位白发老者紧握的双手便颤斗起来,
喉头哽咽说不出话。
这般历经沧桑的情谊,
旁人自不必多言。
安顿好关老爷子后,
韩春明逐一回赠乡亲们之前收到的土特产。
爱喝酒的,他准备了白酒和面粉;不喝酒的,则送上白糖和面粉,外加些新鲜水果。
一家家道谢后,临别时乡亲们又热情地往他车里塞了不少东西。
回家后,韩春明休息了一整天。
次日,他算好时间,驾车直奔机场。
156 土里的东西
那时候,四九城仅有一座民航机场——京都机场。
严格来说,这机场原本不在四九城范围内,而是位于冀省顺义区。
但由于归四九城管辖,成了四九城在冀省的一块飞地。
后来顺义划入四九城,这种说法才消失。
因此,去机场在当时相当麻烦,相当于出城。
乘公交的话,一天只有两班车;自驾出城还得经过层层检查。
好在韩春明的车挂着军牌,来自军方,关口只是简单登记便放行。
出城后不到二十公里的路程,却因年久失修的道路坑洼颠簸,尘土飞扬。
幸亏他开的是越野车,换成轿车更艰难。
这段路足足开了一小时才到。
韩春明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
抵达机场时,距离航班预定到达时间还有约半小时。
但众所周知,航班延误在后来是常有的事,更不用说这个年代的国际航班了。韩春明估计,航班很可能会晚点。
既然已经到了,干等着也不是办法。他决定在附近转转,顺便看看这座未来东方第一大机场的旧貌。
停好车后,首先看到的是四层高的候机楼。与后世那些宏伟的候机楼相比,这座楼显得十分简陋,但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醒目了。
七十年代,炎国与漂亮国建交后,外交活动达到高峰,陆续与许多国家创建外交关系。京都机场的航班也日益增多,因此候机楼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其中以公务人员居多,许多人穿着笔挺的西装,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由于距离四九城较远,候机楼附近还设有一个招待所。招待所门口有小酒馆和包子铺,这些都是机场国营的。在改开之前,这种局域绝不允许私人经营。
不过,往招待所对面的小树林空地走,出了机场管辖范围,隐约能看到一些摊贩。这些都是胆大机灵的人摆的摊。顺义这地方本就贫困,穷则思变,穷人也更敢闯敢干。
机场安检虽严,可工商稽查却无人常驻,只定期巡查。摸清规律后,胆大者便在机场外摆起摊来。
小树林背靠山林,地势高于机场。看似不远,但想迅速冲上去并不容易,更别提不被发现。选在此处确有道理——遇人来查,抱起货品往山林一钻,追也追不上。
韩春明早听闻这小市场,据说不仅有吃食、水果、特产和手工艺品,偶尔还有古玩出现。他心念一动,抬脚走了过去。
来这儿的人不少,许多熟客轻车熟路,可见市场颇受欢迎。放眼望去,还能瞧见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市场不大,统共十来个摊位,多是竹编摆件、刺绣之类的手工艺品,其馀便是吃食。这年头物资紧缺,攒材料不易,摊主们不过小本经营,赚点糊口钱。
韩春明一路看下来,却没见传说中的老物件。他摇摇头,正失望欲走——
一名身着深灰短褂、裤腿沾满泥点的男子突然凑近。
他神色鬼祟,凑到韩春明耳畔压低嗓音:“同志!瞧您盯了半晌手工艺品却没下手,是不是没合眼缘的?”
这人满口黄牙,尤其两颗门牙,活象两扇门板,面相憨厚,眼底却藏着精明。
韩春明今日特意换了新衬衫迎接关小关,虽非西装革履,却更显气度不凡。
见对方这般作态,韩春明心知这是把自己当肥羊了——此人手里必有“货”要兜售。
嗅着对方身上散发的土腥味,韩春明已猜出七八分,便点头道:“没错。”
大板牙闻言眉梢一扬,咧嘴笑道:“您这是要出国吧?”
“恩。”韩春明顺势应和。
“巧了!我这儿有硬货!”大板牙挤眉弄眼,示意他看向侧方。
韩春明转头望去,只见树下蹲着个同款打扮的矮小男子,身量如十岁孩童,却生着三十岁的沧桑面孔,胡子拉碴。
脚边两只鼓鼓囊囊的麻袋裹满泥浆,袋口紧扎,显然塞了不少东西。
乍一看,也瞧不出是什么物件。
虽说是这样。
可结合眼前的状况,韩春明心里已有了几分猜测。
韩春明干脆将计就计。
他佯装茫然,挠头问道:“这到底是啥?”
“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