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知否当皇子 > 第24章 太子妃?

第24章 太子妃?(1 / 1)

官家不置可否,说道:“记住你答应朕的,要善待李家。时辰不早了,去资善堂上课吧。”

赵睿张了张嘴,尤豫后,道:“是,儿臣告退!”

退到门口,赵睿正要转身离开时,又停了下来。

“父皇,下次休沐儿臣想出宫去城外看看。”

“去城外?”

官家闻言眉头微皱,在汴京城内他并不担心赵睿的安全。

可要是大张旗鼓出城劳命伤财,微服私访,安全又没有保障。

“儿臣乃是皇子,若生于深宫,长于深宫。将来岂不是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一样?”

官家闻言尤豫了片刻,道:“你说的有道理,朕准了。不过你不能离开汴京三十里外。”

晋惠帝司马衷,因为民间出现饥荒,大臣上书禀报,有许多百姓饿死。

司马衷则问:“何不食肉糜。”

因此被人称做傻子皇帝,可官家知道,司马衷并不是傻子,只是一直在宫中,缺乏对常识的了解。

肉糜其实就是肉粥而已,对皇帝来说也不算什么好东西。

这就好比普通百姓会觉得皇帝都是用金锄头种地一样。

他把赵睿当成储君培养,若是赵睿说别的理由,他未必会在意。

可赵睿拿晋惠帝做例子,他就不得不考虑了。

赵睿见父皇答应,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目送赵睿离去,官家陷入了沉思。

赵睿说的他虽然不全部认同,但皇权是靠军队维护的,这一点他还是很认同的。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无论又再多的人才支持,军队都是基本盘。

皇帝夺得天下,靠的就是军队。

而太祖皇帝创建大宋,是因为他多得人心么?

并不是如此,而是得到了军队的支持,这才能夺了周家天下。

皇权稳固自然也要依赖军队,因此重文轻武的国策并没有错。

只有削弱武将在军中的影响力,军队才能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

如今虽然是枢密院掌管调兵,可枢密院对兵马调动,都需要请示他这个官家才行。

不过赵睿的话还是给他提了个醒,官家沉默许久吩咐道:“来人,召英国公觐见。”

赵睿并不知道父皇的想法,在乘坐步辇去资善堂的路上,他心里有些烦躁。

他本想通过潜移默化,来改变父皇的一些想法和观念。

不求父皇能象当年那般,再次实行变法,也要通过一些举措,让大宋朝好的方向去发展。

如此等将来自己继位,做一些事的时候也会轻松些。

可父皇的态度让他彻底死心了。

若只是如此,他也未必会如此烦躁。

父皇刚刚一再叮嘱他将来要善待李家,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

最开始他以为父皇想把姐姐嫁入李家,只是单纯的想抬高李家的门第。

如今他已经可以确定,父皇做的一切是为了保护李家。

就上次他看到的那些关于李家的情报,李家灭族都够了。

就算本朝不杀士大夫,那些罪名抄家流放也足够了。

父皇知道生母是李氏,但他从出生开始,皇族的玉牒中记录的却是刘太后所出。

后面父皇追封生母为皇后,却并未改变玉牒中的记录。

因此严格来说李家不算外戚。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种话听听就可以了。

大宋连士大夫都不杀,更何况是外戚了。

强如李世民,儿子造反只是软禁。

朱元璋那么痛恨贪官,他一些儿子做的破事比贪官更恶劣,也没见他直接处死。

李家尚公主,以大宋的礼制,就等于是拥有了免死令牌。

由此可见,父皇是知道李家所做之事,担心后面的皇帝追究,这才在不顾礼法,想把福康公尚给李玮。

若是没有这些事,将来他继位也不会亏待李家。

父皇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不过要动李家,只能等父皇百年之后了。

……

随着早朝结束,朝堂上发生的事很快便传扬开来。

其实这也是早朝几乎不会商议国家大事的原因。

参与早朝的人太多了,消息很难隐瞒。

一些事情还没商议出个结果,都已经闹的人尽皆知了。

汴京作为大宋政治中心,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无事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便是谈论朝政。

一时间,驸马升行这项制度,该不该废除,便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风向非常一致,不管是百姓还是读书人,都认为应该取消。

从汉朝实行以孝治国开始,孝字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等从那些读书人口中了解驸马升行的详细规则后,百姓一片哗然。

让儿子和父母同辈,称父母为兄嫂,简直离了个大谱。

这种议论发酵几日,官家也顶不住舆论压力,最终下旨废除了驸马升行这个制度。

消息传出,赢的一片赞赏。

事实上官家废除与否,和普通百姓关系不大。

他们议论归议论,可就算官家坚持不废除,百姓们一样该吃吃该喝喝。

可当官家真的废除后,他们反而生出一中自己参与其中,与有荣焉的感觉。

于是当那些读书人都在夸赞官家圣明之时,百姓也都跟着夸赞。

官家得知这些,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高兴。

这些年他轻赋税,薄徭役,勤政节俭,虽然也没少受称赞。

可真正夸赞他的,都是官员。百姓对他的夸赞其实不多。

毕竟再好的政策,落到百姓头上也要被打折扣。

百姓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实际的好处,又怎么会夸赞。

如今以另类的方式得到百姓的夸赞,虽然只是汴京一地,却也让官家很欣慰了。

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福康公主的婚事。

之前他故意拖着,如今福康公主已经十九岁了,过了年就二十了。

婚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可官家让宗人府从勋爵官宦人家挑选合适的,宗人府报上来的人,他却没有一个满意的。

一般来说,男子若不是因为守孝,大多都在十八九岁成婚。

而婚事也不是临时才定下的,也就是说比福康公主公主年纪稍大的都已经成婚了。

即便年纪相仿的,也都定了亲事。

剩下的歪瓜裂枣,官家又看不上。

虽说官家故意拖着福康公主的婚事,是为了尚公主给李家。

但官家对于这个长女还是很喜欢的。

他的子嗣大多夭折,福康公主是他的长女,自然有很深的感情。

于是官家大手一挥,命礼部和宗人府一同,替公主选驸马。

赵睿得知这个消息,也很是无语。

不过他来不及关心这个,因为曹皇后告诉他,父皇已经替他选好了妃子。

只等年后册封太子后,便会公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小马宝莉:拒绝,逃避 大唐剑圣录 四合院:狗叔棺材板动了 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 锦心绣首:盲世子的替嫁娇妻 所行之处:鲸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综影视之系统007的穿越之旅 上古神工之术之傀儡天工 南瞻修仙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