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休息日,但几人忙到深夜都没干完活。这种火爆场面持续了好几天才逐渐平稳。期间韩春明他们干脆请了假,全天泡在维修铺里干活,可还是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直到发现宣传效果已经达到饱和,这股热潮才慢慢消退。
韩春明精心筛选出一批机灵能干的少年,手柄手传授基础维修技能。
这些学徒不仅能领到日结工钱,每修好一台设备还有额外奖金。既能学手艺又能赚钱的好事,让这群年轻人干劲十足,个个埋头苦练。处理常见故障了。
新生力量的添加有效分担了韩春明团队的压力,确保每台收音机都能在三天内修复交付,顾客无需久候。
持续火爆的送修量在两周后逐渐趋于平稳,从最高峰时的日均四五十台回落至十五台左右。即便如此,这样的业务量依然遥遥领先于同行业其他维修点。
随着经营步入正轨,维修部的压力明显减轻。考虑到当时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有限的交通条件,这样的业务规模反而更符合实际。
韩春明开始将重心转向其他事务,日常运营交由蔡晓丽全权负责。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战磨练,涛子和王路已成为技术娴熟的维修主力。
韩春明招募的宣传少年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领到酬劳后,这群少年兴高采烈地各自散去。
对这群孩子来说,这次经历不仅赚到了零花钱,更增长了见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难忘的一课。
少年们都亲切地称呼韩春明为”明哥”,眼神里满是崇拜,让韩春明恍惚间有种当上帮派老大的错觉。
为了维持维修铺的长远发展,韩春明特意从这群少年中挑选了两个机灵好学的留在店里当学徒。
这两个孩子都年满十四岁,平时就喜欢摆弄各种物件,对维修工作充满热情,能当上学徒自然喜出望外。
出于谨慎考虑,韩春明专门带着涛子去两家做了家访。
在这个年代,找份正经工作实属不易,进工厂都需要满足各种条件。这一带本就是贫民区,很多孩子连小学都没念完就辍学了。不能下乡插队,自然也就没有返城安置工作的机会。
听说孩子能学门手艺,还是维修技术,进的又是远近闻名的”超越维修铺”,两家家长激动得当场就让两个孩子给韩春明磕头道谢。
就这样,事情敲定了。
两个学徒由涛子和王路负责带教,韩春明有空也会亲自指导。两个孩子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进步神速,没过几天就能 处理一些简单的维修问题了。
涛子和王路总算能喘口气了。
平日里正常上班就行,只有休假和晚上才去维修铺照看。
至于韩春明,几乎成了甩手掌柜!
这段时间食品厂维修科也没什么事。烘焙机升级后,维修科长对韩春明基本放任不管。袁厂长也默许了——能让生产线效率提高三成的人,他恨不得当宝贝供着。
一次偶然,袁厂长碰见正阳门街道办的吴主任。几杯酒下肚,还没等袁厂长开口,吴主任反倒打听起韩春明的情况。袁厂长立刻意识到,这小子背景不简单。
他故意灌醉吴主任,套出些零碎信息。虽然吴主任口风紧,醉后话也颠三倒四,但袁厂长拼凑出些眉目。尤其听说韩春明曾惊动部级领导设宴,吓得他一夜没合眼,反复琢磨怎么安排这位爷。
思来想去,袁厂长决定顺其自然。韩春明既然主动选择义利食品厂和维修科,自有他的打算。强行提拔反而可能坏事。官场玄妙,有时候无为胜过有为。
就这么定了。
厂里自然会给韩春明更多优待。
比如,他的工资又涨了一级。
虽然还没到年底,但年度先进工作者已经内定了他。
韩春明一直住在四合院,厂里新建的安置房即将完工,分房名单里也加之了他的名字。
福利方面,面包券多发了几张,考勤制度对他这样的技术骨干也不再严格限制……
此外,厂里还特意宣传他的维修技术,帮他接了不少私活。
袁厂长这么计划,也这么落实了。
于是,韩春明几乎成了厂里的自由人。
在袁厂长的牵线下,他还去五金厂、棉麻厂干了几次私活,每次都能赚几十块钱。
尽管厂里有人眼红,但没人敢说什么——谁叫人家有真本事?
别看韩春明整天悠闲,可食品厂的机器,无论是大型烘焙设备还是小门锁,现在全都运转顺畅,故障率大幅降低,比过去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韩春明对现状十分满意。
他当初选择食品厂维修科,图的就是工作自由。如今条件成熟,他立刻找袁厂长弄了张工业券,花160块钱买了辆崭新的永久牌二八自行车。
那间维修铺,也是他全资开的。
蔡晓丽、涛子和王路三人都是固定工资加提成。
为了长远考虑,韩春明还是给了他们股份。
每人份额略有不同,加起来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对此,三人不仅毫无怨言,反而感激不已。
毕竟,超越维修铺能有今天,缺了他们任何一个或许可以,但绝不能没有韩春明。
这样的安排,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由于生意火爆,开业第一天就收回了成本。
随后几天更是红火,每日纯利润高达一百五十元左右。
即便后来趋于平稳,每天也能赚几十块。
一段时间下来,加之额外收入,韩春明手头已攒了近两千块。
买辆自行车自然不在话下。
有了自行车,时间又自由,韩春明重新开始他的收古玩计划。
088 系统空间异变,新版图出现!
说是重新开始,其实韩春明从未放弃。
这段时间,他一有空就打探消息,并借维修铺的关系网收了不少物件,其中不乏珍品。
他还抽空去了趟鬼市。
虽然斗口事件后,韩春明在鬼市名声大噪,摊主们都清楚他的眼力连破烂候都甘拜下风,个个对他严防死守,捡漏难度大增。
但韩春明早有对策,虚实并用,照样有所收获。
许多摊主对此也是措手不及。
一番搜寻后,韩春明还是淘到了几件不错的物件。
再加之从维修铺收到的老物件,他的随身博物馆里又增添了不少新藏品。
兑换点也累积到了二十五万多!
但这次,韩春明并没有急着抽奖。
因为在突破十万兑换点后,系统空间发生了显著变化。
原本,整个空间除了随身博物馆,其馀局域都被迷雾笼罩。
可这一次,部分迷雾突然消散,露出一片新的建筑基址。
从规模上看,这处基址比随身博物馆还要庞大。
韩春明将意念探过去,脑海中浮现一行信息——
【新版图(建设中)】
【类型:未知】
这一幕证实了他的猜测:系统空间不止有随身博物馆,还能解锁其他局域。
随身博物馆是系统激活时自带的初始功能,相当于新手福利。
而新的版图不仅需要满足特定条件,还得消耗兑换点才能激活。
眼前的新版图就需要一百万兑换点,韩春明目前的积蓄仅够四分之一。
尽管如此,他还是按捺住抽奖的冲动,决定优先积攒兑换点,一探新版图的究竟。
制定好计划后,韩春明立刻行动起来。
维修铺这个收货渠道,自然要好好利用。
消息已经散出去了。
蔡晓丽平时多留意着点,有东西就及时通知。
要是联系不上,就先记下对方的信息,等他回来再上门去看。
鬼市每周只开一次,定期去转转就行。
上次去鬼市,韩春明特意做了安排,给几个大摊主留了维修铺的地址,让他们有好东西直接送过去,不用非得在鬼市交易。
搁以前,这种做法很忌讳,毕竟不少东西来路不正。
但经过十年动荡,破四旧之后,古玩行当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这些摊主手里存货不少,虽然假货次品居多,但肯定藏着些压箱底的好东西。
要是能收过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当然,这么一来,捡漏的机会就少了。
可古玩这行,捡漏本来就是小概率的事,哪能处处都碰上?
再说了,就现在这行情,古玩的价格对韩春明来说,跟捡漏也差不了多少。
维修铺的收入足够收些普通物件了。
除了维修铺和鬼市,剩下的就得靠自己打探。
好在之前关老爷子给过些门路,韩春明跑了几趟,摸清了不少底细。
这回他学聪明了,特意带着食品厂的工作证,免得别人不信他的身份。
凭借工作证作保,那些有意出售旧物的人渐渐打消了对韩春明的戒备。
关于收购物件的用途,也有了合理解释——只说是厂里需要装饰摆设。这招果然奏效,收东西的效率顿时提升不少。
德胜门一带尤其丰收。这处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地,当年是军队出征的必经之门,取”旗开得胜”的吉兆。明代起就有不少军户在此聚居,虽然后来没落了,但许多军户后裔家里还留着祖辈传下来的物件。古钱币和军功纪念品特别多,韩春明每次去都能淘到不少宝贝。这些东西虽然不如热门藏品值钱,但收藏价值很高,兑换点收益相当不错。
维修铺那边也有惊喜。鬼市的几个摊主陆续送来物件,不仅有顶级的和田羊脂玉牌,更有一件元青花梅瓶!这种稀世珍宝放在后世起码值上千万,摊主开价自然不菲,直接要价上千。不过经过韩春明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九百元左右成交。单是这件梅瓶就带来了十一万多兑换点。
短短几天下来,韩春明的兑换点累计突破六十万大关,距离解锁新功能又近了一步。虽然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但韩春明始终没忘记照顾家里,特别是等维修铺运作稳定后。
韩春明没有隐瞒母亲,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老人家。不过关于具体收益,他刻意说得轻描淡写——既怕吓着母亲,也给自己留些馀地。要是让老太太知道他把赚来的钱都投进了古董买卖,非得急出病来不可。
说到底,他就是想让家里明白:如今自己完全有能力赚钱养家。老太太也该改改那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方式,该花的钱要花,该吃的要吃。为此,韩春明不仅给母亲塞了不少钞票,还经常往家里带各种吃食改善伙食。老太太嘴上埋怨儿子乱花钱,心里却欢喜得很,尤其爱吃食品厂现烤的面包。面包券用完后,韩春明还特意找袁厂长批了条子,几乎天天都带着热腾腾的面包回家。
可韩春明万万没想到,这个举动竟又引起了程建军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