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6章 制造话题
在短暂的震撼和错愕过后,戛纳迅速热闹起来,和北美大陆的利益碰撞、阴谋博弈相比,戛纳则简单多了——
喜欢电影就是喜欢。
如果一位演员同时具备职业技能、审美品味、观影热情,那简直就是完美,但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一位优秀的演员可能拥有糟糕透顶的审美品味,一位品味高雅知识丰富的狂热影迷却可能局限于一张嘴,一个模特可能学富五车,一名教授可能对电影一无所知,一切皆有可能,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多面的。
没有人在乎安森是不是一个花瓶,也没有人在乎媒体是否攻击安森把戛纳演变为伸展台,但毫无疑问的是,安森懂得电影,他有自己的喜好也有自己的观点,两年前是如此,现在依旧如此。
一小部分影迷还在吐槽,两年前的美好回忆局限于两年前,当时安森处于上升期,依旧有时间和空间看电影;但两年过去了,安森就连睡觉时间也有限,又怎么有时间看电影,休假时间恐怕都在派对吧。
却没有想到,这样的想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渐渐被推翻。
戛纳又再次看到一抹亮丽风景线,安森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影迷一样不断赶场,在电影院和电影院之间奔波;电影结束之后又和其他人展开热议争论,互相碰撞互相交流,因为电影而争论得面红耳赤。
最开始两天,安森身边紧紧跟着两个小尾巴,如影随形,难免碍眼;但连续两天实地考察都相安无事之后,尾巴演变为一个,而且没有贴身跟随,不远不近地在周围打转,为安森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人们不由感叹,此前安森神出鬼没,仅仅今年就已经两次戏耍狗仔,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失踪戏码,高高在上的顶级巨星根本遥不可及,似乎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结果来到戛纳,全副武装瓦解。
安森就站在他们面前,鲜活真实,和他们一模一样。
事实上,只要时间允许,安森愿意和任何人交谈,哪怕只是普通游客,他也总是保持耐心展开闲聊。
稍稍特别一点的地方在于,安森拒绝了签名申请,他再三表示,“此次是以电影爱好者的身份前来”,一旦开放签名,场面可能就会失控;包括合影也是一样,他不会禁止别人拍照,但拒绝亲自合影。
一切,以电影为主。
有必要的话,安森甚至协助现场维持秩序,再次展现他作为脱口秀主持人的潜力,总是能够控制住局面,化干戈为玉帛,并且重新唤醒所有人的记忆,这里是戛纳,他们是为了电影而来,即使是“安森-伍德”在电影面前也需要让步。
难以置信,匪夷所思。
两年前在戛纳发生的事情,又再次上演,宛若莎士比亚笔下的仲夏夜之梦,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恍惚之间,没有任何真实感,不敢相信眼前一切正在发生,但深呼吸一下却又能够看到安森的身影——
身穿迪奥和阿迪达斯的联名系列,洋溢青春活力,生活在戛纳的电影世界里。
所以,这一切是现实生活可能发生的吗?
当然,依旧有人吐槽,“一场秀而已”,他们拒绝相信安森,坚定不移地相信这只是另外一种表演而已。
一次营销、一次表演,区区一场秀。
不要轻易相信这些好莱坞演员,他们赖以为生的工作就是表演。
但是,此时此刻沐浴在蔚蓝海岸金色阳光里的人们会告诉那些仇恨者:不要轻信别人,用自己的眼睛看,用心体验,自然而然就能够发现真相,那个在戛纳奔波的最美风景线,绝对不是一场表演而已。
更何况,如果真的是表演,那这反而证实安森是一位顶级演员,以假乱真的演员,把表演和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曾经那些吐槽安森只是一个花瓶的声音又怎么说?所以,安森到底是不是已经一名好演员?
“戛纳从来没有如此充满活力”,罗杰-艾伯特不由感叹,在阳光、大海和比基尼之外,又多了一个前往蔚蓝海岸的理由。
然后,这股热浪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推向全新巅峰,短短不到十分钟而已,却成就戛纳电影节加载史册的一幕。
电影宫,新闻发布厅。
闪光灯稀稀拉拉,一场映后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现场的座位没有完全坐满,可以看到明显的空位。
视线全部聚集在前往的导演格斯-范-桑特和男主角迈克尔-皮特身上。
整整两年前,也是在这里,格斯凭借“大象”爆冷登顶金棕榈,拿到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座奖杯,并且见证安森的强势崛起,那些精彩和恢弘,现在依旧历历在目,毫无疑问是值得铭记的经典一幕。
今年,格斯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最后的日子”再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早早引起期待,毕竟是昔日金棕榈得主。
然而,现实却略显残酷。
一方面,和“最后的日子”同一天首映的另外一部作品也是话题之作,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小金人得主汤米-李-琼斯首次担任导演的作品“艾斯卡塔尔的三次葬礼”下午登场。
另一方面,“最后的日子”显得阴郁沉闷,在“大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可看性需要打上一个大大问号,即使是电影节这群艺术电影爱好者们也不一定能够全盘接受。
于是,这一幕出现了。
首映式结束,新闻发布厅甚至没有能够坐满,不少媒体记者选择放弃采访,而是在汤米-李-琼斯登场之前赶场一下,多看两部作作品。
不仅如此,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也略显懒散沉闷,甚至没有人能够问出一些具有意义的问题。
不需要言语,眼神交错之中似乎已经开始疯狂吐槽,果然,“大象”的金棕榈还是运气,格斯没有真材实料,此次“最后的日子”扑得着实太狠,甚至令人于心不忍的程度。
此时,一个人轻手轻脚地推开大门,尽可能避免影响新闻发布会,又小心翼翼地关门,站在人群最后面耐心倾听了一会儿,等待下一个提问机会,高高举起右手,等待主持人点名后,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话筒。
“导演,我想询问一下,这部电影是否可以理解为‘大象’的延续,不止影象风格而已,精神层面也是一种延续,对死亡的一种探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