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娟穿上高跟皮鞋,皱眉催促道:“这钱是文东自己凭本事挣的,他爱咋花咋花,有啥好说的?店做好了,特意叫叫你过去看看,把把关,难道还不够尊重你?哪这么多话。”
董成学瞪了老婆一眼。
他本来在家里就说不过王红娟,哪怕这时生气,嘴皮子也不是王红娟的对手。
儿子董书文也换好衣服走了出来,扯着董成学的衣角道:“爸爸,我想去看打舅舅新开的店。”
董成学彻底没办法了,只能道:“行,一起去吧。”
一家四口下楼,坐上了三轮车,王文宝蹬着车,没多久便到了喜福来大酒店。
他们从后门绕进去,走员工信道很快便到了水台边。
董成学和王红娟都知道王文东装修这摊档的预算有限,装修费才花了几千块。
虽然这钱在他们看来挺大的,但是要做起装修来其实紧的很。
更何况还要达到喜福来大酒店的标准。
董成学虽然对王文东先斩后奏、开了店才通知他有些挑理,但是一路走进酒店餐饮部,看着喜福来大酒店金碧辉煌的内饰,心中还是不免替王文东担心起来。
小声问王文宝:“人家酒店装得这么好,文东那里省着钱做装修,会不会通不过人家酒店的审核呀?”
就算过了审核,但是小店装的档次太低,开业了,顾客看他装修不咋地,恐怕小店生意也不会好。
身旁的王红娟心里也有同样的担忧,但又怕丈夫打击了二弟的信心。
扯了扯董成学的衣袖,小声道:“东子钱都投下去了,这还没开业呢,待会儿到店里,别说丧气话。”
董成学点点头,这时,王文宝向前一指:“咱家店就在前面。”
董成学抬太,一眼就看见酒店水台边那座小巧精致的摊档。
计算机打印的装饰板,明亮茶色的玻璃围栏,几盏射灯打在古朴新奇的“王记药膳汤粥”招牌匾额上。
整个小店透着那么股精致感。
董成学都看愣了。“这……这就是文东的新店?”
王红娟也是眨眨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只有董书文不知大人的难处,一脸开心看着那小店。
又高兴地指着正在店里忙碌的王文东道:“妈妈,大舅舅在那里!”
董成学和王红娟这时也才注意到店里的王文东。
就见王文东已经换上了厨师服,正在操作台前忙活。
王文东这身厨师服的布料颜色,模仿了喜福来酒店服务员和外场厨师服饰的底色,里头是白色衬衫,外面一件暗红色的收腰西装夹克,配上暗红色的领结,头上再戴个白色的厨师帽。
服装的材质很好,光是他和王文宝每人两身衣服,就花了王文东五百多块。
此时王文东一米八几的大个,二十岁毫无啤酒肚的身材,穿上这收腰的衣服,跟电视剧里洋人管家似的。
看着就那么正式。
身上是西餐厨师打扮偏偏衣服还给做了个中式立领,头上的厨师帽上也绣上了中式的花纹。
看在此时人眼中就俩字,帅气。
王红娟顿时也是眼前一亮,跑上前去,王文东见人来了,也放下手中的活:“姐夫,姐,来了。”
几人走进店里,王红娟上下打量了一会儿王文东,又打量一下这小店,嘴里跟连珠炮似的就问起来:
“东子,这就是咱的店?你这衣服咋这么好看,酒店发的?唉哟,怪不得人家是大酒店呢,发的这衣服真有档次。”
王文东笑道:“啥发的呀,咱自己做的。”又拿出两套衣服递给王文宝:“这是你的,明天上班记得穿。”
虽然王文东带王文宝去量了尺寸,但他也没见过成品,看着王文东一身笔挺的制服,惊喜道:“我的衣服也是这样的?”
王文东点点头笑道:“咱俩衣服一样的制服,我就做了两身,你得洗勤一点,每天上班衣服必须是干净的。还有袖套和口罩也要戴好。”
王文宝这才仔细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衣服,就见除了衣裤之外,还有两套定制的白色袖套、两个高档的透明塑料口罩。
其实这时的点菜员、外场厨师都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但王文东知道,做餐饮讲究的就是个差异化。
戴上口罩能提高档口的卫生水平是一个因素,另一个点就是让顾客看到档口厨师戴了口罩,显得干净。
后来的餐饮店普遍开始戴这种塑料口罩就是从某着名火锅店流行起来的,再往前算则是出自某西北风高档餐饮店。
当年那西北菜餐厅一水带着塑料口罩的服务员,把沪上小资给迷的不要不要的,靠着这些细节硬是把个口味在西北菜里并不算出众的品牌,做成了高档中餐的格调。可惜这牌子后来倒在了预制菜风波和奇葩公关上……
王文宝迫不及待地换上衣服,再把那厨师帽一套,戴上袖套和口罩。
王文东看着也是点头。
王文宝刚刚从学校出来,高高瘦瘦的,还戴个眼镜,穿上这身厨师服,有点高级厨子的意思,来站星级酒店摊档正合适。
他心想:以后如果再要找人来酒店看摊档,也得选这种看着清爽的,不然还真容易影响生意。
董成学在摊档里里外外看了一圈,见到这摊档的装修这么漂亮,心里对王文东投资的不看好也消减了许多。
他不是多事的人,见王文东这生意的确有前途,之前那点郁闷再不提起,坐下便关心道:“东子,你这摊档接下来要卖什么汤?”
一个月八百块钱租金,两三百块的燃料费、垃圾费,已经比他在电机厂的工资高三倍还多了。
虽然小摊装修的好,但要赚不回这些钱,在董成学看起来也着实不容易。
王文东笑道:“喜福来酒店的消费高,那水台里面随便一斤鱼就得十几块,我这摊档的菜品报价也不能低了。”
“我打算以汤粥为主,一碗汤最便宜也要十二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