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计划成功地将大部分“幽灵”信号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假目标上。
但陆野的直觉告诉他,对手绝非易与之辈,这种程度的欺骗,恐怕难以持久。
果然,“织网”的内卫监察小组,很快发现了更隐蔽的异常。
负责后勤物资管理的军官报告,近期运抵的一批“标准件”耗材,其包装和封签存在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二次封装痕迹。
若非监察小组接受了陆野关于“微观痕迹辨识”的特殊培训,根本不可能发现。
“对方在检查我们的物资。”陆野在内部会议上,用手指敲打着桌面,语气凝重,“他们在确认‘海市蜃楼’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我们的‘工期延误’和‘物资短缺’是否属实。这说明,他们并没有完全相信。”
“而且,”陈锋补充道,“我们监测到,‘幽灵’信号开始尝试向我们的核心通讯链路进行低强度的渗透试探。他们在寻找我们的指挥节点和信息枢纽。”
对手的谨慎和狡猾,超出了预期。
陆野沉吟片刻,下达指令:“将计就计。在下一批运往‘片场’假目标的物资中,混入几箱经过特殊处理的‘关键设备’。
里面放上我们精心准备的‘故障报告’和‘设计缺陷图纸’,要足够专业,足够让人相信‘天眼’遇到了真正的技术瓶颈。”
“同时,‘织网’全员进入最高戒备。我怀疑,他们的渗透,不止在电磁波里。”
他的预感很快得到了证实。
几天后,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发生了。一名负责外围夜间巡逻的哨兵,在换岗途中,“意外”崴伤了脚,被战友扶回营地。
这本是极普通的小事,但负责内部监控的“织网”队员在回放周边哨位监控录像时,发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不自然的信号中断——就发生在伤员被扶过某个监控盲区边缘的瞬间。
中断只有零点几秒,仿佛是设备故障。但结合陆野之前的警告,这引起了监察小组的高度警惕。
他们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秘密调取了该伤员的所有档案,并对其近期接触的人和物进行了外围调查。
结果发现,这名士兵在一次下山采购补给时,曾与当地镇上的一个杂货店主有过短暂接触,而该店主,经过秘密核查,存在可疑背景。
一条潜在的、极其隐蔽的渗透线路,浮出水面。
“他们在利用我们的人员流动,安插‘钉子’,或者传递物理信标。”陆野眼神锐利如刀,“好手段。差点就瞒天过海了。”
一个大胆的“钓鱼”计划在他脑中成型。
他命令,对那名崴脚的士兵进行“隔离保护”,但对外宣称其伤情加重,需要静养。
同时,故意在其所在营房附近,布置了一个“疏忽”的防守空档,并让通讯兵“不经意”地透露,那里临时存放着一些“亟待维修的核心电路板”。
陷阱,悄无声息地布下。
又是一个狂风呼啸的深夜,乌云蔽月,能见度极低。两条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的黑影,利用复杂的地形和对巡逻队规律的精准掌握,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那个看似松懈的营房。
他们的动作快如鬼魅,避开了所有常规哨位,甚至携带了某种能够产生局部光学扭曲的装备,让远处的监控镜头产生了片刻的模糊。
然而,他们的一切,都在“织网”的掌控之中。无数双电子眼和潜伏在暗处的狙击手,早已锁定了他们。
就在其中一人用特殊工具撬开营房门锁,另一人警惕地望向四周的瞬间——
“噗!噗!”
两声经过高效消音器处理的、沉闷的枪声几乎同时响起!
两名渗透者身体猛地一震,随即软倒在地。埋伏在侧的“织网”队员如同猎豹般扑上,迅速检查。
“目标一,击中要害,已死亡。目标二,击穿肩胛,失去反抗能力。”
“缴获微型相机、密码本、还有……一枚伪装成纽扣的微型爆炸物。”
陆野赶到现场,看了一眼被迅速包扎伤口、眼神绝望的生还者,以及那枚结构精巧的纽扣炸弹,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清理现场,尸体处理掉。俘虏秘密关押,立刻审讯。纽扣炸弹和密码本,立刻送回研究所,交给秦工分析。”他顿了顿,声音如同寒风,“通知下去,内部安全等级提升至‘赤色’。‘织网’启动‘清道夫’行动,对所有非核心岗位人员,进行二次深度背景核查!宁可错查,不可漏过!”
这一次凌厉而果决的反击,如同一记闷棍,狠狠敲在了渗透者的神经上。它宣告了风啸岭的铁律:此地,禁入!
那枚缴获的纽扣炸弹和密码本被火速送回“星火”。
秦念在绝对隔离的实验室里,动用【微观结构洞察】和【信息溯源与重构】能力,对它们进行了彻查。
炸弹的结构极其精巧,采用了非金属材料和特殊的化学爆炸物,以规避常规探测。而其引爆逻辑,带有明显的、某个境外知名情报机构的技术风格。
密码本则使用了复杂的双重加密机制。但在秦念的能力面前,这些防护被一层层剥离。破译出的信息碎片,不仅包含了对方对“海市蜃楼”部分虚假信息的核实指令,更有一条让秦念目光骤寒的信息——试图获取关于“锐眼一号”芯片内部纠错机制设计细节的指令。
最关键的是,通过交叉分析炸弹的制造工艺、加密算法的细微习惯用语以及行动风格,【信息溯源与重构】能力指向了一个清晰的代号——“章鱼”!
果然是那个在西南丛林交手过的老对手!他们像真正的章鱼一样,将触须伸到了这片绝岭之巅!
秦念立刻将分析结果写成绝密报告,附上关键证据,通过郑文渊的渠道,直送最高层。
这份铁证,以及风啸岭挫败渗透并抓获活口的战报,在高层引起了巨大震动。一次强有力的、不公开的警告和反击行动,通过特殊渠道迅速展开。
“章鱼”组织遭受了沉重打击,其苦心经营的数个情报节点被精准拔除,活动被迫大幅收缩。
风啸岭,终于赢得了一段宝贵而相对平静的建设窗口期。
巨大的、采用自主新材料的雷达阵面构件,开始通过 specially 改造的重型运输车,沿着工程兵们用血汗甚至生命开辟出的“天路”,如同朝圣般,缓慢而坚定地运抵山顶。
安装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秦念站在研究所的窗前,遥望西南方向。手中是风啸岭传来的最新工程简报和……一份伤亡名单。她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最关键的吊装与系统总成阶段,将是下一个,也可能是最危险的节点。
陆野和他的“织网”,必须顶住敌人可能发起的、最后的、也是最疯狂的反扑。
“天眼”能否如期睁开,穿透迷雾,守望苍穹,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