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初试牛刀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
很快就来到国庆第三天。
乡下。
天刚蒙蒙亮,鸡鸣声便此起彼伏。
等金建贤醒来时,母亲已经在灶间忙碌,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他洗漱完毕,走到院子里,深深呼吸着带着露水和草木清香的空气。
他仔细检查了自行车,链条上了点油,轮胎的气也打得足足的。
早饭是简单的米粥、咸菜和窝头,一家人默默吃着,离别的气氛开始弥漫。
母亲一个劲儿地往他随身的帆布包里塞东西:
煮好的鸡蛋,烙好的油饼,一小罐自家腌的咸菜,还有一小包她认为儿子需要“补补”的炒黄豆。
“娘,够了够了,包里放不下了。”金建贤看着被塞得鼓鼓囊囊的包,哭笑不得。
“城里东西贵,带着点,路上吃,回厂里也能垫补垫补。”母亲不由分说,又塞进两个还温热的窝头。
父亲默默抽着烟,看着儿子收拾,半晌才开口:“路上骑慢点,看着点车。到了厂里好好干,家里不用你操心。”
“恩,爹,娘,你们放心。我会常写信回来。”金建贤用力点点头,把包背好,推起了自行车。
走出家门,发现左邻右舍已经有不少人等在门口了。
张叔、王婶、李大娘,还有昨晚没见到的几个长辈和小伙伴,都来送行。
“建贤,这就走啊?再待一天呗!”
“路上小心啊!骑慢点!”
“在城里好好的!给咱村争气!”
“伯父,下次回来再带我骑车!”金宝和金花跑过来,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衣角。
金建贤一一回应着乡亲们的叮嘱和祝福,心里热乎乎的。
他跨上自行车,最后看了一眼站在矮土墙边的家人。
“爹,娘,哥,嫂子,我走了!”他喊了一声,用力一蹬脚踏板。
早起的农人已经开始劳作,看到骑车经过的金建贤,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朝他挥手致意,喊着“慢点骑”、“常回来看看”。
金建贤也大声回应着,心中充满了力量。
骑过村口的老榆树,他忍不住还是回头望了一眼。
自家的土坯房在晨雾中显得那么小,那么安静。
一路上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拦路打劫的土匪、强盗。
现在可不是前两年,持续了两年有馀的缺粮,让他们宁可蹲监狱,也不想在忍饥挨饿,还过的不好。
顺利回到城里的家。
“哟,小金回来了?在乡下过得咋样啊?”
看到有两天不见的金建贤出现,邻居们热情打招呼。
“还行,大家伙这两天过的咋样啊?”金建贤客套回应。
一提到这,邻居们顿时愁容满面。
“唉,别提了,你不知道”正当大婶打算大吐口水时,忽的想起金建贤这两天不在城里。
不由地给他介绍起了缘由。
“小金,你不知道啊,自打你走的那天,有大事发生啊!老大的事,这几天城里都疯了。”
“你不知道啊,现在出了个劳什子的工业劵”
一众大爷大婶左一句右一句,将这两天的情况都一五一十告知金建贤。
王大爷还把当天的报纸拿了出来给他看。
看过了报纸,金建贤彻底明白那天的事情有多大,不由地感叹道:
“没想到我走那天,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
“是啊,你也别愣着了,赶紧收拾收拾,看看家里还有什么票,赶紧去供销社兑了吧。”
“去晚了可就来不及了,听说好些个东西都没货了,要是不干净兑了,说不清票就废了!”
大家三言两句的劝,也让金建贤心中急了三分。
“好的,谢谢大伙,我这就回去看看。”
他赶忙将车推回家,提起他的帆布包进屋,而后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票都拿出来。
单身汉的家当本就不多,票证更是集中在抽屉角落的一个小铁盒里。
哗啦一声倒出来:几尺布票、一两油票、一张肥皂票他一张张仔细辨认,心渐渐放回肚子里。
“还好票不多,倒是可以一次买齐,幸亏那天下班后就去供销社买了,要是出发再买,指不定都买不到,幸好幸好。”
除了这些票,还有一些日用品票,不过不涉及到需要工业劵。
当即,他不敢怠慢,迅速将钱票带上,直奔供销社。
距离供销社还有几十米,金建贤就感觉到了不同寻常。
往日里也热闹,但今天简直是沸腾的人海!
“我的个乖乖,没想到这么热闹,这都过了两天了。”
金建贤也是被大排长龙的场景所震惊到。
次日。
节后第一天上班。
不少人打着哈欠走在路上,一副没睡醒的样。
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话题的中心自然就是供销社和工业劵。
等来到技术科,科里倒是气氛平静。
半个多月的时间,金建贤也总算是把资料看的八九不离十,也可以参与技术科的工作。
“早!”
“早啊!”
看到金建贤进来,大家打了招呼。
“小金,回来啦?乡下咋样?”王主任招呼道。
“挺好的,主任。”金建贤笑着回应。
“恩,挺好了就行,正好,你过来,我稍稍改良了一下钳工台,你看看怎么样?”
说着,王主任将一张图纸递给金建贤,顺带解释了一下几个关键的改动。
“加了这个活动挡板,能适应更多尺寸的工件;这里改了支撑结构,更稳当;还有这个工具箱集成的设计,拿工具方便多了!”
图纸线条清淅,改动之处都标注了详细的说明和数据。
金建贤仔细看着,有这么清淅的标注,制造出改良版的钳工台方便多了。
“主任,您这改得太实用了!效率和安全都能提升一大截。”
王主任拍板,“走,叫上张和工小赵,咱们去机修车间,把它先做出来!”
王主任风风火火地走出办公室,让金建贤把几名技术员叫上。
王主任主要负责图纸研究,这个钳工台改良版,也是他这段时间心有所感的小成果。
他经过李开朗时,瞥了两眼,这位可是实操的好手,这种制作验证的活儿若是他能来就更好了。
但最终还是没选择叫上其。
毕竟他现在可是凌工的‘心肝宝贝’,再则科里也不止他一个技术员,其他人也需要学习进步。
最后,金建贤也不差,没必要在这一份改良图纸上投入过多人力物力。
车间。
王主任、金建贤、几名技术员,以及被叫过来的易中海等几名钳工。
“材料我都申请好了,就这块厚钢板做台面,这几根槽钢做支架”王主任指着地上的材料,开始分配任务。
“易工,重要的活我就交给你,图纸上的要求都标清楚了。”
“钱工,这几个活动件和连接件,需要车床加工,精度按二级走。”
他转向金建贤、张工和小赵,“你们几个,制作出来的工件就麻烦你们仔细检查,确保零部件都合规,还有最后整体组装调试!”
“明白!”金建贤几人齐声应道。
大家各自分工,最重要部件检查的自然是由资深技术员张工负责,金建贤和小赵负责其他部件。
车间里瞬间忙碌起来。
几人各自分工好开始干活。
王主任也没闲着,在几名钳工之间穿梭,不时地指点几句关键尺寸的把握,或者协调一下工序衔接。
钳工台的制作有条不紊进行,做好的几个立马交付到金建贤等人手里进行精度确认等工序。
但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组装活动挡板时,因为配合精度要求极高,金建贤发现按照图纸加工出的一些零部件有细微偏差,导致挡板滑动不畅。
他没有急着抱怨,而是仔细测量、标记,然后果断决定进行现场微调。
他利用车床旁的砂轮进行极其精细的打磨修整
他们技术员可不是光会看图纸的人,他们手里头多少是有些活,一点小事他们能够自行处理。
见此,王主任点点头。“这两人的功底还是不错的,不过想要晋升工程师,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到自己当初当上工程师的经历,王主任也不由地有些紧张。
最终,经过耐心调整,活动挡板滑动起来丝般顺滑,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好!漂亮!”王主任看着调试成功的挡板,用力拍了拍金建贤的肩膀。
“你这股子钻研劲儿和手上的功夫,一点不比开朗差!”
一台新版钳工台的制作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一方面是改良版本,不少的尺寸都是沿用之前的,些许小改动也是在接受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车间里也有存下不少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直接就能用。
一天的时间。
这台凝聚了几人心血的新式钳工台雏形终于立在车间一角。
虽然还没上漆,显得有些简陋粗犷,但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尤其是金建贤几人精心加工的几处活动部件,操作灵活可靠。
王主任亲自上手试了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错不错,制作非常成功,不过具体怎么样?行不行?还是得实践看看。”
“郭主任。”
“在。”郭大撇子应道。
“这台钳工你让车间大伙用用试试,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尽快上报,争取再改进改进。”
王主任三言两句将事情吩咐下去。
“是,保证完成任务。”
“小金,你们几个这几天多上点心。”王主任又吩咐道。
“是。”金建贤几人应道。
毕竟仅仅只是一个改良版的钳工台,不值得一个工程师过多关注,他的主要精力还在研发新图纸,改良大型机器上。
这个新版钳工台交由金建贤几个技术员正合适,正好也能锻炼锻炼。
吩咐完,王主任便离开。
郭大撇子立马吩咐师傅:“老张,老王,老李,你们几个手稳活儿细的,今天试试这台新家伙什!”
“王工他们改良的,都仔细着点用,有啥不对劲、不得劲的地方,麻溜儿记下来告诉技术员!”
被点名的几位老钳工早就迫不及待,一大早就见到他们在鼓弄。
郭大撇子一发话,他们立马上前围着钳工台转了两圈,眼神里带着审视和新奇。
老张上手摸了摸台面边缘的倒角,又试着推了推那个活动挡板。
“嚯,这挡板滑溜!”
老王则更关注集成的工具箱,他试着摆放自己的常用工具。
“恩,大小还行,就是这深度”他比划了一下自己的长锉刀。
“放进去有点晃荡,要是能做个可调节的隔片就好了。”
金建贤赶紧掏出随身的小本子,唰唰记下。
老李头则直接上了手。他拿起一块待加工的毛坯铸铁,固定在虎钳上,抄起锉刀就开始锉削平面。
改良后的支撑结构确实让台子稳如磐石,可能是刚做出来的原因,结构还算结实。
但他很快也发现了问题。
为了配合活动挡板,台面前沿的结构稍稍复杂了一点。
当他需要频繁更换工具,特别是从台面下方工具箱里取放时,总觉得台沿有点碍手碍脚。
老李立马说道:“技术员,这干活儿是稳当了,就是拿东西时,这台沿老磕碰我手腕子,要是能再圆润点,或者往后缩那么一小指头?”
“明白!”金建贤一边记录,一边在脑海里快速勾勒着修改草图。
一下午,金建贤和俩技术员就钉在了这台钳工台旁边。
不少人都试着上手操作一番,人员不仅仅局限于高级工、中级工,就连低级工、学徒工都有机会上手试试。
其中,女钳工刘晓燕等人都上手试了试。
傍晚收工时,金建贤几人看着写得满满当当的本子,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有种异常的充实感。
大家整理了一番记录,便跟王主任汇报。
“不错,短短半天就有这么些个问题,倒是我涉及的时候没考虑到的。”
王主任听到有这么多问题,一点也不尴尬,反倒是很高兴。
“接下来你们接着收集问题,短短半天肯定是收集不全,等过几天收集的差不多。”
“你们几个便根据这些意见改善,我相信你们能做到的。”
王主任放心地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们来主导。
他改良钳工台的目的,一是真为了改良,二是也给金建贤等技术员找点实事来做。
“是,请王主任放心,我们一定做好!”
金建贤几人心情十分振奋。
见此,王主任欣慰地点点头:“行了,也快要下班了,你们也收拾收拾准备吧,意见收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用这么着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