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间仙朝 > 第4章 发酵的怨气

第4章 发酵的怨气(1 / 1)

陈铁山消失后的第二天,广陵县的天,还是那片天,但城里的风向,却悄然变了。

最先出现变化的,是城中那些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

“拍皮球,跳高高,李家大爷真是好。抢了我的地,占了我的房,我爹没处去,只好睡桥洞”

城西的破烂巷子里,一个流着鼻涕的七八岁孩童,一边拍着个破旧的皮球,一边有口无心地唱着。

这首童谣就象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借着风,飘散开来。

到了第三天,城南的“悦来茶馆”里,惊堂木一拍,说书先生口若悬河,讲的却不是仙师斗法,而是一段新编的评书《清官难断家务事》。

“……话说那陆县令,一心为民,却不知动了谁家的利益。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呐”

台下茶客心照不宣地低声笑着。

平阳李府,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正堂内,李家的现任族长李正源,一个面容阴鸷的中年人,听完管家的汇报,并没有象手下人预想的那样暴跳如雷。

他只是呷了一口浓茶,冷哼一声:“街头巷尾的几句酸话,就想翻天?幼稚。”

“老爷,要不要派人去把那些嚼舌根的抓起来?”一个管事请示道。

“抓?堵得住几张嘴?”李正源瞥了他一眼,眼神冰冷,“蠢货!现在动手,岂不是坐实了我们仗势欺人?郡守就要来了,越是这时候,越要显得我们宽宏大度。”

他沉吟片刻,说道:“他们会用笔,我们难道是哑巴吗?”

“传我的话,给城里那几个说书的、写字的,都送一份厚礼过去。”李正源吩咐道,“让他们给我反过来编,就说陆远名为清廉,实为伪君子。他搞什么‘清查田亩’,是想把所有人的田都刮一遍,好中饱私囊!说他儿子陆青言,平日里就是个横行霸道的纨绔子弟!”

“是,老爷英明。”管家立刻心领神会。

“另外,”李正源的眼神变得更加阴狠,“派人盯紧了城里那些最近不太安分的人,尤其是那个陈铁山,还有跟陆远走得近的那些穷秀才。先别动他们,记下名字,等郡守走了,再跟他们慢慢算总帐!”

于是,一场无声的舆论战,在广陵县打响了。

这边茶馆刚说完“陆大人蒙冤”,那边酒肆就开始讲“陆县令的十大罪状”。

街头巷尾,百姓们一时间也听糊涂了。

“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不好说啊,陆大人的确没怎么收税,可李家也没真抢到我头上来”

李家这手“泼脏水”的反击,精准而有效,一度让陈铁山等人辛苦营造的舆论优势陷入了停滞。

而在这一切的旋涡中心,阴冷潮湿的天牢里,陆青言却显得无比平静。

他闭着眼睛,盘膝而坐。

脑海中那枚古朴的“天命官印”,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

城中升腾起的气流,不再是单纯的灰色怨气,而是分裂成了两股。

一股是支持他的金色“感念”,一股是相信了李家谣言的灰色“疑虑”。两股气流在官印周围交织、碰撞。

陆青言的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他低估了一个盘踞地方多年的世家,在掌控舆论上的手腕和决心。

“我犯了一个错误,我把希望寄托于对手的愚蠢,这是兵家大忌。”他心中自省,“谣言只能对付谣言,想要一锤定音,就必须把暗战,变成明战!”

他睁开眼,目光中再无一丝侥幸,只剩下冰冷的算计。

但这一切,依然在他最初的沙盘推演之中。

他知道,接下来这次沟通,可能是他通过老狱卒张伯这条脆弱的线,与外界进行的最后一次沟通。

之后,一旦李正源反应过来,这条线必然会被掐断。

他必须在这最后一次机会里,把所有的牌,都交给陈铁山。

又到了老狱卒张伯送饭的时候,一张字迹更潦草急促的布条,被塞了出去,同时被带出去的,还有另一份被写满了文本的布条。

陈铁山接到新的指令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平阳李府,李正源在连续几日观察着城中僵持的舆论战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陆远父子,身在牢中,却能搅动满城风雨……”他缓缓踱步,对心腹大管家李忠道,“这牢里,有内鬼啊。”

李忠心头一凛:“老爷的意思是?”

“立刻去一趟县衙,让钱县令下令,将天牢给我围成铁桶!”李正源声音冰冷,“从今天起,除了送饭的老张头,任何人不得靠近陆家父子牢房三丈之内。送饭也必须在我李家三名家丁的监视下完成,搜身检查,不许他们传递任何纸条、物件!”

“是!”李忠立刻领命而去。

至此,陆青言与外界的联系,被彻底切断。

陈铁山按照陆青言的布条中所言,找到了县学里一位名叫孙集仁的年轻秀才。

孙秀才家境贫寒,曾受过陆远资助才得以继续学业,为人颇有血性。

面对陈铁山的请求,他起初也是面色煞白,但当听完整个计划后,他那读书人的傲骨最终战胜了恐惧。

“好!我便来做这根引线!”孙集仁咬牙道。

次日清晨,广陵县县学门口的告示栏前,人头攒动。

一张用工整楷书写就的榜文,被贴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标题是——《就陆县令事,十问广陵诸君子》。

这榜文不咒骂,不攻讦,而是用一种极为恳切和理性的语气,提出十个问题:

“一问,若陆县令真贪墨,为何被抄家时,府内存银不足十两?”

“二问,若陆县令施劣政,为何他主政三年,广陵米价不增反降?”

“三问,若陆公子是纨绔,为何广陵教坊、赌坊,三年来无一人识得其面容?”

……

“十问,街头巷尾攻讦陆公之言,为何皆出自那几家素与李府交好之人口中?此是巧合,抑或是安排?”

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这篇榜文如同一柄尖刀,精准地戳破了李家编造的所有谎言。

它不煽动情绪,而是引导思考。

在识字之人的诵读下,围观的百姓们交头接耳,脸上困惑的表情,渐渐被恍然大悟所取代。

“是啊!说得有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上面写的都是实情,陆大人家里确实没什么钱!”

舆论的天平开始剧烈地向陆家倾斜。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60年代四合院成长 端上铁饭碗,巨额财产藏不住了 诡异别墅群 夺回家产,资本家大小姐下乡边疆 带着空间找亲妈,她竟是隐藏大佬 五零捡漏小当家 长生血咒 领主:我的孩子都是大将 三国:从宛城为父平事开始 统一三国后造反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