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之事在唐王
“改姓?”
杨嵩闻言一怔,眉头紧紧锁起。这个提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他核心诉求。若赵明璋改姓杨,那最大的法理障碍确实被削弱了。
但他本能地还想反对,觉得这依旧是妥协,是向赵穆势力的退让,张了张嘴,想要驳斥。
然而,董叔智根本不给他组织语言的机会,紧接着踏前一步,目光如炬,直视杨嵩,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锋锐,冷哼道:“皇叔祖!老夫斗胆请问,若因姓氏之故,执意不允陛下血脉继承大位,那么——”
“除去陛下,如今杨氏宗亲之内,皇叔祖以为,何人德才足以担当社稷之重,可承继这大宁帝位?”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尤其是那些激动的宗室成员,脸上更是露出一丝不屑之色。
此言一出,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宗室子弟的耳边!
杨嵩猛地抬头,看向董叔智,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愤怒瞬间被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取代,是难堪,是窘迫,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惶恐。
董叔智的问题,像一把冰冷的匕首,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
是啊,除了龙椅上那位手段非凡的女帝,杨氏宗亲里,还有谁能挑得起这副重担?是那几个只知道遛鸟斗蛐蛐的郡王?还是眼前这些只会空喊口号、却无半点经世之才的子弟?
更要命的是,谁不知道,这大宁朝的半壁江山,如今全赖唐王赵穆支撑?北拒妖族,外抗诸国,内镇不臣,兵权、威望,尽在其手。
若真否了女帝,另立他人,赵穆会作何反应?那个权倾朝野、杀伐决断的男人,会甘心看着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甚至可能敌视他的杨氏子弟坐上龙椅吗?
到时候,恐怕就不是立不立太子的问题,而是这杨家的江山,还能不能坐得稳的问题!
一想到赵穆那深不可测的眼神和雷霆万钧的手段,杨嵩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顶门,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颓然叹了口气,那股方才还冲天而起的愤慨与气势,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瞬间泄了下去。他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或躲闪、或苍白的宗室面孔,无人敢应声。
董叔智将杨嵩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一定。他知道,自己这最后一问,彻底击中了对方的软肋。他不再紧逼,转而面向龙椅,深深一揖:
“陛下,臣以为,令世子改姓为杨,入继大统,既可延续太祖血脉,又全了礼法人伦,更能安定天下人心,实乃目前解决国本之争,最为稳妥、亦最为顺天应人之策。望陛下圣裁!”
朝堂之上,一时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方才还争吵不休的双方,都被董叔智这突如其来的提议和那诛心一问震住了。支持立太子的一方,发现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似乎被绕了过去;反对的一方,则被“谁能替代女帝”这个现实问题问得哑口无言。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汇聚到了那端坐于珠帘之后,始终沉默不语的女帝身上。
珠帘之后,杨彤悄然松开了袖中紧握的拳头,指尖却依旧冰凉。董叔智果然老谋深算。这一手“改姓”,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将所有的压力和责任,都推到了她的面前。
她目光幽深,仿佛穿透了帘幕,落在北方遥远的天际。
赵穆你会如何看这“杨明璋”呢?
她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董爱卿所奏,事关国本,干系重大。容朕细思之。今日,暂且退朝。”
说罢,不待众臣反应,她已起身,在内侍的高唱声中,转身离去,留下一殿心思各异的文武百官。
返回后宫,沉重的宫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将前朝的喧嚣与纷争隔绝在外。女帝却觉得那无形的压力如影随形,几乎令她窒息。她挥退了寻常宫人,只留下红鸾与青鸾两位贴身女官。
寝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那份凝重。
杨彤褪去了沉重的朝服,换上常装,坐在窗边,望着庭院中一株耐寒的梅树,默然良久。
终于,她幽幽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询问道:“红鸾,今日朝堂之事,你都知晓了。董叔智的提议,你以为如何?”
红鸾上前一步,为她斟上一杯热茶,动作轻柔,语气却冷静如冰,冷哼道:“陛下,董相此言,看似两全其美,为陛下解了围,实则将一块烧红的烙铁,塞到了陛下手中。”
她微微停顿,观察着女帝的神色,继续道:
“改姓入继,法理上说得通,也能堵住杨氏宗亲之口。但关键在于,世子是谁的儿子?是王上的儿子。这件事,最终绕不开王上。若由陛下您主动下旨,令世子改姓杨,立为太子,在王上心中,会如何想?”
“他会认为,这是陛下您,或者说这是朝廷,在试图用另一种方式,藐视王上,王上是谁?天下第一人,他的儿子岂能改姓?”
“陛下,王上神功盖世,威震天下,他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定鼎之石。末将以为,此事,陛下不宜主动。不如等王上自己权衡利弊,或由他的心腹主动提出。届时,陛下顺水推舟,方是上策。主动权,不在朝堂,而在王上。”
女帝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红鸾的话,句句都说到了她心坎最深处。赵穆那个男人如山岳般的身影,始终是她帝王生涯中最大倚仗,亦是最难测的变数。
就在这时,一旁侍立的青鸾却忍不住开口,她性子更为直接锐利。
“陛下,红鸾姐姐所言虽有理,但末将却觉得,事情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杨彤和红鸾的目光都转向她。
青鸾挺直脊背,言辞恳切:“陛下,您如今春秋鼎盛,龙体安康,为何要急于立太子?这天下是您的天下,这朝堂是您的朝堂!董相等人,口口声声为国本,可逼问宗室谁能继位,更是将陛下您置于何地?难道这大宁江山,不定下太子,就顷刻间要崩塌了吗?”
“有道理。”
女帝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