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官家岂能不知道,只是为了天下稳定,当做不知道罢了。
赵睿见好就收,行礼退了出去。
他对这种感触最深,都知道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很少有人知道宋朝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类似于变法的事。
这件事就是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是王安石变法后,宋神宗自己搞出来的。
是对官场制度的一项改革,大宋官制很乱,职权不明。
很多事情都牵扯到数个衙门,有利可图时,这些衙门相互争权。
无利可图时,又相互推诿,既不想干活,又怕担责任。
这导致朝廷在处理很多事情上效率极其低下。
元丰改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同时通过改制达到集权的目的。
或许是神宗在王安石变法期间,遭受到的阻力,让他意识到自己这个皇帝权利也没那么大。
官员不配合,什么事都干不成,这才有了这次改制。
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元丰改制成功了。
当然,这个成功并非说是达到了理想的目的。
元丰改制确实裁剪了许多冗员官员,减少了部分开支,明确了各职位机构的职权。
但想要提高行政效率和中央集权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元丰改制的成功在于,阻力虽然有,却不是很大,顺利的通过并实施了下去。
那些官员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变,但是在对于官制的改革中,却没有太多人反对。
难道说官制就不是祖宗之法了?
很多管制都是在太祖太宗时期定下的,变动一样是改动祖制。
但为何元丰改制就阻力没有那么大了呢?
这一切无非就是利益罢了。
元丰改制虽然会对一些官员的职权进行削弱,但同样对许多官职进行了加强。
被削弱的官员自然反对,但被加强的官员就会支持。
尽管有一些官职遭到了裁剪,可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刀子没有落到自己头上,还能得到好处,自然不会在意这些。
不过今天的这些话,对于父皇的冲击已经很大了。
赵睿也不求自己能说服父皇认同他的观点和做法。
只要父皇没有那么坚决,且对他做的一些事不干预就成了。
…………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得到通知的新科进士,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前往了东宫。
当他们来到东宫,便被内侍引着来到了东宫大殿。
东宫花园内。
赵睿观赏着花园内的奇珍和景色,身后跟着齐衡和顾廷烨。
“仲怀跟着狄师学习兵法,学的如何了?”
赵睿来到湖中凉亭,双手撑着亭子栏杆,看着湖中胖嘟嘟,悠哉悠哉游动的锦鲤。
“回殿下,臣资质愚钝,跟老师学习虽然获益良多,却感觉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顾廷烨说道。
“狄师出身底层,靠着军功走到枢密副使的位置,靠的可不仅仅是读的那些兵书。”
赵睿伸手,胡闵连忙送上装着鱼食的木盒。
他接过木盒,抓起一些鱼食,撒入水中,原本慢悠悠的锦鲤快速游动争抢了起来。
“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学了几年,兵法韬略那些该学的都已经学了,缺的是领兵的经验。
等册封后,我…孤会奏请父皇,让你担任东宫侍卫亲军右都指挥使。”
自从定下了册封的日期,赵睿平常就多了一项学习的内容——礼仪。
虽说这玩意他从小都在学,可礼仪在封建社会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礼仪。
只要没有确定要册封,那他就是皇子,不能按照太子的礼仪来。
而学习礼仪的第一步便是改自称,在外人面前他不能再称我了得称孤。
赵睿有些不习惯,却也在尝试着慢慢改了。
“多谢殿下厚爱。”
顾廷烨躬身道谢,神色却有些为难道:“只是臣到底年幼,如此难免惹人非议。”
赵睿把鱼食盒子递给胡闵,转过身来看向顾廷烨,问道:“你是对自己没信心,还是怕孤被人非议?”
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对未来的了解就是自己最大的金手指。
都说上位者要懂得知人善用,可知人善用听着简单,却非常难。
诸葛亮那么聪明一个人,不也用了马谡么?
一个人的能力品行,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判断出来的。
别说这个世界和历史上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便没有任何差异,他对宋史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这个时期有那些不错的武将。
而知否又是以女性视角,多局限于后宅之中,对朝堂描写的不多。
因此他只能在有限的信息中,挑选一些可用的人才了。
说实话,顾廷烨在原剧中也没有表现出太高的军事天赋。
参与的几次战争,他既不是主帅,也没有对过程有过细述。
不过从一些信息中还是能看出,顾廷烨能力还是有的。
这也是赵睿劝说狄青收顾廷烨为徒的原因。
他顾偃开其实也不差,不仅参与过宋夏之战,更是在西北坐镇了七八年,稳定了西北局势。
但他知道顾偃开和顾廷烨父子间的矛盾很深,父子二人很难心平气和的相处,更别说教导了。
让顾廷烨掌管一军,确实有些早了。
不过他的侍卫亲军,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他。
平常也就训练和站岗,并不用上战场。
将领是谁其实不重要。
让顾廷烨和狄咏来管理,两人可以熟悉军务,还能用这支军队来练手。
天赋再强,也需要锻炼才能成长。
明初的开国勋贵基本出自淮西,其他地方的非常少。
这并非是淮西人杰地灵,而是他们跟着老朱从底层开始,参与各种战争锻炼出来的能力。
老朱自己本身都大字不识一个,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慢慢学习的。
包括徐达那些人都是如此。
“臣遵命!”顾廷烨躬身道。
赵睿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他若是拒绝,必然会让赵睿失望,以后也不会重用他了。
这时,一个内侍匆匆走来,在亭子外行礼道:“禀殿下,人已经到齐了。”
“走吧,随孤去见见那些新科士子。”赵睿微笑道。
他领着顾廷烨和齐衡,一路来到东宫大殿。
东宫大殿不算小,可此时站着九十八个新科进士,也稍显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