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7章 真知卓见
格斯-范-桑特显得怡然自得——
他不介意,真的。
这不是嘴硬也不是逃避,百分之百的实话。
对于他来说,他一直在探索电影也在探索自己,从几年前开始,拍摄电影就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探索。
“盖瑞”、“大象”、“最后的日子”,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他不追求票房、不追求奖项,甚至不追求艺术价值,完完全全就是一种冒险。
所以,这些电影制作成本也普遍不高,数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甚至比不上电视演员的一集片酬,以格斯的人脉和名望,在业内拉到这一点点投资没有任何问题,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展开探索。
“大象”登顶金棕榈?
一个百分之百的意外,开心归开心,但短暂开心之后,格斯已经回归现实,脚踏实地地找回重心。
“最后的日子”再次入围戛纳主竞赛?
一次意外收获,他没有怀抱任何期待,只是希望能够遇到一些同频的影迷,讨论这部电影,那就已经满足。
反正,对于格斯来说,他的生活他的事业已经远远超出预期,他经历一段美好的征程,不想奢求更多。
面对眼前新闻发布厅的意兴阑姗,格斯并不失望也不遗撼,某种程度上,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也就是可惜了迈克尔-皮特。
这个年轻家伙是一个有想法也有决心的演员,不同于“盖瑞”的马特-达蒙和卡西-阿弗莱特,也不同于“大象”的全素人阵容——安森是一个意外,迈克尔-皮特愿意出演“最后的日子”,肯定还是怀抱期待的。
但是,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恐怕还是要失望了。
沸沸扬扬的思绪在脑海里汹涌,格斯提醒自己不要走神,记者们心不在焉就算了,导演也魂游天外的话,那就说不过去了。
稍稍回神,格斯正好听到下一个提问。
“导演,我想询问一下,这部电影是否可以理解为‘盖瑞’和‘大象’的延续,不止影象风格而已,精神层面也是一种延续,对死亡的一种探讨?”
格斯大脑微微一亮。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格斯抬起眼睛,穿越人群,顺着声音望过去,然后就看到了那个笔挺笔挺站立的身影。
笑容,爬上嘴角,“噢,你为什么如此认为?什么线索给了你如此灵感?”
新闻发布厅还是略显沉闷,记者们一个个察觉到些许动静,也跟着坐直身体,转头查找那位记者。
那位记者并没有隐藏行迹,落落大方地站立着,嫩绿色帽t搭配深蓝色短裤,典型八十年代的复古配色,鲜艳而明亮却在大红大紫的碰撞之中带出优雅古典的气质,戴着一顶渔夫帽,有一点点滑稽。
但真正的记者就知道渔夫帽的必要性,如果不想脸颊在蔚蓝海岸的烈日阳光底下晒伤的话,渔夫帽就是他们的最好朋友。
这这个人是
“声音。”他说。
“这部电影的音效非常特别。在那些长镜头里,冷静到令人害怕,跟随他的嘟囔和低语,大脑里那些无声的嘈杂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影响大屏幕前的我们,周遭的噪音达到一种美学高度,形成奇妙的互文。”
“导演的镜头始终平视角色,用最特别的镜头捕捉到情绪里最黑暗的部分。那些旁人听不见的声音才是重点。”
“此前在‘大象’里,声音就扮演重要角色,而这次更进一步。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一脉相承的探索?”
啪啪啪!
掌声,来自格斯。
孤零零地,只有格斯一个人在鼓掌,但显然,他不在意,笑容爬上嘴角,完全绽放。
“不愧是安森-伍德,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格斯幸福地笑出声,“的确,这是一次尝试。”
“电影的灵感原型是涅盘乐队主唱柯特-科本,我一直在试图想象,从生命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在无尽黑暗里的挣扎了。对于旁人来说,那些看不到的听不到的就等于不存在,但它们存在,对吧?”
“我在尝试,尽管我不确定我是否捕捉到了。”
前方那位记者展露一个大大的笑容,“我们应该把判断交给观众。就我个人而言,这是导演作者性最突出的一部作品,导演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镜头和声音是如何构成的吗?”
嗡,嗡嗡嗡!
新闻发布厅,一片喧嚣,瞠目结舌。
终于,再也控制不住沸腾起来——
安森!
那位记者就是安森,但安森却问出让所有电影记者自惭形秽的提问,并且成功唤醒新闻发布会的生命。
这里是戛纳,不是随随便便的业馀电影放映会!
尽管这几天安森的身影遍布戛纳的角角落落,但在新闻发布会上以记者的身份登场,这还是第一次。
而且而且!
柯特-科本!此前格斯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起过,这部电影是以涅盘乐队主唱为灵感完成创作的。
事实上,在电影里,迈克尔-皮特饰演的主角叫做布雷克。
上帝,谁能够想到,布雷克就是柯特-科本?
见鬼!
一直坐在原地发呆的迈克尔-皮特终于察觉现场的骚动,回过神来,往前一看。
这一眼不要紧,心脏差点停止跳动,“安森-伍德!”
刹那间,新闻发布厅汩汩沸腾起来。
格斯摊开双手,“看来,人们并不好奇这个问题。”
安森,“不,我好奇。导演,请回答我的问题,好吗?”
“哈。”格斯没有忍住,直接笑出声来,于是和安森详细解释自己,“其实,灵感是来自于‘大象’拍摄期间”
吧啦吧啦。
那一堆枯燥无味的技术讲解,格斯自己倒是津津有味,等他全部说完,主持人宣布下一个提问地时候,全场手臂刷刷刷地举起来,宛若一片白桦林,
格斯穿透树林看向后方,眼神里温和的光芒带着些许戏谑,分明在说:让我们猜猜,是不是和你有关?
果然,“导演,请问一下,‘最后的日子’没有找安森出演,有什么原因吗?”
格斯笑了,嘴角上扬起来,“当事人就在这里,你们不询问一下吗?”
下一秒,安森真正体验了一把人工聚光灯的效果,全场目光全部聚集而来,效果丝毫不逊色于真正的聚光灯。
“最后的日子”开拍的时候,因为没有选择安森,当时就引起了一些讨论,但因为电影项目本身的关注度太低,没有坚持多久就被新闻流量吞噬,没有人再提起。
此次“最后的日子”登陆戛纳主竞赛单元,和“与歌同行”正面较量,不少业内人士就在等着好戏登场。
但即使是吃瓜群众也没有预料到,居然有当面对质的机会!
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