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帝王心术(1 / 1)

首先隆正帝对贾琼此次行事进行了肯定。

完全的肯定。

基调就先立下来了。

然后就是将关押权,拷打审问权,还有下一步的抓捕权,全部交给了贾琼。

按理来说这么大的事,该提督府,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出人。

大家一起审,一起抓人。

这样责任共担,功劳共享。

贾琼不会太得罪人,别的衙门不会有意见。

甚至因为这样的突如其来的功劳而对贾琼生出好感。

这下好了。

这样的安排,贾琼必成众矢之的。

权力大到没边。

今天的贾琼除了诸王不能抓,内阁大学士,国公,节度使之下,怕是想抓谁抓谁。

毕竟隆正帝说的很清楚。

皇帝知道金沙帮横行不法,作恶多端。

也知道诸衙门里有人庇护他们!

拷打人犯,抓捕同党!

这八个字就是明摆着叫贾琼专责此事,甚至这道旨意一下,虽无尚方剑,王命旗牌等物,但贾琼手中的权力己经是无比之大,堪比钦差!

这道旨意的用意很深,一是掌控民心。

旨意一下,百姓从感激贾琼变成拥戴皇帝,皇帝的形象和威望会大幅度上涨。

这件事从丑闻,变成皇帝乾纲独断,铲除京城为恶的毒瘤。

百姓自是会对皇帝感恩戴德。

全权交给贾琼也是有好几个用意。

一是皇帝不信任都察院和大理寺,刑部等衙门。

金沙帮在城里无恶不作,这些衙门都不知情?

连巡城御史也没有几个弹劾过。

隆正帝己经信不过他们了。

当然不可能叫贾琼和这些衙门合作。

另外一层,没有多衙门介入,提督府也不出头,说明皇帝是不想把事态扩大化的太厉害。

既然查出来的是西城分舵,还有五城兵马司,那么这一次整肃就以兵马司为主,金沙帮分舵为辅。

也算是给了金沙帮重重一棒子,一次严厉的警告!

再不安分,下一次可能就是要被连根拔起了!

这还是隆正帝考虑到新政伊始,大战过去没多久,将士疲惫,军心士气不强。

骤然激反了金沙帮,几万人作乱,最少要调十几二十万京营兵进京平乱。

太过危险了。

虽不是何进调董太师进洛阳的那种骚操作,但隆正帝显然也不想在京城大动干戈。

先警告一番,敲打一番,叫这个帮派收敛一些。

然后通过清吏治,处理不法官员,武将,慢慢压缩金沙帮的生存空间,打压对方,使其实力下降。

如此数年之后,可能这个几万人的帮派会削减到只剩下万人不到,或是几千人。

那时候再找一个由头勒令其解散。

把最后不肯解散的死硬帮众给围杀掉也就是了。

这才是最正确的办法。

最后一层,便是贾琼此次立功不小,但大权独揽,功劳独享。

无形中要得罪不知道多少人。

包括不限于内阁,提督府,都察院,刑部

真是想想都叫人头大。

连那几个老国公怕也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

贾琼要么顶,要么缩。

这是一次心志上的考验。

贾琼的能力早就不必多说,带兵和武道天赋高的吓死人。

心志品性,这一次铲除分舵不计后果,也是通过了考验。

再下一步,就是看心志。

抗压能力如何,是否能抗住这一次的庞大如山般的压力。

只有各方面均过关,才是隆正帝真正想要的顶尖人才。

当然,即使是现在,贾琼的表现也对的起这侯爵和厢都指挥的官职了。

上任不到一个月时间,一举铲平了金沙帮的一个分舵,杀戮多人,抓捕数十先天高手。

对金沙帮来说也是沉重一击。

至于五城兵马司内部,这一次也会肃清大量不合格的武官,甚至可以说是内奸。

从上及下,先清内部,再练兵马。

最多一两个月后,五城兵马司会焕然一新,重新拥有强大的战力。

然后隆正帝再肃清一下京城相关官员的吏治,治安环境必能大幅度的提升。

京城治安不好,己经是人人不满之事,贾琼这一次的出手,朝廷的有识之士必定大为认可,甚至就是敌对一方,也不会违心说贾琼能力不行。

若贾琼能顶住压力,将此事从开头到结尾一力完成,那他将会是隆正帝眼中的股肱之臣,地位要比有潜力的重臣还要再高一层。

最后一层意思,怕是不少人也体悟不到。

贾琼按隆正帝的想法去做,通过考验的同时,也是自绝于很多势力了。

此后就只能是天子的孤臣。

贾家的很多姻亲故旧会被他得罪。

武勋会视他为桀骜不驯,辣手无情。

文官则视其为军中悍将,行事风格狠辣,是未来的猛将加酷吏。

对这种将领,文官们很难认同。

因为太锋锐!

过于锋锐,就容易刺伤他人。

这样的骁将,向来是文官提防和打压的对象。

这样一来,贾琼就注定只能当孤臣了。

帮派,权贵,诸王,武勋,文官

得罪了个干净。

这也是隆正帝想要的结果。

贾琼这小子能力太强,太能折腾。

到五城兵马司很快就有了结果。

隆正帝欣慰之余,也是有了压力。

倒不是忌惮。

以隆正帝掌控朝局的手腕,权术机变,还有为君数年的威望。

贾琼才蹦起多高?

皇帝就忌惮了?

那以后别用人了。

只要有能力的都忌惮,忌惮的过来?

历朝历代,都是刚即位的新君忌惮老臣,特别是领兵多年,地位高,威望高,有军权的老人。

若是什么托孤大臣,辅政大臣,那就更忌惮了。

比如北魏到西魏,北周时的宇文家。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叔父病故,他掌握西魏多年,身为总管军政大权的权臣,距离帝位一步之遥。

宇文护从未考虑过篡位,他废了两个皇帝,始终自己未踏出那一步。

事实上没有人拦的住他,宇文护不愿篡叔父江山罢了。

但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掌权,第一步就是杀宇文护这个亲堂兄。

无他,宇文护不死,新君没办法掌握大权。

就如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贇一样,继位第一件事是杀他爹留下来的几位辅政大臣。

然后便宜了无人制衡的杨坚。

至明清,无权臣,但清洗老臣也是常规操作。

隆正帝是年近五旬的皇帝,忌惮贾琼这样一个后生,一个自己提拔起来的孤臣?

没这道理。

但适当做一些调整部署,重用之余加一些防范,这才是一个合格皇帝该做的事情!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 此心安处是御兽 女帝纪 南明不认输 破碎南北朝:从六镇开始焚尽门阀 东宫有刃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黄三炮:这军阀非当不可! 方舟:重铸人类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