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教头话语不多,但要求极为严苛。
每日下午,后院靠墙开辟出的小演武场便成了雷教头的天下。
教学从最基础的站桩、马步开始,纠正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角度和发力方式。“力从地起,发于腰,贯于梢!”
雷教头的声音洪亮而具穿透力,“你们以前那些野路子,对付地痞流氓或许够用,上了战场,或者应对武举考核,破绽百出!”
启武自然是如鱼得水,练得最为刻苦,常常汗流浃背也不肯休息。
启善虽然志不在此,但也被要求强身健体,跟着练习基础拳脚。
令人意外的是,启明和启文在完成文课学业后,也会过来活动筋骨。
陈禾认为,文人亦需有健全体魄,方能承担繁重政务,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就连启慧、启兰、启芳三个女孩子,在料理完安济坊的事务后,也会过来旁观,有时甚至会在雷教头的指导下,练习一些简单的防身术和舒展筋骨的功法。
雷教头起初有些犹豫,觉得女子习武不成体统,但陈禾坚持:“乱世飘萍,女子有自保之力,并非坏事。”
雷教头见知府大人态度坚决,也就依言教授,只是对女孩们的要求温和许多。
最让人瞩目的,是陈禾自己。
只要下午没有紧急公务,他必定会出现在演武场,换上一身利落的短打衣衫,和启字辈的孩子们一起,跟着雷教头学习。
他放下知府的架子,从最基本的弓步、冲拳学起,动作一丝不苟。
虽然年纪己过最佳习武时期,筋骨僵硬,但他悟性高,肯吃苦,进步反而比一些年轻人还快。
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他也毫不在意,常常和启武切磋招式,或向雷教头请教发力技巧。
这一幕,常常让路过演武场的府衙胥吏们看得啧啧称奇。
他们何曾见过堂堂知府大人如此“不修边幅”地与下属、甚至可以说是弟子们一起摸爬滚打?
不过想想,这位知府在边关待了三年,听说也是亲自领兵上战场了,这种程度想想也不足为奇了。
陈禾用行动表明,学习与提升,无关年龄地位,乃终身之事。
文武两位先生的到来,让府衙后院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紧凑而规律。
清晨是朗朗书声,午后是演武场上的呼喝与汗水,傍晚则是各自处理事务或温习功课的时间。
陈禾如同一个严格而又充满期待的家长,为这群年轻人规划着未来的蓝图。
偶尔,在晚膳桌上,大家会交流一天所学。
启文会兴奋地讲述周举人今天讲解的某个经义难点,启武则会比划着新学的拳法招式,启慧可能会分享安济坊绣娘们新琢磨出的花样带来的好评,启善则嘀咕着如何将《论语》中的“信”字用于商铺经营气氛热烈而融洽。
陈禾通常只是微笑着聆听,偶尔插话点评或引导。
他看着这些在他羽翼下逐渐丰满起来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或许没有自己的血脉子嗣,但这些孩子,每一个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期望。
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己超越了简单的上下级或师徒,更像是一个紧密的、相互扶持的大家庭。
外界关于他为何不婚不育、倾力培养外人的议论,他有所耳闻,却一笑置之。
在他看来,传承并非只有血脉一种方式。
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才,使他们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这比延续一姓之香火,意义更为深远。
至于“养不熟”的担忧,他更是不屑一顾。
他以诚心待人,教他们道理,给他们前程,若真有人将来背信弃义,那也只能说明他陈禾识人不明,但绝不会因此改变他培养人才的本心。
杭州的秋天,是一年中最宜人的时节。
天高云淡,桂子飘香,钱塘江水平静地流向大海,堤坝工程也己顺利竣工,抵御了几场秋汛,证明其坚固可靠。
府衙后院的学业和训练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启明、启文的学问日益精进,启武的武艺在雷教头的调教下也渐入佳境,安济坊在启慧等人的打理下运转良好,甚至开始有了盈余。
一切似乎都沿着既定的轨道,平稳而充满希望地向前发展。
然而,这份顺遂被一封从汴京郊外快马加鞭送来的信打破了。
信是张里正写来的,内容简短却沉重:
陈禾名义上的过继祖父,陈太公,己于前几日安然离世。
老人家年事己高,算是寿终正寝,丧事由族里和张里正帮着操办了。
随信附上的,还有清源书院周山长的一页短笺,叮嘱陈禾:
得知噩耗,务必立刻上书朝廷,陈情丁忧。
虽非血亲,但过继之名分早定,礼法不可废。
如今朝中盯着他的人不少,万不可在此事上授人以柄,以免被有心人大做文章,影响前程。
捏着薄薄的信纸,陈禾站在书房的窗前,久久不语。
窗外秋色正好,几片梧桐叶悠悠飘落。
他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复杂的、难以名状的怅然。
陈太公,这位名义上的祖父,在他的生命中,其实更像一个模糊而遥远的符号。
当年若非张里正相助,将他过继给这位孤寡老人,他可能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他对太公是心存感激的。
但现实是,那些年他为了生计和学业奔波劳碌,与太公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大抵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匆匆见上一面。
太公话不多,总是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他和张里正说话,浑浊的眼睛里带着些许欣慰。
桌上常年供着他早逝独子的灵位,那是老人一生的痛。
即便后来陈禾高中探花,外放为官,声名鹊起,太公也从未借此向他要求过什么,甚至连书信都极少,仿佛生怕给他添一丝麻烦。
陈禾的脑海中,闪过几个零碎的画面:寒冬里,太公将舍不得吃的饴糖塞进他冻得通红的手心;
考完试出来,看到太公拄着拐杖,坚持站在张里正身边,在拥挤的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
这些片段遥远而模糊,却在此刻变得异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