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007章 心有藏掖,未可尽言

第1007章 心有藏掖,未可尽言(1 / 1)

第1007章 心有藏掖,未可尽言

晨光渐烈,把宫道上的青石板晒得发烫。

陆云逸和蓝玉站在武英殿侧的回廊下,对着殿前那只铜鹤出神。

鹤嘴里飘出的细烟已经淡了,

风一吹便散,象极了二人此刻复杂的心绪。

蓝玉烦躁地踱着步,黑甲蹭过廊柱,发出细碎的声响。

“都快巳时了,陛下还在后宫种那些破菜!”

他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不耐,

“太子还在东宫躺着,逆党还在暗处蹦跶,

他倒好,还有心思摆弄那些地瓜蛋!”

陆云逸靠在廊柱上,目光落在不远处换岗的禁军身上。

新上岗的禁军甲胄更亮些,却依旧保持着笔挺的姿势。

“大将军稍安勿躁,陛下做事向来有分寸,不会不管太子的事。”

话虽如此,他心里也犯嘀咕,

今上的性子素来难测,

可这般拖延,实在不象他平日雷厉风行的模样。

又等了约莫两刻钟,远处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没有仪仗,没有通报,

只有一个身影从宫道尽头拐过来。

那人没穿明黄色龙袍,而是一身灰布短褂,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骼膊,上面还沾着些湿泥,

下身是粗布长裤,裤脚挽着,露出沾了泥点的布鞋,

手里提着个粗麻布袋子,袋口敞着,

能看见里面圆滚滚的甘薯,还沾着新鲜泥土。

“陛下!”

廊下的小太监们吓得连忙跪迎,为首的太监刚想上前搀扶,却被朱元璋挥手推开:

“滚蛋。”

他说话的语气象个寻常老农,脚步也随意。

路过青石板上的青笞时,

鞋底蹭了蹭,留下一道浅绿的印子,也毫不在意。

蓝玉和陆云逸连忙躬身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朱元璋瞥了他们一眼,径直往武英殿走:

“进来吧,别杵在外面。”

两人跟着进了殿,殿内陈设依旧简单,御案上堆着几卷奏折。

朱元璋把麻布袋子往御案旁的矮几上一放,

泥土蹭到案角也不管,

自顾自地从茶罐里抓了把茶叶,扔进一个粗瓷杯里,倒上热水。

蒸汽袅袅升起,混着淡淡的泥土气息。

“陛下”

蓝玉实在按捺不住,上前一步,双手捧着文书,

“臣等有要事禀报,谋害太子的逆党,

不仅有靖宁侯叶升,还有文华殿大学士何子诚,

连明道书院的学士、南方的商行都牵扯在内,证据都在这文书里!”

朱元璋端着粗瓷杯,吹了吹热气,没去接文书,

反而伸手从麻布袋子里掏出一个甘薯,仔细拍了拍上面的泥,又用指甲刮了刮:

“说吧,查到什么了?”

陆云逸见状,只好接过话头,条理清淅地禀报:

“回陛下,何子诚的侄女何玉茹是叶升的小妾,二人通过这层关系勾结。

明道书院的李守仁、王敬之两位学士,

其亲族开设的大丰、和记商行,

向红叶造船坊输送了五万两银子,

而红叶造船坊的银子,又流入京城用于炒地,制造恐慌。

此外,宁波、杭州的鱼池也发现了赤潮藻。”

蓝玉在一旁补充,语气愈发急切:

“还有那新科状元许观!

他是何子诚的门生,连中六元都是何子诚暗中铺路,

此前还在秦淮河公开反对迁都!

这伙人就是想害了太子、阻止迁都,

陛下,该下令抓人了!”

朱元璋慢慢喝了口茶,抬眼看向两人。

他的眼神很平静,没有怒火,没有诧异,甚至带着几分疲惫,

眼角皱纹里还沾着些泥星,

不象手握天下的皇帝,倒真象个刚从田里回来的老农。

“知道了。”

朱元璋淡淡开口,伸手拿起文书翻了两页,随手放在御案上,

“何子诚那边,朕会让人去查,至于其他的”

他顿了顿,又喝了口茶,

“到此为止吧,不用再往下查了。”

“陛下!”

蓝玉猛地攥紧拳头,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这怎么能停?逆党都要害太子了,

不把他们连根拔起,日后还会有更狠的手段!”

朱元璋抬眼看他,眼神依旧平静,却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蓝玉,你以为朕不知道逆党该抓?

可朝堂不是军营,不是提刀就能斩尽杀绝的。”

他指了指御案上另一迭奏折,

“看看,这几日六部的折子堆了半尺高,

都在说你和詹徽他们借着查案,

拉拢武将、打压文官,是在掀起党争、清除异己。”

蓝玉气得脸通红:

“臣等是为了太子!为了大明!

怎么就成了党争?

那些文官分明是怕查到自己头上,故意泼脏水!”

“是不是泼脏水,不重要。”

朱元璋放下茶杯,

“重要的是,满朝文武都这么看。

你要是再揪着此事不放、继续查下去,

不仅南方会乱,北方也会乱。

到时候迁都不成,反而先乱了朝局,

你想让太子躺在东宫,看着大明乱起来?”

陆云逸眉头微蹙,上前一步:

“陛下,可若是不查,逆党只会更肆无忌惮,太子的安危”

“朕说了,何子诚会查。”

朱元璋打断他,语气放缓了些,

“何子诚是大学士,抓他,有实据,文官们说不出什么。

至于其他人,先压一压,

朕知道他们是谁,也知道他们的根在哪。

等迁都定了,朝局稳了,再慢慢算这笔帐,也不迟。”

他看向两人,眼神里带着几分深意:

“有时候,停一停,不是怕了,是为了走得更远。

太子的毒要治,逆党的帐要算,

但前提是,不能乱。”

蓝玉还想争辩,却被陆云逸拉了一把。

陆云逸对着他轻轻摇头,又转向朱元璋,躬身行礼:

“臣等明白了,遵陛下旨意。”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开始摆弄手里的甘薯,声音轻了些:

“甘薯还在各地推广种植,今年秋收之后才能看到些成果。

天下人心要定,首先得让百姓吃饱饭,

若是连饭都吃不饱,那些士绅豪强随便一撺掇,

百姓便会把大明朝廷当成逆乱天下之辈这样不行。”

二人定在原地面面相觑,心中突兀生出几分怪异,

难道大明朝廷还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隐情?

见他们懵懂愣在当场,朱元璋摆了摆手:

“行了,你们退下吧。”

两人躬身退出武英殿,

刚走到廊下,蓝玉就忍不住攥紧拳头:

“这是什么道理?明明查到了根,却要停下来!”

陆云逸看着他,轻声道:

“大将军,最近是否有叛乱之事发生?”

蓝玉脸色凝重起来,摇了摇头:

“本公不知,最新的军情只有中军都督府掌握,

这几日我没去那边

不过,应当没有什么大的叛乱。”

“那就怪了”

陆云逸眉头紧皱,声音里满是疑惑。

蓝玉也十分恼怒,声音几乎没压制:

“陛下这是在纵容逆党!”

陆云逸脸色微变,怕他做出出格的事,连忙劝道:

“大将军,陛下有一点说得对,朝堂不是军营。

若是真闹到党争的地步,反而会让逆党渔翁得利。

而且,以陛下的性子,不会真的不查,只是在等时机,

或许,是在等逆党继续犯错,露出更多马脚。”

蓝玉深吸一口气,也知道争辩无用,

狠狠踹了一脚廊柱,震得灰尘簌簌落下。

离开武英殿时,日头已升至半空,

把宫道上的青砖晒得发烫,连风都带着股燥热。

陆云逸与蓝玉在宫门口分道扬镳,

蓝玉气冲冲地往军营去,

陆云逸则朝着左军都督府的方向行,

调北并行都司民夫的事,必须提前打招呼,免得日后突然提起显得突兀。

进了都督府,庭院里静悄悄的,

一股沉闷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

几名小吏抱着文书匆匆走过,见了陆云逸,都躬身行礼。

正厅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奏折的轻响。

陆云逸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沉稳的回应:

“进。”

推开门,舳舻侯朱寿正坐在案前,

身着藏青色官袍,鬓角的白发比去年多了些,

手指上沾着墨渍,正低头看着一卷关于制造军械的文书。

“云逸来了,稀客啊。”

朱寿抬了抬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坐坐坐,刚让人泡了壶雨前茶,还热着,来尝尝。”

陆云逸躬身行礼,在椅子上坐下,接过小吏递来的茶杯。

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来,稍稍压下了些心底的烦躁。

他开门见山:

“侯爷,今日来,是有件事向您禀报。”

“哦?什么事?”

朱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北并行都司向来独立行事,做事多是事后打招呼,

今日这般主动,倒让他有些意外。

陆云逸沉声道:

“侯爷,以北平为北方商贸中心的事虽未最终定下,

但北平到应天的官道是板上钉钉要修的。

水泥工坊最近来信说,工坊要扩产,

京中匠人只能派出去一部分兴建新工坊,

可据市易司测算,派出的九百三十人,只能维持十七个水泥工坊的正常运转。

但从应天到北平一路行去,

沿途的城池、高山不下千座,这点人手远远不够。

所以,水泥工坊想从北并行都司调一些修路的熟工进关,

帮着兴建工坊、修筑道路,这样能省不少事。”

说到这,陆云逸露出几分难色,解释道:

“您也知道,修路本就是苦活,尤其是关外那等冰天雪地的地方,

所以都司冲在最前面修路的

大多是归降的草原人。

按照都司给他们定的规矩,还要再干两年才能拿到身份文牒、入籍都司。

所以现在下官想要调他们进来修建水泥工坊,

有些有些难度。”

舳舻侯朱寿瞬间听懂了,面露恍然:

“你是怕他们在山海关被拦下来?”

“不止如此”陆云逸摇头,

“没有合法身份,他们也很难走动。”

“山海关现在是周兴在镇守,以他和你的关系,送些人进来应该不难吧?”

陆云逸面露苦笑:

“侯爷,下官现在是举目皆敌,

一些事就算能干,现在也不敢干。

下官可以保证,人是第一天进来的,

弹劾下官私调边民、意图不轨的罪证,第二天就会摆在陛下案头。”

朱寿一愣,旋即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有理有理!

你倒还有些自知之明!

现在京中这么乱,左军都督府都被牵扯进来了,本侯这几日也收到了不少弹劾奏折。”

陆云逸面露尴尬:

“侯爷莫怪”

朱寿想了想,说道,

“这样吧,你把北并行都司这几年对外作战的文书都呈上来,

就说这些人是作战俘虏,本侯给他们编入民夫籍,

这样一来,他们既能在大明境内活动,也能断了其他心思,只有回大宁才能拿到正式户籍,如何?”

陆云逸一喜,这倒是个万全之策,连忙躬身一拜:

“多谢侯爷!下官过些日子就让人把文书送来。”

“你打算调多少人来修建工坊?”

“恩水泥工坊测算过,

想要让这将近五千里的官道顺畅用水泥,

还把水泥运送时间压到一天以内,至少要修建二百三十个工坊。”

“这么多?”朱寿有些惊讶。

“侯爷,其中将近一百八十个工坊要建在河南地界,还要兼顾治水。

李至刚现在往水泥工坊送的文书,一天就有五封,

话里话外都是让商行快些派人去修工坊”

舳舻侯抿了抿嘴,面露羡慕:

“市易司手下的这几个水泥工坊,现在可是香饽饽啊

对了,市易司有没有新建商行的想法?

都督府现在手里有些馀钱,

若是你们缺钱,尽管开口!”

陆云逸知道他想入股,便笑道:

“侯爷放心,若是市易司准备新建商行,

一定第一时间告知都督府,

毕竟,应天商行的第一个股东,就是左军都督府。”

“哈哈哈,成!

有你这句话,本侯就放心了!

文书送来后,其中的难处,本侯帮你摆平!”

“多谢侯爷!”

离开左军都督府,陆云逸朝着市易司的方向而去。

皇城中此刻处处透着紧张,

六部衙门人烟稀少,吏员们都老老实实待在衙门里,默不作声,不敢冒头,

就连一些官员外出办事,

也是脚步匆匆,不敢过多停留,

这一切,都源于朝中愈发紧绷的局势。

不多时,陆云逸回到了市易司。

几名小吏正抱着帐本往来,

见陆云逸进来,都停下脚步躬身行礼。

他摆了摆手,径直往自己的书房走。

刚推开房门,就看见案桌上堆得满满当当的文书,

陆云逸脚步一顿,脸色一黑,

就几日没来,怎么攒了这么多?

“大人,您回来了?”

神宫监的侯显还在市易司帮忙,见他回来,连忙走了过来,

“刚有商行的人来送文书,说宁波府那边又查到些赤潮藻的线索,已经放在您的案头了。”

陆云逸点了点头,走到案前坐下,

拿起那卷宁波府的文书刚翻开两页,门外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侯显又跑了进来,神色有些微妙:

“大人,都察院的人来了,送来了詹大人的文书。”

“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都察院青色官服的小吏走进来,双手捧着一卷密封的文书。

文书封口处盖着都察院的朱红大印,显得格外郑重。

他躬身将文书递到陆云逸面前,声音躬敬却带着几分疏离:

“陆大人,詹大人请您即刻过目。”

陆云逸接过文书,看着密封的印泥,心中隐隐生出一股不安。

他拆开印封,展开里面的文书,

上面的内容让他眉头紧皱,眼中杀机一闪而过。

那是一份弹劾奏疏,署名是佥都御史张构。

他逐字逐句往下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北并行都指挥使陆云逸,滥用职权,

将朝廷拨给边军的军械,倒卖至民间商行,从中牟利。

查靖宁侯府一案时,滥用私刑,屈打成招,致数名下人重伤。

更有甚者,去年冬,擅自离境,入境高丽,

未向兵部、都督府奏报,疑与高丽皇室勾结,图谋不轨。

恳请陛下严查此贼,以正朝纲!”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 末世玄途之封野 大明辽国公 修仙大门派 沈氏女自救录 历史朝代汇聚,开局吕布硬刚项羽 规则怪谈:智商是唯一外挂 玄鹰 仙途逆世之玄月乾坤 开在心间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