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定下,接下来只需要揭开糊名,再把誊抄的答卷和原本的答卷进行对照。
这也是为了防止誊抄答卷的时候,有错误的地方。
古代科举极其严格,答卷不能有任何涂改,且不能有错别字。
否则即便答的再好,依旧会被淘汰。
历年科举不是没有考生答卷中出现错别字,但是负责誊抄的人,本能的给写成了正确的字。
不过这些收尾工作,仅仅花了几天就完成了。
…………
四月初三,会试正式放榜。
这一天,礼部贡院附近的街道上,出现许多禁军士卒维护秩序。
会试光是参与的考生就有上万,放榜之日,这些考生几乎都会亲自来看榜。
算上亲朋好友,随行的书童随从,还有一些凑热闹的百姓,不下十万人往礼部附近聚集。
一个不好,出现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放榜之日,朝廷都会出动禁军维护持续。
樊楼东楼三楼的一间包厢中,赵睿站在窗边,看着远处贡院外密集的人群,咂舌不已。
“都说每次会是都是汴京的一场盛会,如今亲眼见到,确实惊人。”
“是啊,只是这些人大多数都要失望而归。”齐衡叹息道。
赵睿闻言微笑侧头,道:“怎么,你没信心了?”
“臣从来也没想过自己一定能考中,天下博学之士如过江之鲫。这次会试期间,许多参考的学子在汴京扬名,流传出的文章臣也都拜读过,其才学臣怕这辈子都难以比拟。”
齐衡神色认真道:“可臣将来还是想试试,不想靠祖宗馀荫。”
“哈哈有志气!”
赵睿拍了拍齐衡的肩膀,意有所指道:“若是天下官宦子弟都如你这般,大宋何愁不兴。”
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吴大娘子带梁晗去盛家做客,当时梁晗夸赞齐衡能忍受读书之苦,言自己没有那个心气,只能等待荫封了。
说话时神色淡然,没有任何因为靠祖宗馀荫的不好意思。
之所以如此,除了荫封如仕和科举入仕区别不大外,未必没有大多官宦子弟都是这种想法的原因。
真要算起来,齐衡才属于另类,梁晗自然不会不好意思。
虽说父皇对荫封的官员做出了一定的限制,规定荫封入仕的官员,需要经过一定的考核,杜绝一些不学无术的公子哥。
还增加了荫封入仕官员的考评年限。
科举入仕的官员三年一考评,而荫封入师的官员则是四年。
但这些规定能抹平他们家族带来的优势么?
赵睿觉得很难。
做官还是要讲究背景的,考评只是决定能否升迁,而不是必定升迁。
没有背景的三年又三年,一直得不到升迁都很正常。
又背景的虽然因为荫封的原因,需要四年才能升迁一次,可人家到了就能升迁。
虽说朝中真正的高官,几乎很少有荫封入仕的,但中层荫封入仕的官员就太多了。
齐衡并不知道赵睿心中所想,闻言涩然道:“殿下谬赞了,臣能不能考中还很难说呢。”
“你不能和这次会试比。”
赵睿微笑道:“这次会试涌现出的人才千古少有。”
他虽然对宋史不是很了解,但关于千年龙虎榜还是非常了解的。
龙虎榜是对会试放榜的榜单的称呼。
因为会试放榜皆在寅日(虎)和辰日(龙)这两日,因此被称为龙虎榜。
而这一届龙虎榜,有24人加载宋史,其中有九位最后官至宰相,唐宋八大家中的四人都在榜上。
除此外还有两位理学的奠基人。
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中,只有王安石和龙虎榜没有什么关系。
另外五个人,四个在榜,另一个则是这次会试的主考官。
历史上科举选士持续了上千年,唯有唐朝韩愈参加的那些科举,能够勉强相媲美了。
齐衡闻言有些惊讶,每次科举都涌现出不少人才,他到底年纪还小,并没有感受到这次会试和以前的有什么区别。
但赵睿却评价这次会试涌现的人才千古少有。
他很好奇,赵睿为何会做出这种评价。
可赵睿却没有解释的意思,面带微笑的看着贡院龙虎榜的方向。
父皇在位期间这些人才很难发挥出才能,这些可都是他未来的班底。
但赵睿不打算让这些人按照原有轨迹去发展,他要把这些人一网打尽,好好调教一番。
人才太多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
文人相轻,特别是在大宋这种文风鼎盛的时期。
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多少都有些傲气。
如今这些人只是初出茅庐,很多思想观念尚为形成,只有此时对他们形成影响,将来用的才顺手。
否则等他们将来思想成型,身居高位的时候,各自有各自的思想主张,才能光用内斗上了。
赵睿这些年想了很多,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若是想解决大宋积弊,别的都是次要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从思想上变革,才能真正解决积弊。
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
那些守旧派虽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反对变革。
但他们的理由却冠冕堂皇,用各种大道理来掩盖自己的私心。
你和他们讲利弊,他们就和你讲祖宗之法。
你和他们讲祖宗之法,他们就和你讲圣人之言。
这种东西争论起来永远没有个结果。
但儒家思想本身就具有包容性的,像后来出现的程朱理学和心学,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所创建的。
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儒家思想更深层次的解读。
只是这种解读得到了推广和认同,才成为了儒家思想下的一个学说。
赵睿没有能力构建一个这样的学说思想出来,但这次龙虎榜有许多人才,以他们为班底,构建一个思想体系来推广,还是很有可能的。
只要这套思想被广泛认同,成为主流。
到时候看那些官员还如何用什么来约束他。
汉朝罢黜百家后,历朝历代把儒家的地位推的太高了。
却忘了对于统治者来说,儒家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工具。
但他们却失去了对这个工具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