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价格,王红娟和董成学都瞪大了眼睛。
王红娟惊讶道:“啥汤能卖到十二块钱?你这一碗汤够买四五斤猪肉了!
王文东笑着拿出个纸箱:“你们看看吧,这是我做的菜谱。”
几人就见箱子里装着一片片木牌,牌子上用毛笔写了字,木牌上下都打着孔,穿上中国结,小摊上已经预先做好了挂钩,水牌一个个挂上去,就好象电视里古代餐馆里的水牌一样。
王红娟看得眼前一亮,夸道:“这菜单好,看着新鲜。”
几人这才仔细看看牌子上面写着各项食材的价格:“天麻炖乌鸡,十八元”“牛大力炖牛腩,十六元”“杜仲炖猪尾,十五元”“党参乳鸽汤,十四元”“当归生姜牛肉汤,十三元”。
一溜汤品排开,最便宜的一款“淮山莲子炖排骨”也得卖十二块。
还真是没有低于十二块的汤菜。
王红娟又好奇问道:“你这汤里头咋这么多药名?”
王文东笑道:“这些都是传统滋补汤品。”
“我们要卖高价,非得和正常市面上的汤打出差异化不行。现在吃饭的人最近有钱了,来喜福来酒店消费的人更是追求养生,咱们小店主打的就是滋补炖汤。”
“不光是汤,粥也得走这个路子。”
他再把剩下的水牌摆出来,几人就见那些粥名,什么“杜仲猪腰粥”“三星及第粥”……反正没有一款粥是简单的。
董成学看得一脸好奇:“东子,你这汤里头放这么多药材,炖出来是啥味道呀?”
药膳的概念董成学虽然能够理解,但他从小家里穷,这年头普通人家也没这消费水平,药膳的概念听过,还真没尝试过。
就算王红娟坐月子时,董成学也就给她弄点老酒炖猪脚吃,算是顶补身子的了。
这么多药材拿去炖汤炖出来的味道,几人都难以想象。
“刚才试火的时候,我配了一份汤,就等你们来呢,这就拿给你们尝尝。”
王文东起身,直接走向操作台边的一个大瓦缸。
刚才几人进小店时就注意到这个缸子,一直不知道这玩意儿是干啥的。
此时仔细一看,就见这大大的瓦缸外面贴了张红纸,写着“瓦罐老火汤”几个大字。
三个大人忍不住跟上去看。
探头往缸里一看,就见那缸内用不锈钢一层一层隔出好多隔层,每个隔层正好是一个小汤盅的高度,这瓦缸外头看着不大,但内部的容量不小,若是放满了,怕是得放下几十上百个这样的小盅。
董成学又见这瓦缸底部是个电热炉,电热丝烧得红红的,给缸中食材缓慢加热。
董成学看得好奇,问道:“东子,你这瓦罐是哪来的?”
王文东解释道:“这是我专门改造的瓦罐汤炉。”
王文东前世星城流行的老火炖汤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从广东来的靓汤,用砂锅慢炖出来;另一种是江西传来的瓦罐汤,论市场流行度,还是江西瓦罐汤更高一些。
其实用什么方式加热,对汤味道的影响并不大,但瓦罐汤那大罐子放在外面,天然就能吸引顾客。
因此王文东也决定把店里的炖汤做成江西瓦罐汤的样式。
他这几天满星城寻摸,发现这个时空江西瓦罐汤还没流行开来,也没有专门做这种大瓦罐的店家。
最后还是到陶瓷店里淘换来一只大水缸,找做不锈钢架子的人在水缸里加装了隔层,又在缸壁上打孔装了电热丝,才组装成了这么一个瓦罐汤工具。
至于瓦罐上,还有水牌上的字,是王文东到公园请一个练书法的大爷帮着写的。这也算是酒店经营的一个小常识,后世打印排版年代到来之前,许多酒店承办酒席时,需要写毛笔字,店里没有会这手艺的人,布告板上写的毛笔字,往往是一个个勤劳的公园练字大爷承办的。
对于求字的餐饮经营者来说,一包槟榔,一个小红包就能搞定一张布告,十分划算。练字大爷也乐得显示一下自己的书法水平。
这瓦罐汤的样式一出来,果然吸引人。
见王文东用特制的夹子从瓦罐里夹出几个小汤盅来,董成学、王红娟、王文宝心里都不禁有些期待这汤的味道,连不爱喝汤的董书文都忍不住鼓掌:“二舅舅,我也要喝!我也要喝!”
王文东给四人一人面前放了一罐汤。
盛汤的器皿是统一买来的广式炖盅,一个白瓷小盅配上一个盅盖,看着小巧可爱。
董成学、王红娟、王文宝都各自拿了张椅子坐在操作台前,开始品尝。
董成学打开汤盅的盖子,就见里头的汤色棕黄如茶,表面飘着淡淡一层油花。
盖子一揭开,一股浓郁的香气就飘了出来,那香气不冲,带着一点微苦的药香,更浓郁的则是草药的甘醇、红枣的甜润,还有一股浓浓的肉香味,闻着就让人胃里发暖。
王文东拿出灶上的盐罐道:“这汤炖的时候不能放盐炖,要是事先加盐汤就不甜了。要喝的时候再加,这样一盅汤加半勺盐刚好合适。”
几人迫不及待地给自己汤盅里加了半勺盐,王红娟还给儿子的小碗里也加了小半勺。
王红娟用瓷勺搅了搅,一边等待盐巴融化,一边挑捞出碗底的汤料。
别看罐子小,汤料放的还真足,她一下就捞上一块肉来,认得出是鸡肉,但鸡皮却是乌黑色,连骨头都是深褐色。
王红娟一愣:“这鸡肉咋是这颜色?”
王文东还没解释,一旁的董成学却是认出来了,笑道:“这是乌鸡,可名贵了!”
“我和厂领导出去吃饭时见过,一碗乌鸡汤在外面要卖五六十呢。”
哦,王红娟点点头。
这年头乌鸡养殖才刚刚在南方兴起,她还是第一次见。
王文东小道:“姐夫见识果然广,没错,这是黄芪红枣乌鸡汤,可以补气补血,而且药性不会太浓,小孩也能喝。”
王红娟点点头,闻着香味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她把汤勺放入嘴边。
汤有些烫,她轻轻一吹,顿时一股带着药香的浓郁鸡汤便滑入嘴里。
汤入口先是微微的苦,但紧接着便是鸡肉的鲜甜,配合上红枣的甜润,黄芪的苦味刚好中和了浓鸡汤的油腻感。
热汤入喉,一点都不腻,咽下后还有一股暖意从胃里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