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东抬头,便见一个十几岁,戴着眼镜,显得有些弱不禁风的少年,背着个军绿色斜挎书包,将自行车停在了他的摊位前。
王文东一愣,笑道:“小宝,你这么早放学了?”
王文东姐弟三人,姐姐王红娟年纪最大,已经三十岁,而王文东和王文宝是踩着肩膀出生的,王文东今年二十一岁,王文宝十八。
去年,王文宝参加高考失利,只考上了个大专,但他嫌弃大专,想上本科,不愿去,姐姐王红娟和姐夫董志成商量后决定支持他复读。
不过王文东记得,自己这个弟弟的心态不是太好,倒也不是不会读书,只是受不了压力,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年年考,成绩却比之前还差。
最终,王文宝二十出头时自己放弃了复读,选择到一家私人企业打工。
后来王文宝一辈子都因为没上成大学而遗撼,常跟王文东感叹自己当年如果早去上大专,人生都不一样了。
也因此王文宝对自己的孩子用力培养,后来把女儿培养成了王家唯一一个博士。
王文宝推推眼镜,好奇地打量着王文东的小摊:“哥,你还真出来摆摊了呀?”
王文东:“我本来打算过两天到家里去说这事儿的,姐咋知道的?”
王文东的老爹生前在厂里分了房子,现在有姐姐王红娟一家三口,加之弟弟王文宝住着。
因为房子面积本来就不大,挤了四个人已经不太舒服了,这也是王文东会搬出来租房的原因。
王文宝道:“就是姐让我来找你的,她听李春华说你和何璐分手了,怪你怎么不把这事儿和她说,叫你晚上回家一趟。”
王文东本来就想这两天回家,点头道:“你跟姐说,晚上我回去。”
中午回去睡了一觉,下午王文东先出门,到修车铺买了辆新的三轮车。
晚上要回家,王文东处理鸭脖的时间不太够,干脆下午只在星城羽绒厂进了一百斤的鸭脖。
回来自己洗干净后,又到接口的维修店买了台二手的冰柜,约定好明天送到小店去,顺便在隔壁杂货店买了点礼物,直接骑着三轮车拐进了天心电机厂宿舍。
王文东在宿舍门口跟宿管大爷打过招呼——都是熟人,宿管大爷直接让王文东骑了进去。
将三轮车停在楼下,仔细锁好,王文东从车上拿下礼物。
看着眼前的宿舍楼,王文东颇为怀念,电机厂宿舍楼是1984年修的,到现在也才十年,比王文东记忆中的模样新了不少。
宿舍楼是砖混结构,表面用水泥抹平,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在这时却是人人羡慕的住处。
这楼里有室内厕所、有厨房,比起过去要统一用水做饭的筒子楼,条件好上了太多。
几年前能够分到这楼的,都得是厂里六级以上的老工人。
更重要的是,这筒子楼还有各种生活服务,比如每个楼梯拐角处都有个铁抽屉,拉开之后能直接将垃圾丢下去,垃圾会直接掉到一楼旁的垃圾处理口,每天都会有环卫工来清理。
后来因为星城地价太贵,这栋楼一直没能拆掉,成了星城有名的老破小。但因为地段好,月租金倒也能有个一两千块钱。
后来姐姐王红娟一家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一直到王文东穿越时都还在这宿舍楼里。
一路爬上五楼,王文东敲了敲门。
很快便听到里头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文伢子,去看看谁敲门。”
房门打开,王文东便见一个四岁多的小孩,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接着回头喊道:“妈,是舅舅!是大舅舅来了!”
开门的正是王文东的侄儿董书文。
在王文东的印象中,董书文是个三十出头,微微发福的小老板,乍看到他四岁时的模样,还有些新奇。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高挑、圆脸庞的女人走了出来,正是王红娟。
她现在在天心电机厂当编外工,有工资但没有正式职位,身上穿着一身工作服,显然是刚刚下班。
见到王文东,又看了一眼他手上提着的东西,王红娟立刻皱眉道:“叫你别带东西,你自己也不富裕,带什么东西嘛!”
“拿回去,拿回去!”
姐弟之间感情很深,王文东知道,王红娟说“拿回去”,是真的不收。
他笑着道:“这买了些水果,还割了点肉,哪有退回去的道理?”
王红娟看了一眼,虽不满王文东浪费钱,但也只能收下。
至于王文东提来的一瓶白酒、一条烟,她却执意不要,放在门口,还提醒王文东:“回头你走的时候记得把烟酒带走。”
王文东穿上拖鞋进屋,没多久,在屋里复习的王文宝也出来打了招呼。
刚坐下不久,又听到开锁的声音,一扭头,便见姐夫董志成回来了。
“东子,来的这么早。”
董志成见了王文东,热情地打了招呼。
董志成是中专学历,别小瞧中专,这年头初中毕业考试也是一场大分流,成绩达到的学生可以选择上普通高中或者中专。
上普通高中后有考大学的机会,但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反,中专只要毕业就能分配工作。
对于许多人家来说,中专是能保证孩子吃上公家粮的机会,这导致中专的分数线比普高还高不少。
董志成学习成绩很好,但家里条件不行,当年为了前途,便直接上了中专——否则以他的成绩,读了高中上大学也是手拿把攥。
董志成和王红娟的缘分也始于中专,他上的中专就是天心电机厂对口的学校,那时候王红娟也在那所学校读书,两人在学校里就好上了。
董志成和王红娟刚结婚时正逢王文东老爹过世,王家一下失去了主心骨,也是董志成负责任,把王家的事情扛了下来。
因为这件事,王文东老娘很感动,才把转正的机会让给了董志成。
王家老两口的丧事,也都是董志成这个女婿一肩挑下来的,忙里忙外。
也正因为如此,前世的王文东对这个姐夫都没二话。
不过董志成做事踏实,在大变革年代,却也成了他的缺点——前世董志成一直守着天心电机厂,错过了不少机会,连带着王红娟也在电机厂陪着他,直到几十年后两人退休日子都过得苦哈哈的。
他们的儿子董书文,后来还是靠王文东的拉拔,才有了些出息。
前世姐姐姐夫两口子一辈子都是劳碌命,这一世,王文东却有心要改变姐姐姐夫一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