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有旨意(1 / 1)

“有旨意!”

戴权一声吆喝,居然中气十足。

也不奇怪,这个时空武道昌盛,谁规定太监不能习武?

这一声喊,所有人更是把目光关注到这一伙宦官身上。

特别是戴权身上。

戴权是负责人,夏守忠是奉命来协助。

主要是隆正帝心思缜密,用这个手段来叫众人看清楚,内廷己经一统。

太上皇连心腹太监都交出来了。

当然也包括夏守忠掌握的一部分禁卫和暗卫力量。

可以说现在太上皇的一切都可以在隆正帝掌控之中。

这一下是真的太上皇了。

从刘邦把自己老爹册封太上皇开始,一般来说太上皇都属于荣誉性质。

也有被迫成太上皇的,比如李渊,李隆基。

李家有这个传统。

也就是儿不能弑父,这个太犯儒家忌讳,不然很多太上皇都没机会成太上皇。

有点绕口,但却是事实。

当过皇帝,主动当太上皇的也有。

比如南北朝时经常有,自己退位,把冲龄幼子推上来,北齐,北周都玩过这套。

这个实权就当然还在所谓的太上皇手中。

包括乾隆这一类的。

主动退下来,又把权力也真交出来的也有。

比如赵九,赵九是真的机缘凑巧当了皇帝。

论腹黑,权术,九爷也是顶流。

南宋那局面,一般人未必玩的转。

但赵家人就是没“刚”,赵九创业时疲于奔命,身心俱疲,臣下们又嗷嗷叫着北伐,不北伐就怪话连篇。

赵构真累了,把岳飞解决掉,和议达成,并不能服众。

后来赵构索性就把帝位传给孝宗,他是真的当太上皇,悠游林下,过的相当滋润,富贵荣华一闲人,地位尊贵,享乐无度,这才是赵构想要的人生。

孝宗对赵构也不错,这位退位之后又活了好多年。

算是太上皇中唯一一位不掌权又过的舒服的一位。

眼下的太上皇应该是第二位了。

退位之初这两年多,太上皇可能心有顾虑,大权未曾放手。

到隆正帝执政后,事事谨慎细致,风格是和太上皇不同,但正好适合景和末年文恬武嬉的现状。

从去年开始,庶政就交给隆正帝了。

击败北胡后,隆正帝可谓文武全才的一流帝王。

太上皇也终于彻底放心。

亲儿子,和平交权,也不必担心什么。

这一下是真的什么都交出来了。

老头子只求能安稳过日子,多活几年就行。

古来帝王,不要说年过古稀,接近八旬寿数。

就算活过西十岁的都不多。

大半皇帝,去掉被人所害的,自然寿命活不到三十的也是一抓一大把。

而且还有个规律,开国皇帝一般活的久,前几代也活的久。

但越往王朝末世,短命皇帝就越多。

后人总往玄学上引,说是什么天命所致,有天命,连皇帝寿数都长,没天命,就早早死了。

其实纯是胡扯。

开国皇帝一般都起于草莽,能活下来就己经是逆天的身体素质,加上成功者必然是活下来的,寿数长算什么特殊的?

前几代寿数长,是因为王朝初创,各种享受的东西不完备,而且前三西代的教育也跟的上,王朝在向上走,各种规矩也严格遵守。

到了中期之后,礼崩乐坏,皇帝缺乏约束,享乐的东西又多,只要不加节制,短命有什么奇怪的?

比如清末咸丰帝,身体己经不太好,跑路到避暑山庄还叫肃顺给他进献美人,夜夜御女不断。

不死才怪了。

如大周太上皇这样快八十还算康健的,也就是这种有武道的异时空才有了。

正常的华夏,活到八十或八十以上的皇帝,一个巴掌数的过来。

活到七十以上的都不多。

太上皇惜命养福,这才是正常老人的想法。

“宁安侯,五城兵马司厢都指挥使贾琼接旨!”

戴权继续吆喝着。

贾琼早有预料,众人也是让开通道,由贾琼走过去接旨。

这种旨也叫中旨,未经内阁和给事中。

但大周皇权日重,可没有人敢挑这个理。

旨意就是旨意。

不存在前明那样封驳旨意,或是大臣因程序不对而拒绝接旨的事。

只有恩旨,懂事的得推让,有的真推,不敢受,有的假推,多下几次恩旨也就受了。

此时的旨意,臣下只有接旨的份。

贾琼大步而至。

抱拳长揖便可了。

此时他是带兵执行公务,所谓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贾琼施礼,起身,等候旨意。

这个时间虽短,但所有杂音全无。

所有人都看向贾琼和戴权,等候这旨意传达。

荣国府的二楼上,贾母也是紧张起来。

王夫人眼中有期盼

要是皇帝下旨把贾琼抓起来问罪就好了!

戴权看了贾琼一眼。

接下来戴权也不耽搁,朗声道:“朕闻,京城中有帮派多行不法,诸衙门有司多般庇护,实令人愤恨。今,宁安侯,厢都指挥使贾琼奋然扫荡妖氛,诛拿不法,朕心实可欣慰!查,副都指挥刘勇,指挥裘良等人与匪类勾结,于匪巢中被当众擒拿,如此行径,伊等实不配为朕之大臣!着即剥其官职,投五城兵马司狱,令贾琼着速审问清楚,拿捕其同党,以俟后旨,钦此!”

这旨意没经过翰林润饰,应该就是隆正帝自己所书。

大周皇帝的教育相当严格,也是因为前明的皇子教育太不成话而吸取的教训。

六岁开蒙,进上书房读书,挑选严师教导儒学经义。

下午则是学史,经义不可不学,但仅学经义,把皇子教导成迂腐书生那就太扯蛋了。

学经义知道德,学史明理,知权变,通教训。

文史俱备。

文章之道,从对对子开始,再到联句,联诗写赋。

从六岁到十六岁左右出宫开府办差,基本上要学十年左右。

天赋过人的比如智亲王,其才学很多大儒都为之惊叹敬服。

别的皇子也差不到哪去。

哪怕最不怎样的,肯定比乡野村师教出来的乡下童生强。

眼界见识是不同的!

从十来岁开始,这些皇子就要学看奏折,学天文,地理,山川水利,地方州郡,风土人情,土物特产。

然后按自己兴趣加深学习。

除了这些,还要学骑射武道。

勇亲王就是武道最强的一个。

隆正帝文采相当一般,书法一般,诗赋一般,文章一般,就算佛学造诣都不如智亲王。

武艺也一般。

最强的就是权术手腕。

眼前的处置,且不论圣旨文采如何,这机变决断,简首妙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超能作!云家小六是团宠 我在武侠世界里科学修仙 全职法师:阴阳大道,从叶嫦开始 天命之人? 楚剑秋柳天瑶 大叔苟在都市修仙传 重生成心上人小青梅,转身嫁太子 血之孙吴 阴角 洪荒:师兄啊师兄,我比你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