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知否当皇子 > 第47章 人才济济

第47章 人才济济(1 / 1)

章衡不仅指出了这些问题,文章中还有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赵睿细细品读,结合他指出的一些问题,觉得确实很有可行性。

“真是捡到宝了。”

他虽然两世为人,知道很多后世比较好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未必适合大宋,而且一个国家的事情太多了,他知道的也只是一部分。

最重要的还是大宋各种问题太多了,仅靠他一个人也不行。

而这其中,最缺的其实是懂财政方面的人才。

虽说读书人在没有做官之前,也不懂怎么治理地方。

可他们本身就身在地方,对于当地官员的一些为政举措,多少会了解一些。

一些官宦子弟,从小跟在父祖身边,耳睹目染下,也都懂一些。

等他们做了官,再结合实际,总不会太差。

古代真正差的是懂得经济的人才。

那些所谓的王佐之才,最多能辅助君王,把天下治理好,使得天下太平。

但他们却没办法使朝廷快速富裕。

朝廷之所以富裕,是吏治清明,加之时间累计导致的。

就比如汉武帝时期,他能够穷兵黩武的打仗,开始靠的就是文景二帝的积累。

还有隋朝,隋炀帝继位的时候,朝廷也非常富裕。

同样是隋文帝励精图治,在位二十多年积攒下来的家业。

唐朝的开元盛世,前面几代皇帝的治理功不可没。

但这种模式放在大宋并不适,就大宋如今的环境,让萧何来当丞相,都很难解决问题。

能臣也要看天时的,大宋的一些宰相,在能力上真的比萧何和房玄龄那些差很多么?

而且这种通过慢慢治理的手段太慢了,还是通过经济的手段更快速。

要是有个经济人才,不说开源,至少能为朝廷节流。

大宋的财政收入不低,想要开源增加收入的难度不小。

但大宋冗费严重,但凡做好规划,减少一部分开支,省下来的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想到这里,赵睿心里已经对章衡的去初有了打算。

没有什么地方比三司更适合他了,让他去三司任职,职位不需要太高,能够接触三司的各项流程,了解三司的运转即可。

除此外,还有一些人的文章让他很欣赏。

这些人的文章直指朝廷存在的弊端,只是在解决这些弊端上,稍显稚嫩。

直白点说就是眼高手低。

但是赵睿并没有因此轻视这些人。

他们眼高手低的根本原因,还是古代教育的缺陷。

儒家思想注重的是礼仪仁智信,简单来说就是主要教导道德修养。

虽然也有一些治国方面的理念,但总的来说过于空泛。

儒家能够成为主流,恰恰也是因为其注意德教。

不是说注意德教不好,相反,在古代那种环境下,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个很高,且又是所有人都认可的道德标准,就和法律一样,能够约束天下人。

遵纪守法之人并非都是好人,只是畏惧违法带来的处罚。

道德也是一样,当道德深入方方面面之时,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至少表面上不敢违反道德。

后世教育的内核思想是德智体美劳,德依旧排在首位,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但古代教育又太重视德教,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则有所忽视。

造成读书人大多眼高手低的局面。

在赵睿看来,这些人还是很有培养价值的。

除此外张载和一个叫程颢的士子的文章给赵睿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因为这两人的文章主要的角度偏向于思想教育方面。

张载这个人赵睿自然知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张载提出来的,北宋有名的思想家。

至于程颢这个人,他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程颢文章中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且强调教育必须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赵睿并不认同这种观念,可这两人是唯二在文章中侧重教育和思想的。

若是想形成一种思想,就需要这种把心思放在教育和思想方面的人。

只是这种人还需要引导改变,能不能用还要看能否改变其思想。

其实赵睿不知道,程颢和张载都是理学的奠基人,而程朱理学中的程指的就是程颢。

至于朱则指的是朱熹,而朱熹则是将理学发展为完整体系的人。

可惜他只知道程朱理学,至于程和朱是哪两个人,根本不清楚。

赵睿一直以为理学是南宋时期出现,到了元朝才开始成为显学,根本不知道理学其实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可。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个名为王韶的士子,给他印象很深。

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文章偏向于军事方面的。

王韶在文章中强调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同时指出,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需先灭西夏。

只有灭掉西夏,大宋才能毫无顾忌的和辽国开战。

纵使战事不利,也可以采取守势。

若不先解决西夏,大宋想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胜则西夏会出兵逼迫大宋退兵,败则西夏会乘火打劫,重复当年宋夏之战时,辽国陈兵边境逼迫大宋增加岁币之事。

这件事发生在宋夏之战后期,史称‘庆历增币’。

当年西夏自立,大宋出兵讨伐西夏,两国交战期间,辽国一直未有任何动作。

大宋和西夏交战数年,胜少败多,损失巨大。

就在这个时候,辽国以向大宋索回关南十州为由,大军压境。

关南十州其实就是瓦桥关以南十县,是后周时期从辽国手里夺回来的。

世人都知道辽国其实就是找个出兵的借口罢了。

但大宋当时因为宋夏之战的失利,已经无力应对辽国,只能和辽国议和。

最终不仅给辽国增加了岁币,还撤下了澶渊之盟的遮羞布。

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是宋辽结为兄弟国,宋为兄,辽为弟。

简单来说就是辽国认大宋做大哥,自己当小老弟。

做大哥的看着小弟穷,每年赠送小弟一些钱粮,用以维护辽国治安。

庆历增币则是改赠为纳,之前还可以说是大宋送给辽国的,从那以后大宋连遮羞布都没了,属于向辽国纳贡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江山横刀美人香 少年铁血战神 小马宝莉:拒绝,逃避 大唐剑圣录 四合院:狗叔棺材板动了 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 锦心绣首:盲世子的替嫁娇妻 所行之处:鲸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