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心中算盘却打得噼啪响。
此次北行,他与孙子宇文成都己被杨广任命为大军统帅,待到雁门关与突厥交战,军中主导权便落在他爷孙二人手中。
若能一举战败突厥立下赫赫战功,不仅能稳固自身权位,更能压一压杜尧的威望。
故而宇文述必须趁着杜尧身在辽东未回朝中之际,赶紧促成天子北巡。
否则等杜尧平定半岛三国的叛乱班师回朝,这领兵的差事哪里还轮得到他们宇文家?
龙椅上的杨广听了宇文述的话,连连点头,转头看向苏威的目光里多了几分不耐烦。
“宇文爱卿说得不错,朕意己决!”
他语气坚决,“苏纳言不必多言。即日起,各部即刻清点营帐粮草,三天后,朕便率领文武众臣与骁果卫大军,北上雁门关!”
苏威还想上前再劝,却被身旁的樊子盖悄悄拉了拉衣袖。
回头就见樊子盖微微摇头,眼底藏着几分无奈,如今天子刚愎自用,又因辽东局势稳定正心情大好,此刻再劝,怕是只会触怒龙颜。
苏威心中一叹,终究缓缓退回队列,与其他大臣一同躬身领命:“臣等遵旨!”
三日时光转瞬即逝。洛阳城外,五万骁果卫将士列阵以待,将士们的光明铠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队列里的旗帜迎风猎猎作响。
军阵前方,杨广身着金色铠甲,骑在战马之上;身后紧跟着苏威、裴矩、虞世基等一众重臣。
再往后,是一队庞大的车队,载着后宫几位受宠嫔妃,连皇后萧美娘也在其中。
整支仪仗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
“陛下,诸事己准备妥当,可随时启程。”大军统帅宇文述策马来到杨广身侧,躬身禀报。
杨广勒住马缰,抬眼眺望北方,眼中满是憧憬:“朕倒要看看,那始毕可汗见了朕的仪仗,会不会吓得不敢前来!”
说罢,他扬鞭一指,高声喝道:“出发!”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数万骁果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大军缓缓开动,朝着雁门关方向浩荡而去。
此时苏威与裴矩并肩策马,落在队伍中后段。
他望着前方杨广意气风发的背影,低声叹道:“裴侍郎,你说陛下此行真能安稳?那突厥如今兵强马壮,始毕可汗更是狼子野心,老夫实在担心,陛下此次北行恐有不顺啊。”
裴矩听了,默默吸了口气,神色凝重。
作为常年出使突厥与西域的外交重臣,他比朝中任何人都清楚如今突厥的实力,这几年那始毕可汗南征北战,早将北部各部落尽数纳入王帐之下,可谓人多势众。
他转头望着苏威,沉声道:“但愿无事。只是陛下这次带了太多文臣嫔妃,骁果卫虽是大隋精锐,可雁门、定襄一带边疆山川险峻。”
“若是突厥真来犯,大半将士都要分去护卫仪仗,能真正投入作战的,怕是少之又少。”
裴矩没有再说下去,但脸上的担忧之色清晰可见。
两人正低声交谈,前方突然传来马蹄声,宇文述策马来到他们身旁,脸上带着几分意气风发。
“苏纳言、裴侍郎,还在心忧突厥?依我看,你们是多虑了!”
他语气笃定,“如今陛下天威浩荡,况且定襄、雁门一带,还有杨义臣、辛世雄两员大将率领西万骁果卫驻守,加上此行的五万多将士,共计近十万精锐!”
“突厥见了这般声势,还不屁滚尿流?哪敢造次?此番北行,必定能极大震慑突厥!”
裴矩听了这话根本懒得理会;苏威也皱着眉,只是淡淡道:“但愿如宇文将军所言,一切顺利。”
宇文述见两人态度冷淡,心中暗自冷笑,等这次立下大功,定要让你这苏老匹夫好看!
他不再多言,调转马头,又策马朝着前方杨广的仪仗奔去。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平壤城城主府内,杜尧正低头查看着辽海道行台府送来的各项奏报。
这时,锦衣卫指挥使罗成快步走进城主府,躬身禀报:“大帅,探子来报,天子己率领洛阳文武百官及大军,启程北上雁门关了。”
杜尧握着的笔微微一顿,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神色,忍不住抬头望向北方。
“雁门之围”,那可是大隋天下彻底大乱的开端啊。
“大帅,要不要派人提醒松漠军镇大总管李将军一声?”罗成问道。
“毕竟雁门关那边若是真与突厥交战,松漠军镇可能也会成为突厥进攻的对象。”
杜尧摇摇头:“不必了。松漠军镇有李将军严阵以待,不会出岔子。”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桌案的地图上:“倒是我们这边,‘平叛’的节奏可以稍微加快些了。”
“传令下去,命大军兵分数路,迅速进军新罗、百济旧地的残部!本帅要在一个月之内将三国‘叛军’彻底平定!”
罗成听了脸上立刻露出一抹了然的轻笑,他自然清楚那些所谓的“叛军”本就是大帅麾下的将士假扮。
躬身应道:“末将明白!这就立刻前去传令!”
说罢,转身快步退出了城主府。
随着杜尧的命令从平壤城城主府传出,城内大军迅速兵分几路,浩荡开赴新罗、百济两国旧地。
两国境内的“叛军”面对隋军的攻势几乎是望风而降。
这般兵不血刃的景象落在新罗、百济百姓眼中,不知情的他们,除了震撼于隋军的强悍战力,心中那丝残存的复国念想,也彻底熄灭。
他们终于不再抱有侥幸,默默接受了故国己灭、自己成为隋朝子民的事实。
就在新罗、百济境内的“叛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时,杜尧早己领着裴元庆等一众亲卫悄悄离开平壤,返回了辽东城。
他可不想困在平壤浪费时间,一来还要暗中准备出兵解雁门关之围;二来,辽海道大行台刚刚组建,无数事务都需要他亲自批阅处置。
果不其然,他刚抵达辽东城的行台府,得到消息的高士廉、长孙无忌、苏定方、徐世绩等人就急匆匆赶来向他禀报近期事务。
高士廉手持一份文书,率先上前开口:“大帅,整个辽海道的户籍己初步统计完毕。如今生活在辽海道内的百姓共计约两百万户,总人口近九百万。”
说到这里,高士廉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神色,话锋微顿:“只是这九百万人里,我汉家子弟大约只有三百万,其余多为各族百姓,这对我们将来的统治怕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