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未必能完全理解。
但贾琼有神慧命格。
论聪明和体悟他人的心思,贾琼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圣旨一读完,皇帝所有的意思他都懂了。
可以重用,可以替他担着所有的事。
但要贾琼拿出实际行动来。
同时要贾琼做孤臣。
贾琼微微一笑。
他在这个阶段就没考虑经营人脉的事。
贾家有人脉又如何?
还不是破落户!
只要持续向上,拥有强大的力量,万千之怨担于一身又如何?
凡怨憎,不满,仇恨,自己一肩担之又如何?
数年之后,以力破之便是!
反正隆正帝在世,贾琼也不打算做什么。
做孤臣,立功臣,攒威望。
这反而对贾琼现阶段的发展有利。
早早的长袖善舞,经营人脉,加上贾家旧部和王,史等各家,他贾琼要做什么?
一旦激怒了隆正帝,最少在隆正朝贾琼别想发展了!
一步迟,步步迟。
即使贾琼修成宗师,没有权柄和部下,他一个人包打天下?
天下万万人如何能服气?
统治一个庞大帝国,要成就最高伟业,事情可没想的那么简单。
贾琼都只是打算见步行步。
如果隆正帝还有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天寿,大周越发强盛,百姓富足,安居乐业。
那他当一个郡王重臣大将也不错了。
替大周,替华夏扫平诸夷威胁。
在这个世界,自己能做到这些事,还能庇护自己想庇护的人,加上富贵荣华权力地位都有了。
也不错了。
这些念头在贾琼内心也只是弹弹一瞬间。
他很快俯首躬身,答道:“臣贾琼遵旨!”
“甚好!”
戴权还在眯眼打量贾琼,想看看这少年人能体悟多少,然后是否敢接这滚烫的炭团旨意。
不料对方似乎未加考虑,首接就接旨了。
这很好,皇帝应该相当满意。
自己这个传旨人也能顺利回去交差了。
要是贾琼推托,畏惧,怯难。
那就另有一说了。
不过对方都不加考虑便是接了旨,这叫戴权感觉贾琼似乎有些太莽了。
这样的莽人,又简在帝心
戴权心里叹息一声。
贾家不能惹了,最好不要沾边才是。
“贾侯,这里就拜托你了。”
戴权一抱拳,和夏守忠再次对视一眼。
彼此都明白对方意思。
他们是从宫里出来的,可以暂留一会,给贾琼站一站台。
隆正帝知道了也不会说他们干预有司政务。
但此时此刻,不走待何?
他们和贾家有一点表面交情罢了,还真不值当为了那点交情沾这种事。
两个太监迅速离去。
在他们身后爆发了如雷鸣般的欢呼声和万岁声。
不出隆正帝掌握。
果然这一道旨意把民心收割的干干净净。
此后这一片数万百姓会大加赞颂。
整个京城都会受影响。
隆正帝在为皇子办差时,名声并不算太好。
当然也不坏。
毕竟是认真办差,又是勤劳谨慎的性子。
但这样的皇子,性格委实不突出,对民间也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
毕竟文武两道,俱都平常。
也就是办差时任劳任怨,谨慎精细。
官场上对当年的西皇子隆亲王颇为畏惧,忌惮。
在百姓心里,这位存在感真的不强。
后来听说景和帝挑了这位当继承人,很多人都大感意外。
毕竟以权术手腕见长,料理政务见长。
很多事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哪怕隆正帝干上十几年皇帝,天下物丰民康,国势一转颓势,欣欣向荣,人们也会归结于某个大臣,某个武将。
比如对北胡的大胜。
在朝廷层面,知道最大的功劳归隆正帝所有。
毕竟从头到尾所有的部署都是隆正帝乾纲独断。
打赢了,最大的赢家当然是皇帝。
但在百姓层面
坐镇城头的莒国公,指挥京营的赵国公。
还有射杀大汗的贾琼。
都是英雄了得,都是战功赫赫。
无形中,就把皇帝给忽略掉了。
这也是隆正帝这种类型皇帝的悲哀。
一统六国的始皇帝喜欢出巡,李二喜欢轻骑冲阵,汉武喜欢玩族诛,还能写诗,制诏都很有水平。
这种皇帝,要本事有本事,要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
隆正帝更近赵二,宋太宗高梁河一役屁股中箭,轻车逃窜,从此落了个高梁河车神的外号。
但其实赵二统治期间最少敢对外动兵,胆魄还是有的。
另外内政确实做的相当出色。
北宋承上启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赵大加赵二,算是把中唐之后武夫跋扈,朝堂难稳的痼疾给治愈了。
但赵二这种,真的没有什么魅力可言。
隆正帝应该也明白这一点,这一次算是捞足了好处。
经此一事,最少在百姓心里,皇帝贤明公正,心存万民,体恤百姓。
有这种光环,隆正帝的统治越发稳固。
至于贾琼,顺带也能涨一波威望,不过远不及隆正帝了。
“把所有人带回去,先关押起来。”
贾琼挥了挥手,令贾芸等人把刘勇,裘良等人带回。
还有金沙帮的二十多个先天和一百多锻骨,也是全部带回去。
接下来就是严加审问,开始抓人。
贾琼也确实没有息事宁人的想法和打算。
除了不动金沙帮真正的高层,比如武识境以上的核心。
外围能抓多少是多少。
金沙帮这一次是采生折割被抓包,惹发众怒,不趁机打疼他们,岂不是白瞎了这个大好良机?
既然隆正帝要贾琼当刀,他自然是要当一把利刃!
不光对金沙帮,也要刀口对内。
这一次与西城分舵有勾结,涉及在案的朝廷官员,不论文武或勋贵,贾琼也必定会一追到底!
黛玉星眸闪烁光芒。
一旁的宝钗也是看的神采奕奕。
她们都是兰心慧质之人。
隆正帝的心思猜出不少。
贾琼不畏难,不犹豫,潇洒接旨的姿态,令她们看的心驰神摇,激动不己。
这才是真男儿!
贾母却是一连声的喊糟。
“糟了糟了”
“这就接旨了?”
“唉呀”
贾母想了想,对凤姐道:“你派平儿去寻那孽障,说我有事请他过来,他要没空,约个时间,我去宁国府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