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李水贵家中。
李水贵是镇里的二把手,说起来,他也是李家村的,自从吃上公家饭,他们全家便从村里搬到了镇上。
李水贵有个儿子,李穆杰,与李牧同岁,两人小学时还是同班。
此刻,李水贵手上拿着一封挂号信,正在思索着。
这里面是李牧的录取通知书。
李水贵为此已经筹谋了很久。
正是因为早有准备,这原本应该送到李牧家中的通知书,被截胡到了他手上。
李水贵早在高考前便已经打点好镇上邮局的几位工作人员,只要是跟李牧录取通知有关的信件,第一时间送到他这。
在他的计划中,截胡到李牧的录取通知书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到目前为止,还算顺利。
李水贵略一挣扎,最终还是拆开了信封。
“竟然是申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李水贵大惊失色。
京华和申旦,这两所高校的名头,如雷贯耳,他怎会不知?
要知道,在这偏远海岛上,建国以来从未有人考上过国内这两所顶尖学府。
谁曾想,他竟然截胡到这样一封录取通知。
一时之间,李水贵陷入了很深的纠结中。
他专门去了解过李牧高中阶段的成绩,原本以为李牧会被省内的集英大学或者师范大学录取,这样的话,让他儿子李穆杰顶替李牧去读大学,要好操作得多。
可现在李牧被竟然被申旦大学录取,这也意味着,如果计划继续实施,那么风险将增大数倍不止。
当然,如果自己的儿子真的能够成功顶替李牧上申旦大学,那么将来的收益也是无穷的。
李水贵思量良久,最终把儿子喊了进来。
“这是李牧的录取通知,你看看。”
李穆杰接过,扫了一眼便惊呼出声:
“他竟然考上了申旦!”
“不对,是我也能上申旦了?”
李穆杰早已经知道李水贵的计划,他不仅对李牧这个小学同学没有丝毫愧疚之心,反而十分期待能够真正顶替李牧去上大学。
“爸,这事要是成了,我就能上申旦大学了!我要去申城!”
看着儿子兴奋的神情,李水贵的脸色愈发凝重。
“孩子,要不这次就算了吧,明年阿爸再帮你物色其他合适的人选。”
李穆杰吃惊地问道:
“爸,为什么?我们不是已经都打点好了吗?这录取通知书也已经到了我们手里。”
李水贵父子早有准备,李穆杰甚至在年初就已经去派出所改了名。
这个年代,户籍人口信息都是以纸质形式在各个派出所存储,这也给了有心人一定的操作空间。
“这事情,风险太大了!况且,你的水平自己清楚,真要顶替去了申旦大学,你能不能顺利毕业也是个问题!”
李水贵在为儿子的前程筹谋,但也还能保持住理性。
“爸,这李牧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没爹没娘,严格来说,他的户籍登记都能找出来问题。明年怎么可能再有比他更合适的人?”
“爸,你就帮儿子这一次吧!我保证去了大学一定好好用功,将来你儿子就是申旦大学毕业,前途无量啊!以后必能光宗耀祖!”
李穆杰畅想着考上申旦以后的人生,眼中甚至生出了几分癫狂!
父子俩对视良久。
最终。
李水贵深深叹了一口气,还是答应计划继续,他也是在赌。
赌李牧就是个没爹没娘,无权无势的孩子,赌他们家在这小地方能够吃下这块肉!
“后面把那孩子安排到县里的水产厂做个长工,也算是多少弥补他一些了。”这些都在李水贵的整个计划里。
既然决定要做,李水贵肯定希望万无一失。
半小时后,李水贵提着厚礼出门打点。
与此同时。
今天上午刚拿到李牧成绩单的老王,下午专程下乡了,要去李牧家里进行家访。
说起来,老王已经七八年没有家访过了。在他看来,小学初中的老师家访就够了,高中老师没什么必要家访。
当然,李牧的高考成绩这么突出,自然值得他特事特办。
李牧本想明天再去趟县里打探下情况,没想到老王竟然来了。
这时候,李牧知道他肯定考得不错!不然老王不会亲自过来的。
“王老师,喝茶啊!”
李光州一听是李牧的高中班主任,专门拿出珍藏的好茶来招待。
老王接过李光州递来的茶,饮了一口,笑着道:“老爷子,恭喜,你孙子这次考了高分!698分!”
“那就是说能上大学了?”
李光州不太知道什么分数算高,只关心李牧能不能上大学。
“肯定能上!还能上国内最好的大学!这回啊,是光耀门楣了!”
李光州一听班主任都这么说了,知道孙子这次肯定考得非常好,于是乐呵呵地给老王斟了茶,“那也得感谢王老师您和学校的栽培啊,来,您喝茶。”
李牧得知高考总分考了698分,心中大定。
“老师,我想看看成绩单。”
“有,我就是专门过来给你送成绩单的。你前几天去学校还没有等到,今天上午刚送到学校的。”
李牧接过成绩单扫了几眼。
几个科目的成绩都算是正常发挥,语文反倒是接近了满分,估计是那篇作文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高度认可。
“我记得你报考了申旦大学?这两天有收到录取通知了吗?”老王问。
学校只能收到成绩单,是否被高校录取,最终得看考生有没有收到录取通知。
不过李牧这总分,肯定能过申旦的录取分数线。
“还没有。”
这也是李牧一直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申旦大学寄出的录取通知应该是挂号信,按照沪市的距离来估算时间,即使上周没到,这周也应该到了。
“那再等等吧,可能邮寄路上耽搁了。”
老王再寒喧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次日。
李牧到了镇邮局。
“您好,能不能帮我查查,近期一个月内,有没有我的信件。”
李牧向工作人员提供了姓名和收件地址。
奇怪的是,窗口上接待李牧的工作人员,看到信息后,便对旁边窗口的另一名工作人员使了眼色。
“要查邮件是吧?到我这个窗口来。”另一名工作人员朝李牧招呼道。
这名工作人员装模作样得翻了几本册子,象是在看邮件登记信息。
“不好意思,没查到你的邮件。要么你再等等吧。”
“那近期有没有从沪市过来的信件?”李牧追问道。
“说了没有就是没有,有信件我们肯定都会送的,你在这纠缠也没用,总不能给你无中生有变出来吧!”
“你问也问过了,查也查过了,快走吧。”
那名工作人员摆摆手,语气颇有些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