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弹劾(1 / 1)

听着黄澍说完,洪承畴在心里开始慢慢盘算起来。

明朝的情况,就算黄澍不说,单以洪承畴的经验,他自己也能推出个十之七八。

可如果黄澍说的是真的,明廷,确实没什么好怕的。最起码,远远不如李自成。

当然,黄澍也没必要去说谎。

“摄政王。”洪承畴向多尔衮行礼。

“左良玉仅凭五万之兵就能威压整个明廷,那就足矣说明,明廷,不过是一个花架子。”

“明廷的军策本就是北兵备边,南兵转运。如今明廷北兵已失,南兵便不足为惧。”

“就算明廷想要练兵,没有一年的时间也是白费劲。”

“下官以为,不妨就以一年的时间为限。”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大清先集中兵力,剿灭闯贼。一年以后,挥师南下,攻灭明廷。”

“只是山东的位置太过关键,不能任由明军占去。”

“我军当先拿下德州、临清这两大漕运重镇,以免明廷沿运河运输军需。”

洪承畴的话,可谓是与多尔衮不谋而合。

“洪先生的意思是,我大清要充分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剿灭闯贼。”

“就算这一年的时间无法剿灭闯贼,届时也要发兵南下,不能留给明廷充分编练兵马的时间。”

洪承畴:“摄政王英明。”

“或许,以李自成的流寇作风,我大清稍微一施加压力,李自成就会调转方向,去攻打更为弱小的明廷。”

多尔衮眼前一亮,“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略。”

“怀庆之战,李自成算是救了明廷一命。若是李自成不敌我军,南下攻打明廷,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那就让明廷再蹦哒几天,先打李自成。”

“以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按原计划,继续领兵西进灭贼。”

“以豫郡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领兵由山东转向河南,同英亲王进剿闯贼。”

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在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后,就被晋封为亲王。

“还有就是,平西王吴三桂。”

多尔衮想来了一个重要人物。

“吴三桂上疏,请求将自己的封地定在山东。你们说本王能同意吗?”

范文程立刻回道:“臣以为,不能。”

“山东紧临江南,吴三桂本就是明将。若将其封地定在山东,难免他不与明廷眉来眼去。”

多尔衮:“不错,所以本王婉言拒绝了他。”

“谁承想,吴三桂接着又上疏,说自知无尺寸之功,不足以实封,想招募兵马,训练士卒,领兵剿贼,创建功勋。”

吴三桂现在的兵力,多尔衮看着都不放心,怎么可能还会让他扩军。

“本王,依旧婉言谢绝了平西王的好意。并酌情调拨了一部分军需给平西王,让其操练兵马,以备应战。”

“如今,正是时候。”

“将平西王吴三桂调到英亲王麾下,圆了他的心愿,让他去进剿闯贼吧。”

“调汉军镶蓝旗李国翰部于平西王麾下,协助平西王作战。”

“另外,命贝勒尼堪领兵攻打山东。”

“摄政王。”黄澍行礼,象是有话要说。

多尔衮很客气,“黄先生,有话请讲。”

“恭顺王曾在山东任职,对于山东的情况较为熟悉。下官以为,或可令恭顺王领兵,与尼堪贝勒一同攻打山东。”

恭顺王,即孔有德。

孔有德曾在山东任过职,更在山东造过反,对于山东孔有德的确是不陌生。

多尔衮对黄澍很满意。

不在于黄澍的建议有多么高明,仅凭这个态度,就值得肯定。

当了我大清朝的官,就必须得和大明朝做切割,就得对大明朝下死手。

叛徒,就要有叛徒的觉悟。

“黄先生说的好,不然本王还真是想不到。”

“调恭顺王至尼堪军中,攻打山东。”

北京的多尔衮在谋划着名一场真枪实弹,而南京,早早的就开始了一场唇枪舌战。

事情的起因是,首级。

德州之战,山东战总兵邱磊取得了一场胜利,得到了一些首级。

经过核验,暂时符合鞑子标准的有一百三十六个。

——

武德兵备事雷演祚主张进一步核验,以剔除其中长期剃发难以分辨的汉军旗首级。

山东巡按御史凌认为大战在即,需要军队拼命,不就几个首级嘛,一百三十六个全按鞑子首级报上去就得了。

武德兵备事雷演祚不肯,坚持按流程核验。

雷演祚按照规定,请示山东巡抚朱大典。

朱大典和凌的想法一样,这种需要军队拼命的时候,就没必要计较那么多,按一百三十六个往上报就是。

结果,山东巡抚朱大典、山东巡按御史凌,一个地方官、一个中枢官,两套系统,全都报的是一百三十六个鞑子首级。

雷演祚听说后,就不乐意了。

你们这不是瞎胡闹嘛。

雷演祚当即向朝廷上奏,弹劾朱大典和凌??弄虚作假。

雷演祚是东林党人,当初更是坚定的支持拥立潞王,他在朝堂有人。

这一件事捅到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东林党人纷纷将矛头对准朱大典。

凌承受的炮火,相对要少一些。

这也不是凌人缘好,而是凌??是史可法推荐任山东的巡按御史的。

弹劾凌弹劾的过火了,容易连累史可法。

对于史可法这位东林党嫡系,且位列首辅,东林党人当然要维护。

朱大典城守的弹劾,不仅是因为他替凌分担了炮火,而是,举荐朱大典的人,是马士英。

朱大典倒台,顺带可以连累马士英。

而且,朱大典本人,与东林党人有仇。

为此,朱慈烺特意召开了朝会。

东林党人御史朱寿图正在滔滔不绝的弹劾着。

“皇上,山东巡抚朱大典,为人贪财,此次竟为求财,虚报军功。”

“值此国难之际,朱大典竟还敢为一己之私,如此胆大妄为,真是置军法无物,当严惩!”

“朱御史此言,可有凭据?”

兵部尚书张福臻站了出来。

朱寿图没想到张福臻会出头,“武德兵备佥事雷演祚已上疏弹劾。”

“那就是说,无凭无据?”

“张尚书此言差矣。”朱寿图作为御史,谁都敢骂,当然不会畏惧张福臻这个兵部尚书。

“雷演祚是武德兵备金事,德州正是他的驻地。首级是否是真的鞑子首级,他当然清楚。”

“那老夫就要问了。”

“雷演祚是武德兵备佥事,驻地在德州,他清楚首级的情况。”

“德州之战,是山东总兵邱磊领兵打的,那邱磊不是比雷演祚更了解首级的情况?”

朱寿图反驳道:“邱磊素来藐视军纪。”

“他只会为了封赏而虚报首级数量,根本就不会少报,更不会说实话。”

张福臻又问:“那山东巡按御史凌??呢?”

“核验首级时,凌就在德州,就在当场,他所呈报的首级数量,可是与邱磊一致。”

“朱御史,你总不会说凌??也虚报军功吧?”

“再有,山东巡抚朱大典呈报的首级数量,也与邱磊一致。”

张福臻的一番话,问住了朱寿图。

按理来说,张福臻是兵部尚书,他这个身份,不应该亲自下场,同朱寿图这么一个小小的御史辩论。

但张福臻不下场不行。

山东报上来的一百三十六个鞑子首级,张福臻作为兵部尚书,混迹朝堂几十年的老官僚了,他太清楚前线的人是怎么想的了。

他直接就下指示,就按一百三十六个鞑子首级记功。

现在是弹劾朱大典等人弄虚作假,可真要是闹起来,兵部也得跟着吃瓜落。

他们报上来多少就是多少,你们兵部也不看看是真是假?

你们兵部这是渎职。

再一追问,好家伙,还是兵部尚书张福臻亲自下令,按一百三十六个首级造册记功。

好嘛,从地方到中枢,你们这是团伙作案呀。

所以,在这把火还没烧到兵部时,张福臻就提前下场,想着在火势还未蔓延开时,将火扑灭。

最不济,也得做出一条隔离带。

当然,站在朝堂上的都是人精。张福臻的想法,别人不是看不出来。

张福臻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手段很拙劣。但是,他没办法。

因为这事,他确实没按规矩办。

真要是追究起来,他确实负有一定的责任。

张福臻本人,是不怕事的。可他不想因为此事,而扰乱了前方的军事布局。

手段拙劣就拙劣吧,管用就行。

同时,张福臻清楚,他绝不是孤军奋战。

朝堂上不满东林党的人,多了。

“我看,事情已经很明确了。

新到任的阁臣王应熊,说话了。

“山东巡抚朱大典,山东巡按御史凌,山东总兵邱磊,三个人,皆是呈报鞑子首级为一百三十六。”

“唯独武德兵备佥事雷演祚一人,不认可这个数字。”

“巡抚,巡按,总兵,这三个人本就是互相制衡的。能让这三个人口径一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依我看,此事,多半是雷演祚为了博取清名而做的哗众取宠之行径。”

“雷演祚,其心可诛。”

王应熊一下场,局势瞬间变得对东林党不利。

不利的局面,不仅仅是王应熊内阁大学士的身份,更多的还是他的人脉关系。

若只看王应熊内阁大学士的这个身份,狗屁不是。

内阁大学士怎么了,大明朝的文官连皇帝都敢骂,你内阁大学士算个六啊。

别说是你王应熊这个内阁大学士了,就是当年的张瑰、夏言、严嵩、徐阶、

高拱、张居正又如何,不是照样挨骂。

但王应熊,不仅仅是有内阁大学士这个头衔什么那么简单。

王应熊之前,净和温体仁、周延儒在一块玩。

能和这两个人在一块玩,当然和清流不是一路。

王应熊自到任后,自然而然的同马士英关系处的不错。

马士英本就和东林党不对付,他这一条在线的人,肯定是站在王应熊这边的o

王应熊的老师,是大理寺卿曹学佺。

曹学佺在福建很有威望,福建的很多学子都拜在曹学佺的门下。

而福建,恰恰也是文风昌盛之地。在大明朝,福建户籍出身的官员,很多很多。

以前曹学佺赋闲在乡,不问朝堂之事。

如今曹学佺官居廷尉,位列九卿。

谁知道王应熊这个弟子的背后,有没有曹学佺那个老师。

在不知道曹学佺态度的情况下,谁也不想贸然的得罪人。

毕竟谁也不愿意树敌太多。

“朕,还是愿意相信我大明朝的将士的。”

朱慈烺,象是在定下调子。

需要军队卖命,朱慈烺当然是不会计较那几个首级。

首级多报一点,无非就是赏银多给一点。

都到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了,就算是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阿巴贡,四个人都附体,朱慈烺也不会心疼那点银子。

但作为皇帝,规矩就是规矩,必须要维护律法的森严。

“不过,既然有争议,那就仔细核查。”

“兵部派人,仔细的核验。锦衣卫也派人去核验,定要查个明白。”

“臣遵旨。”兵部尚书张福臻当即领旨。

兵部这边,自己可以搞定。

锦衣卫那边,就是皇帝的事了。

皇帝想怎么样,没人管的了。

“皇上。”御史朱寿图行礼。

“臣弹劾山东巡抚朱大典,敲诈衍圣公府钱财。”

朱大典以私通闯贼为把柄,敲了衍圣公府一笔银子,这事朱慈烺知道,但他一直是装作不知道的。

“有这回事?”

马士英解释道:“启禀皇上,此事,山东巡抚朱大典降朝廷奏报过。”

“是衍圣公心系国事,主动捐献白银三十万两,以资军需。”

朱慈烺故作惊讶,“这么说来,衍圣公不愧为圣人之后。”

“朱御史,你所言山东巡抚朱大典敲诈衍圣公府,是何故?”

“启禀皇上,臣要说,正是适才马阁老所说的。”

“若不是朱大典敲诈,衍圣公为何会捐献白银?”

朱大典确实向朝廷奏报过衍圣公捐献白银三十万两。

可衍圣公府是什么作风,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衍圣公会主动捐献白银三十万两,除非母猪能上树。

打死朱寿图,他也不相信衍圣公会有这等觉悟。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文明之万象王座 朕心爱的傻姑娘 东北老猎人回忆录 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赤壤天规 穿成反派师尊以后,开始摆烂躺平 修仙:从繁育灵兽开始 大雍异姓王,纨绔世子太兇猛! 修仙充值一千亿,天才都是我小弟 亮剑:云龙努点力,你爹都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