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娟:“四十份卤味拼盘,咱店里的存货不够了呀。”
王文东:“管他呢,先给三十五份。今天下午你去进货时,再到西长街转转,多收一点鸭脖,明天咱们增加供应量。”
一份卤味挣六块钱的生意,人家还想不做?
王瑞昌听得嘴巴大张,心中对王文东这小个体户的一点轻视顿时烟消云散。
王文东这小店的收入,怕是他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一个月万把块的流水
这哪是做小生意啊,简直是开了台印钞机!
得入股啊!
……
事实上,王文东的卤味拼盘受欢迎程度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卤味拼盘在喜福来酒店里销售了四天,初期的销售情况也出来了。
熊克常看着出货记录,也是一脸惊讶:“今天中午大分量卤味拼盘中午销售了十份,小份的十八份……复购率百分之三十?”
陈泰顺笑道:“没错,还有五桌客人坐下就先点了一份卤味拼盘,仅四两天时间,这卤味拼盘就已经有回头客了!”
熊克常目定口呆,这么快就能招揽到回头客。
这可不是受欢迎那么简单,喜福来酒店的招牌菜都不一定能这样受欢迎。
这几天酒店里对这道菜也没少分析。
卤味拼盘受欢迎的原因说起来也不复杂。
首先,这才很符合喜福来酒店顾客的消费方式。
十几二十块钱一份的卤味拼盘,对于到喜福来吃饭的客人来说,只不过是餐费的零头而已。
许多客人点完菜,感觉没什么好吃的,都会多点一份卤味拼盘。
而王文东做的卤味,本就是后世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经典星城风味,提前几年出现在星城市场上,实在太符合星城客人的口味了。
只怕大家不点,但凡点了这道菜,第一次吃到这种口味卤味的星城顾客,十个里头至少有七八个人会觉得好吃。
而且王文东定的卤菜分量也恰到好处,正好让客人尝出味道,又不至于吃撑。
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吃完一份卤味拼盘,完全有胃口再吃其他菜。
仅仅十几二十块一盘的卤味,多加一份也不算什么。
卤味拼盘从定价上、口味上、销售模式上,全都符合大卖的标准。
总结成四个字,就是“适销对路”。
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熊克常笑道:“小王师傅刚跟我们说这卤味拼盘时,我还觉得这菜不一定能成。如今一看,他的眼光果然厉害啊!”
熊克常小声问陈泰顺:“这个卤味拼盘,我们酒店自己能不能做?”
陈泰顺果断摇头:“哪有那么好学?光是卤料配方,咱们就搞不到。我试过好几次,怎么配都配不出人家那个味道。”
“王文东的卤味能够稳定出品,人家手上肯定有绝招,为什么只让我们派几个学徒工去学习拌卤菜和切配?明摆着就没想把配方给我们。”
“就算卤味拼盘挣钱,为这个专门开一口卤锅也不合适。”
“在酒店后厨加灶、加一套人员、加采购,全都是成本。”
熊克常听着,苦笑道:“所以反倒是王文东说的,让他给我们稳定供货,是最好的办法了?”
陈泰顺笑点头:“没错,香港那边有很多有名的烧腊坊,就是专门做这种生意的。你叫人家到你酒店来干,人家还不愿意呢,这是能传家的本事。”
熊克常稍稍思索,却是叹气。
王文东的卤味拼盘不成功,他会担心酒店里有些人对他的位置虎视眈眈;可王文东的卤味拼盘太成功,喜福来酒店多了一个招牌菜,但这招牌菜却掌握在别人手里。
卤味拼盘的名声和成绩已经做出来了,要说舍弃这道菜,不光领导层不会同意,他自己也舍不得。就只能尽量让王文东稳定给他们供货,签长期合同,而且要有质量要求。
这下,喜福来酒店就不再是绝对的甲方了。
熊克常问:“王文东那里怎么说?”
陈泰顺笑道:“这小王师傅是个精明人。”
“今天中午跟他订晚上的货,他跟咱们提了个建议,说签一份长期订货协议,他可以给咱们订货优先权,还能跟咱们商量素卤味的拢断权。素卤菜他就只给咱们一家供,不象卤鸭脖那样供给别家。”
熊克常一愣:“这是等着咱们上门提条件谈判呢。”
虽然心里对自己被这样要挟有点不满,但是想来想去,好象也只有跟王文东谈这一条路了。
……
下午五点钟,王文东从储物间里拿出一个大电扇,摆在客厅中,拧开。
这电扇是用来吹凉卤鸭脖的,风力极大,一开起来,原本闷热的客厅里,空气流通顿时顺畅了不少。
原本被改成生产车间的客厅,此时已经收拾干净。几个原本用来堆放生鸭脖的水泥地上,放了十五个小马扎。
王文东的小生意开张这两天,王红娟帮他找了两个电机厂知根知底的妇女来上白班,学习卤味做法。
张小满也拉了四人入伙:两个年轻人负责帮王红娟和张小满送货,另外四人则分别到西长街和南门口去摆摊。
卤鸭脖的销售点,加之原本星城玉祥街张小满的销售点和红星菜场的销售点,王文东的卤鸭脖直销点正式增加到四个。
卤鸭脖的出货量也稳定在了一天一百二十斤。
今天,是王文东的小作坊开张快一个月的日子,也是约定好的发薪日。
十几个员工还是全都被叫来开会。
王瑞昌已经打定主意,说动家委会的老人给王文东的小店入股。
另外,街道办也会再帮王文东招五个人。
顺便王文东还在街道办的,帮助下还谈妥了扩张作坊的计划,生意越做越大,小作坊已经有点使唤不开了——他现在已经把隔壁两家的租约都谈下来,计划之后厂房规模直接扩大三倍。
王文东看着面前的十几人,笑道:“今天叫大家来聚一聚,一来是让大家都认识一下同事,二来就是发钱。”
听到发钱,在场众人脸上都露出笑容。
除了张小满招来的六个流动摊点的工人是自负盈亏之外,剩下几人都是在王文东这儿拿工资的。
干了没两天就有钱拿,这极大地稳定了大家的信心。王文东从包里拿出一沓沓准备好的工资,依次分发给每个人,说道:“大家这段时间都辛苦了,希望咱们继续努力,把这生意做得更红火。”众人接过工资,眼中满是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现场一片温馨欢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