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90激涌年代 > 第9章 正式发表!首笔稿费

第9章 正式发表!首笔稿费(1 / 1)

当远在海岛的李牧因录取通知书一事而忧愁时,

本期《收获》杂志已经刊登了新人作家“胡说”的中短篇小说——《一地鸡毛》。

短短三天时间,迅速引爆国内文坛。

一开始是该期杂志卖脱销,多地报刊亭致电《收获》杂志社要求加印。

而将这波热潮进一步推高的标志是,见刊的第三天,中x青年报在最显眼的位置刊登了一篇关于《一地鸡毛》的书评。

标题为:在鸡毛蒜皮中反思庸常。

评论员是国内着名文史学家、文学评论家、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学术泰斗、京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加言先生。

该书评的大致内容如下:

《一地鸡毛》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是以非常简单、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对单位小夫妻的日常生活。

作家在本文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函告诉我们,生活固然充满了“鸡毛蒜皮”,但也正是这些锁碎,构成了真实而复杂的人生。它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但它提出了问题,引发思考。

单位虽然僵硬,但人,尤其是年轻人,如何从僵硬中活出灵活光彩的生活,是值得思考的。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年轻一代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身边的世界,并学会在鸡毛蒜皮的锁碎和庸常中,查找到生活的从容与智慧。

这是一部少见的佳作,将会成为“新写实小说”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此书评一出,瞬间在大江南北引起了巨大轰动,

一时间,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书评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沪市,《收获》杂志社。

编辑程阳新一踏进文联大厦,就听见同一栋办公大楼的职员们在讨论《一地鸡毛》,还有各种书评。

他心情愉快,不自觉哼起小曲,刚进编辑部,就有同事送上恭喜:

“程编辑,你又捡到一篇佳作啊,这期杂志卖疯了!《一地鸡毛》火了!”

程阳新拱拱手,“也是运气好,刚好是我审了这篇稿件。”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暗地里却感谢了苏同。

几周前,苏同特意提醒他关注这份从闽省海岛过来的投稿。

抢在其他编辑之前,《一地鸡毛》的稿件还没有送进编辑部,便被程阳新拿下了。

正巧这时楚主编也过来了,拍了拍程阳新的肩膀,祝贺道:

“阳新,巴老先生昨天还特意提了你,说你又帮杂志社挖掘到优秀的新人作家,社里已经讨论决定了,明年正式提你做副主编!”

程阳新听到此话,喜不自胜,当即豪迈道:

“感谢社里和各位同事厚爱,今天中午我请大伙到附近的绿杨村吃一顿!”

李牧又等了两天,还是没收到申旦大学录取通知的挂号信。

反倒是等来了另一封从沪市寄来的信件。

县邮局的派件员老张专程下乡,寻到收件地址,正巧李牧在家。

“胡先生家是这里吗?有一份申城过来的邮包。”

“我们家姓李,别不是找错人家了?”舅妈潘芸嘀咕道。

李牧一听是沪市来的邮件,赶紧上前核对了信息,寄件地址是沪市文联大厦,收件地址是他家没错。

“应该是《收获》杂志社发的。”李牧暗道。

“我就是胡先生,收件地址就是这里。”

“请在签收单上签字。”

李牧签收了邮包,想到迟迟没收到沪市录取通知,便向老张请教:“从沪市来的信件,都是县里邮局派人下乡派送吗?没有经过镇邮局?”

老张摇摇头,耐心解释道:

“你们镇上有邮局,一般都是派到镇上邮局的。而这份邮包应该比较重要,所以寄件人要求将邮包周转至县一级邮局时,派出专人投递,并要求本人签收,这个是额外收费的。”

原来是程阳新听苏同提到渔村较为偏僻,为了尽快将邮包送到作家手上,在寄信时多花了邮费,要求由收件地县级邮局进行专人派送。

李牧点点头,拆开邮包,里面是一个信封,还有一本样刊。

李牧打开信封,里面是一页信纸。

“尊敬的作家胡说:

您好!非常感谢您将优秀的稿件投给了《收获》杂志社。

您的小说《一地鸡毛》已被我社采用,并定于《收获》8月刊正式刊登,随附样刊一份。

为了彰显我社对优秀作家及优秀作品的尊重,我社将按目前行业最高稿酬标准,以千字40元的标准向您支付作品稿酬,本次稿酬共计1650元。

关于稿酬支付事宜,请您通过直线电话与我联系。

期待您的后续佳作。”

上面的署名是《收获》杂志社编辑程阳新,并留了直线电话。

次日。

李牧借了自行车骑去县里,去找高中生李牧玩得最好的哥们——徐志鹏。

这年头,要打个电话不容易。

镇上倒是有几户人家装了电话,但李牧都不熟悉。

也可以去邮局打电话,但总归不方便接听,没有个固定电话不好双线联系。所以李牧想到了徐志鹏家里去年刚装了电话。

徐志鹏原也是和李牧一个镇的,后来他爸妈在县里海鲜市场旁边开了家早餐店,生意做起来后,徐志鹏从高中开始就跟着搬到了县城,住在早餐铺里面。

李牧的自行车一停在徐家早餐铺前,眼尖的徐志鹏就跑上前来,热情招呼。

“你这家伙,考完试就没见你来县城逛过,怎么今天有空过来了?”徐志鹏作势擂了李牧一拳。

“老鹏,我记得你们家安了电话?”

“去年装的,你要打电话吗?”

“恩。借你家电话用用。”

“没问题,就在早餐铺里。”

李牧坐到电话旁,拨打了程阳新留的电话号码。

响了三声,对面接了。

“喂,这里是《收获》杂志社,您哪位?”

“我找程阳新编辑,我是胡说。”

接线员一听来电话的人竟是近期横空出世的新作家胡说,按耐住激动,换成敬语:

“胡老师您别挂断,我现在去喊程编辑。”

程阳新正在编辑部和同事讨论稿件修改,一听是作家胡说的来电,赶忙跑去接听。

编辑部的同事们对胡说这位新作家不可谓不好奇,一位女编辑更是直接拉住接线员,打听道:“哎,你接线的时候,有听出来这位作家是男是女?”

“听上去应该是男性。”

“我就说胡说肯定是位男作家,你看对吧?”另一名男编辑拍手道。

“看来应该是30岁上下,估计已婚。不然很难用平实的语言将婚姻中这些锁碎的细节写得如此深刻。”那名女编辑补充道,这也是编辑部中大部分人的猜测。

“可是那人的声音听上去很年轻,象是个大学生,也可能是高中生。”

“怎么可能?”

“”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美好人生从离婚开始 文豪1979:人民文学家 荒岛求生美女投怀送抱 随母改嫁换新爹,拖油瓶成了团宠 星辰剑神 医路青云:从小医生到权力之巅! 唱歌被告侵权?反手收回版权! 童话:我开始了公主们的游戏 为你入狱,你却提离婚 高玩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