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知否当皇子 > 第23章 赵睿的目的

第23章 赵睿的目的(1 / 1)

只是这话赵睿不敢说,而是故作沉吟了一会,说道:“父皇,近两年老师一直在教儿臣《史记》,通过学史,儿臣产生了一个疑惑。”

“什么疑惑?”官家问道。

“都说君权神授,可为何史书上记录的王朝更迭,都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呢?

儿臣不禁疑问,君权究竟是神授,还是民授呢?”赵睿说道。

若是别人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官家即便性子宽仁,也会大发雷霆。

但赵睿是他儿子,将来要继承皇位。

什么君权神授糊弄百姓还行,却没有必要糊弄自己的儿子。

不过他也不可能直接否定君权神授的说法,沉默了一会问道:“那你想明白了么?”

赵睿微笑道:“儿臣翻阅典籍史书,苦思冥想后,总算明白了。

天子的权力是一部分人的意志体现,而这部分人的意志,就是所谓的民心。”

官家不置可否,而是问道:“为何突然说这个?”

“父皇不是生气百官之前以祖宗之法不可变阻止变法,此时对于有人上数改变祖宗之法,却没人反对么?”

赵睿微笑道:“儿臣说的这些,就是在解释这其中的原因。”

“继续说。”

官家淡淡道:“朕倒是想听听这其中有什么关系。”

“皇权来自于天下人的意志,但皇帝不可能亲自治理万民,要想治理好天下,就需要依靠官员。

而官员治理一方,又需要依靠当地的地主乡绅。”

赵睿顿了顿,说道:“这就导致一些皇帝误认为,只要天下官员和地主乡绅心向朝廷,就能使天下稳定。

于是便会给官员和地主乡绅优待,想以此换得他们的忠心。

然而人都是有私心的,地主豪强和官员无论得到多少优待,都不会满足,只会想要的更多。

儿臣将这些人称为既得利益者。

他们阻止变法,除了少数人是迂腐守旧,多数人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因此他们不会去考虑祖宗之法的好坏和对错。

可当对他们利益没有影响时,他们就会考虑这些了。

并非说他们没有公心,而是他们的公心要排在私心之后,只有对他们的利益没有影响时,才会以公心来看待事情。”

官家不得不承认,赵睿这套说辞虽然不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他想要变法,包括后面取消变法,又何尝不是私心的体现?

变法的目的是为了赵家天下的长久。

取消变法也是因为他感受到坚持下去,会动摇自己的统治。

要说既得利益者,皇家才是天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因此官家沉默了许久,欣慰笑道:“你有这种思考,父皇很欣慰,只是还是太过片面了。”

赵睿自然知道自己刚刚那套说辞,存在很多问题。

既然皇权是天下人意志的体现,那么王朝更迭之时,为何不是天下人共同选出新君?

而是通过诸候争霸,大浪淘沙,最终完成一统呢?

权力本身就是个很复杂的东西。

但他说这些却是有他的目的的。

“这些是儿臣一开始的想法。”

赵睿说道:“后来儿臣又开始思考,若是皇权是天下人意志的体现,那为何不是出现昏君,就改朝换代呢?

基于此儿臣得出一个结论,皇权确实是天下人意志的体现,但维护皇权的却是军队。

因为皇帝掌握了军队,即便违背了天下人的意志,依旧能掌握皇权。

而历朝历代亡国无不是皇帝对军队失去了掌控力,亦或者对军队缺少重视,导致军队内部混乱,战力低下。

如此别说稳固皇权了,就连叛乱都难以平定,焉能不亡国?”

“你是想让朕重用武将?”

官家冷冷道:“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赵睿破坏他给李家尚公主,他虽然生气,却也仅仅是生气罢了。

可赵睿有打破重文轻武的格局,那他真要考虑考虑,赵睿是否适合当大宋的继承人了。

当然了,那是在他有选择的情况下。

若是没有别的子嗣,即便赵睿有这种想法,他也只能把皇位传给赵睿。

“儿臣并没有想改变重文轻武之格局的意思。”

赵睿说道:“儿臣也不觉得重文轻武有什么错,只是轻武可以,但不能轻军。”

他这话半真半假,他确实认同重文轻武没错,但这指的是太祖时期。

有人说太祖是因为吸取唐朝藩政割据的教训,加之自己得位不正,这才打压武将。

赵睿觉得这种观点有点太片面了。

太祖曾说过,我宁可天下文官都贪污,也胜过武将造反。

这句话的本意并非忌惮武将造反。

而是他见过五代十国时期有多混乱。

五代十国可以说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整个五十三年间,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这种大王旗的变换频率,千古以来所未曾见。

而在五代十国时期,最常见的便是屠城。

长久的混乱,让人们忘了忠义为何物。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这算是五代十国时期,大多数武将内心的写照了。

武将反叛倒戈,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三国时期,曹操喜欢关羽,就是因为他的忠义。

当时也是诸候混战,但战败的武将,即便投降也大多要脸。

事后得等诸候礼贤下士,然后才投降。

更是有许多人宁死不降。

可这在五代十国时期,是非常罕见的。

太祖想要重塑礼义道德,轻武是必然的。

而重塑礼义道德,自然需要重文。

不否认他也存在私心,但要想重新构建秩序,就不得不这么做。

只是后面皇帝给当成国策了,一直执行下来,导致文官一家独大。

自古以来,文武相轻。文官都一家独大了,自然会打压武将。

这不完全关乎利益,在很多文人眼里本身就反对战争手段,认为政治和谋略胜过战争。

毕竟兵法里不都说了么,上兵伐谋。

这是思想和观念上的差异。

但轻武和轻兵是两码事,大宋军事薄弱,和武备松弛也有很大关系。

勤修武备,加强对军队的训练。

将来自己继位后,再改变文领导武的局面,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解决边患问题。

这才是赵睿和父皇说这些的目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足球小将,今川不息 轮回乐园:我就做个菜也算违规? 高武校长有点狂,离谱校规震八方 超神:开局力量之王龙炎模板! 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 我在凡人百炼成仙 穿成穷书生,我连中三元杀穿朝堂 斗罗:绝世之日月圣帝 同时穿越:开局全躺平 长青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