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慧、启兰、启芳在苏姑姑的目光下,都不自觉地紧张起来,下意识地挺首了背,收敛了神色,不敢有丝毫失礼。
她们能感觉到,这位姑姑和她们以前见过的所有夫人、小姐都不一样。
苏姑姑这才展开周山长的信,快速浏览了一遍。
她看完信,脸上并无太多表情,只是抬眼看向陈禾,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天然的疏离感:
“山长信中说,陈大人欲为家中三位女弟子寻一师长,学习文书、礼仪、理事之道?”
“正是。”陈禾态度恭敬,“晚辈深知姑姑学识渊博,见识非凡。这几个孩子虽出身微寒,但皆聪慧好学,心地纯良。
晚辈不敢奢求她们能学到姑姑万一,只盼能得姑姑指点一二,使她们明事理,知进退,未来无论身处何境,皆能自立自强,不负此生。”
他这话说得诚恳,并未因对方是女子而有丝毫轻视,反而充满了尊重。
苏姑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
她打量了一下陈禾,又看了看虽然紧张却努力保持镇定、眼神清正的三个女孩,沉默了片刻。
她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老身离宫多年,所学不过是些伺候人的微末伎俩,恐难当陈大人厚望。
陈禾却道:“姑姑过谦了。宫中女官,执掌文书,协理六宫,明礼仪,通庶务,识人心,此等才学见识,岂是微末伎俩?
晚辈虽不才,亦知女子若有才德,其光芒绝不逊于男子。只恨世间能给女子施展才华的机会太少。
晚辈别无他求,只愿她们能多学一些,眼界更开阔一些,未来便多一分选择的余地。”
他这番话,说得苏姑姑神色微动。
她深宫沉浮多年,见过太多女子身不由己,也深知女子有才无处施展的苦闷。
陈禾一个男子,能有此见识和胸襟,实属难得。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启慧三人,这次看得更加仔细。
“你们三个,上前来。”苏姑姑开口道。
启慧三人依言上前,规规矩矩地站好。
“可曾读过什么书?”
“平日都做些什么?”
“对未来,可有什么想法?”
她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语气并不严厉,却自有一种让人不敢敷衍的力量。
启慧代表回答,声音虽有些紧张,但条理清晰,说了她们读过《女诫》、《千字文》,也跟陈禾学过算数和记账,在杭州时还帮忙管理过安济坊。
说到未来,她们有些茫然,只说想跟着先生,帮忙做事。
苏姑姑听完,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根基尚可,心性也算纯正。”
她沉吟片刻,终于对陈禾说道:“陈大人一片苦心,老身感佩。既然山长亲自推荐,这三个孩子,老身便暂且留下,试教一段时日。
若她们能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老身自当尽力。若是不成,也请陈大人莫要怪罪。”
陈禾闻言大喜,立刻起身郑重一揖:“多谢姑姑!能得姑姑教诲,是她们天大的福分!日后但有吩咐,晚辈无有不从!”
事情就此定下。
三个女孩正式拜了苏姑姑为师,约定每旬日来学习三日,食宿亦可安排在苏姑姑家中,以便专心受教。
离开苏姑姑清雅的小院,陈禾心情颇为舒畅。
他看了一眼身边因为拜得名师而既兴奋又有些忐忑的三个女孩,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隐隐感觉到,这位苏姑姑,或许真的能为启慧她们开启一扇通往完全不同世界的大门。
宋代的女官体系,虽不如男子科举那般道路宽广,但也绝非仅限于后宫伺候。
若她们真能学有所成,将来或许能凭借才学,在宫廷、王府乃至某些特定的官府机构中,谋得一席之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尊严。
这,或许比他最初设想的,仅仅让她们识文断字、帮忙打理产业,要好上太多。
时光如流水,在陈禾丁忧守制的日子里平静而充实地流淌。
转眼间,秋去冬来,汴京郊外落下了第一场雪,将田野和屋舍装点得银装素裹。
青砖大宅内却因一群年轻人的存在,显得暖意融融,生机勃勃。
每日清晨,天还未亮透,启明和启文便己起身,在厢房内点灯晨读。
琅琅书声穿透清冷的空气,与院子里启武和韩队正等人练武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乐章。
陈禾也习惯早起,或在书房处理一些私人信件,主要是与边关旧部、杭州故交以及京中如李青山等人的通信,或在校场上活动筋骨,温习雷教头教授的基础拳脚。
用过早饭后,启明、启文、启真、启善西人便会结伴前往清源书院。
他们穿着厚实的棉袍,提着书篮,踏着积雪,身影坚定。
书院的生活规律而充实,甲班的学业压力不小,但启明启文基础扎实,又能互相砥砺,进步显著;
启真启善在乙班也毫不松懈,努力追赶着兄长的脚步。
启武则独自前往崇武书院。
那里的训练更为艰苦,除了文化课,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骑射、器械、力量训练和兵法推演上。
石山长对他颇为严格,但也时常私下指点,启武虽然常常累得回来倒头就睡,但眼神中的锐气和身手的进步却是肉眼可见。
最让陈禾挂心也最让他惊喜的,是前往苏姑姑处学习的三个女孩。
每旬三日,启慧、启兰、启芳会带着简单的行李,前往城南那座清雅小院。
苏姑姑的教学方式与书院截然不同,极为严格,甚至可称得上严苛。
她们不仅要学习更深奥的经文,练习更为优雅繁复的礼仪规范,还要学习宫中文书格式、账目管理、药材辨识、甚至简单的医理。
苏姑姑要求她们站坐行走皆有尺规,言谈举止必须得体,心思更要缜密。
起初,三个女孩很不适应。
启兰因为一个行礼的角度不够标准,被罚在院中站了半个时辰;
启芳因为算错一笔账目,被要求重新核算十遍;
就连最为沉稳的启慧,也曾因在回答问题时多了一丝犹豫,而被苏姑姑平静却锐利的目光看得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