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蓝图落地与星火初燃
接下来两天,金建贤便和小赵一起收集反馈。
至于张工,人可是资深技术员,不会在这个事上过多投入。
生活似乎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工业券带来的抢购潮在最初的疯狂后,稍稍平息了些。
金建贤的生活则更加充实。
他白天除了处理日常的设备维护,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钳工台的反馈和改良上。
小赵亦是如此,白天跟金建贤差不多,晚上还得去夜大上课。
好在他有中专的底子基础,上课能听懂的内容七七八八,比当初李开朗好很多。
下班回家,金建贤的心情依旧澎湃。
他拿出纸笔,准备给乡下的父母写信。
他详细描述了回城后遇到工业券的风波,但更多的是讲述自己在厂里的工作。
他详细描述了厂里新改良的钳工台,自己参与调试和改进的过程,以及王主任的高度评价,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豪和干劲。
他也顺带提到了城里的工业券。“城里现在买东西都要一种叫‘工业券’的东西了,紧俏得很您和爹在家别太劳累,注意身体。”
“我在厂里一切都好,领导看重,同事也和气,你们放心”
当然,他没忘了问候哥嫂,关心田里的收成。
第三天。
金建贤和小赵带着整理好的问题和初步改进思路走进了王主任办公室。
两人条理清淅地汇报了工人反馈的各个细节:活动挡板锁紧设备、工具箱深度与隔层
每一项都附上了可能的解决方案草图。
王主任听得非常认真,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节奏。
全部听完后,他满意地点点头。
“问题不少,但也是好事,看你们准备做的这么充足,想来已经有解决办法了吧?”
两人点点头,小赵道:“有一些粗略的想法。”
“有想法就行,有什么地方没把握的,尽管说吧。”
当即,两人将一些不确定的方案都说了。
王主任直接给两人解决,并提供更好的办法。
好一会后。
王主任这才盖棺定论:“好了,你们的思路也基本对头,路子也走对了,那尽管去做吧,大胆改!我相信你们能做好的。”
得到主任的肯定和更明确的指引,两人干劲更足了。
当即,又把之前制作的师傅重新叫来。
“各位师傅,今儿个还是麻烦大家,这回做的钳工台,是听取大家意见后再次改良版的”
小赵将图纸发下去,大致跟上次的差不多。
“放心吧,一回生二回熟,这回做的比之前快!”钱工道。
“有了这新的钳工台,以后可就方便多了。”
不远处,一众工人也翘首以盼地看着。
虽然大家仅仅只是小小的试验了一下,但确实是比自己手头的这个要好上一些。
能早点做出来,早点普及,对他们也有好处。
“早就想换了这台钳工床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换!”
有过一次制作的经验,这回不到半天的时间,最新一版的钳工台终于是制作出来。
“易工,试试?”金建贤邀请道。
易中海也不废话,当即上手试验,做出一副在工作的模样,反复取放了几次工具,手腕灵活自如,再无障碍。
又试验了一下其他功能,总的来说比老钳工台顺利许多。
“嘿!还真行!干起活来就是舒坦啊,随拿随取,效率怎么着也比之前快个2成。”
听到易中海这么说,其他师傅也坐不住。
“易工,你试好了没?我们也想试试。”
“是啊,让咱们感受感受。”
“行,你们感受感受。”易中海笑着退下来,一众师傅一个接一个的上手试。
“不错不错,确实是顺手许多。”
“是啊,可方便了,还不用弯腰,这才是关键。”
“得!我看就按这个来。”
几个高级工反馈都不错。
一旁的郭大撇子立马站出来:“来几个人也试试,看看咋样?”
当即挑选出了一些中低级工出来试试手。
“好!”
“不错!”
看着工人们在新改进的钳工台上操作得越来越顺手,金建贤和小赵不由地长舒一口气。
这几天的工作没白费。
当即,两人上报给王主任。
王主任再次来到车间,亲自上手操作了一番。
他感受着活动挡板的丝滑、工具箱取放的便利、手腕不再磕碰的舒适,以及整个台子的稳定可靠。
“好!非常好!”
一番勉励的话下去,他看向郭大撇子。
“这台改良钳工台,效果显著!郭主任,你立刻安排,按照这个最终定型版本,优先给一车间的内核工位都配上!”
“之后让其他车间的师傅也过来学习,等熟悉后让他们车间自己做。”
“以后车间也都按这个标准做!不过不要眈误了工作。”
“是!王主任,我这就去安排!”郭大撇子大声应道,脸上也露出喜色,这新设备好用,他们车间脸上也有光。
王主任又转向金建贤和小赵,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俩这次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从观察问题、分析反馈、动手改进到最终验证,流程清淅,执行到位,展现了一个技术员该有的全面素质。”
“我看啊,你们俩可以试着负责一些小项目,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不远了!好好干!”
“谢谢主任!我们会继续努力的!”两人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王主任这句“离工程师不远了”,是比任何物质奖励都珍贵的肯定。
王主任离开后,两人也没多待着也相继离开。
至于王主任吩咐的事,他俩都不用操心,让郭大撇子自己处理即可。
当即,郭大撇子就立马吩咐好:“易工,你这比较忙,钳工台的事你就不用多管了,钱工,这事你得上点心啊。”
“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钱工点点头。
立马召集了自己的徒弟,以及几名好手,在车间一角腾出块地方作为临时制作点。
大家各自分工协作,虽然图纸已定型,但实际操作中仍有细微调整的空间。
钱工和几名高级工商量后觉得可行又不影响大局,便在现场做了微调。
制作好的新钳工台,优先替换掉易中海等几位高级技工。
每换好一台,都让师傅立刻试用,进行最后的微调确认。
看着熟悉的工位焕然一新,操作起来手腕不再磕碰、取放工具行云流水、看图纸高度舒适,老师傅们脸上都乐开了花。
“嘿,这效率,感觉能多干半成活儿!”易中海操作了几下,满意地点头。
中低级工们眼瞅着羡慕不已,不过轮到他们还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
毕竟高级工人数可不少,二三十个也是有的,一天下来也做不了几台。
不可能所有的高级工都停下手里头的活,专门来做这新钳工台。
郭大撇子背着手在车间巡视,看着一台台崭新的钳工台在内核岗位就位,工人们操作的专注度和流畅度明显提升,嘴角忍不住上扬。
做了两天后,王主任的第二步指令也开始执行:
“让其他车间的师傅也过来学习,等熟悉后让他们车间自己做。”
很快,二车间和三车间的车间主任各自带着两三名高级工也来到了一车间。
“老郭,有这好事不早点告诉我们,你不地道啊!”三车间主任金立敬点点手道。
郭大撇子佯装不悦:“我哪里不地道了?我这不是立马叫上你们了吗?”
“我要是不地道,过几天再叫你们不更好。”
二车间主任点点头:“这话说的在理,金主任不是我说你,你这想的也太坏了点吧?”
“人郭主任虽然哪,确实是心不咋地,但是你也不能给你这么说人家。”
“没错嗯!”郭大撇子原本还挺高兴二车间主任说他好话,但没想到竟然峰回路转。
“我看你们是不想要了?得!送客吧!”
“开玩笑的!开玩笑的!”两主任呵呵笑道。
郭大撇子也不可能真的赶两人走。
毕竟这是王主任发了话的,他要是做不好,这主任的位置可能都不保。
而两主任自然不会轻易离开,改良钳工台可是大事,他们早就打听好了。
“行了,别废话了,赶紧学吧,钱工。”
“在。”钱工应道。
“这事钱工负责,你们跟着他学吧。”
话不用多说,都是一个厂的,还是涉及到全体钳工,大局观还是要有的,钱工自然是不会私藏。
当即,将改版后的图纸拿了出来,详细地讲述了新旧钳工台的不同。
“总体来说,新旧钳工台大致没差多少,就是这些地方不同”
“正好我们还在做,你们也过来搭把手,这新版的钳工台还没上报给厂长,只能咱们自己做。”
“不过我看就是上报了,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做,只能抽出几个人做,做的慢些”
在钱工和一车间师傅的指导下,几人亲手参与制作一台钳工台的部分关键部件。
就这么做了几天,王主任抽空过来看一趟。
二三车间的师傅们已经学会了。
“技术,一车间已经毫无保留地教给你们了,材料,咱厂里自己就能生产吗,保证质量。”
“回去后,你们要象郭主任一样,组织好本车间的力量,自己动手,尽快把你们车间的内核工位也尽快换上新台子!”
“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可以找小金和小赵支持。但主体工作要你们自己承担!”
“这是提升全厂效率的大事,也是锻炼你们技术队伍的好机会!”
带着技术和资料,二、三车间踏上了自主复制的道路。
情况却并非一帆风顺,展现了不同车间的特点。
一车间高效推进。
在钱工团队的熟练操作和严格把关下,一车间内核工位的更换工作进展迅速且质量稳定。
新钳工台陆陆续续给师傅们配上,大家都盼着早点轮到自己。
而为了提高生产速度,钱工甚至还扩展了人手。
甚至借着这个机会,还替换掉了一批熟工,让一些中低级工也来做做。
虽然不良品率徒增了不少,生产速度也降低,但中低级工的技术倒是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
二车间稳重求进。
二车间周主任回去后,他没有大张旗鼓,而是挑选了技术最好的几名师傅,利用晚上加班严格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精雕细琢地制作。
他们不求快,但求每一台都达到一车间的标准。
第一批先做了两台,安装在两位老师傅的岗位上试用。
反馈非常好,老周心里有了底,这才逐步增加人手,扩大制作规模,速度虽不快,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三车间热情高涨。
金立敬回去后立刻开了动员会,想尽快赶超,师傅们也热情高涨。
不过却是很快浇了一盆冷水。
三车间的技术水平相对一车间有差距,在处理复杂问题遇到了麻烦。
做出来的第一台钳工台,虽然不影响主要功能,但看着就不如人家的精细。
金立敬看着有点遐疵的首台样机,眉头紧锁,有些不满。
“虽然不咋好看,但还是能用,接着做吧,咱按照规矩一步步来,不着急。”
王主任抽空询问了一下进展。
郭大撇子汇报了一车间的完成情况。
老周汇报了二车间“先试点、后铺开”的稳妥进展。
金立敬则有些沮丧地摆出了三车间遇到的问题:“王主任,我们技术底子薄了点,这做出来的东西,跟一车间的比,总觉得差点意思,怕做多了反而浪费材料,影响不好。”
“不用怕浪费材料,咱们是什么厂?轧钢厂,作废了都能重新熔了再做。”
“我就一个点,一定要做好,这事事关轧钢厂上下,绝对不能出现大错。”
王主任看向金建贤和小赵:“小金,小赵,三车间的情况,你们怎么看?有什么解决办法?”
金建贤早有准备,他和小赵这几天也在关注各车间进展:
“王主任,三车间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技术熟练度和工艺细节把握上的差距,图纸和工艺本身是没问题的。”
“我们也没什么建议,就是做的慢点、稳点,事情便迎刃而解。”
三车间底子是比一车间差,但也是相对而言。
听到金建贤这么说,王主任心里也有数,点点头。
“这样,你俩抽空去三车间看看,配合他们,提供一下技术支持。”
“好的。”
随后再嘱咐两句,王主任便交由金建贤和小赵处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