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知道苏同用的就是笔名。
毕竟他也是初来乍到,还是先套一层马甲再说。
“我想了个笔名,就叫‘胡说’。”
“胡说?有点意思。”
苏同也被李牧的笔名逗乐了,转头朝保姆陈姐说道:
“陈姐,你去二楼书房拿一本《收获》下来。”
陈姐应声而去,拿到杂志后递给苏同。
“这上面有投稿地址,这本你也带回去看看,这期有几篇中短篇小说都算不错。”
在苏同眼里,李牧有着超强的写作天赋,即使还没有正式发表小说,但已经算是他的同行了,看到有不错的文章顺便也分享出来。
“对了,听说你今年高考?报的哪个学校?”苏同关心道。
“小李说也想去申城读大学呢,要是真去申城该多好啊!”陈姐在旁边插了一嘴,她倒是听李牧说过报考了申旦大学,但陈姐觉得录上的希望不大,也就没提。
“我报的是申旦大学。”
“哦?你有把握?”
苏同见李牧点点头,倒是思索起来了。这个年代,申旦大学的含金量自不必说,要说从这偏远渔村考到申旦,可以说难度堪比登天。
但李牧所展现出来的风采,完全不象是一个渔村娃能有的,就是比起大城市里那些最优秀的年轻人也不遑多让,所以苏同反倒觉得李牧没准真能考上。
况且,李牧在写作方面天资不菲,即使高考没能考上申旦,将来未必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进入申旦大学深造。
思及此,苏同起了爱才之心,叫陈姐去取了一张名片来。
“你可知,我的人事关系已经转入申旦大学,明年也要去文学院任教?”
李牧自然知道苏同后来长期在申旦文学院工作,但具体哪一年到申旦去的倒不清楚。当然,即使知道他也会说不知道的,于是他摇了摇头。
“这上面有我在申城的地址和电话,将来你要是去了申城,可以再联系我。”
李牧接过苏同递过来的名片,起身道谢。
苏同点点头,上楼去了。
李牧同两人告辞,陈姐将李牧送到了别墅大门。
“小李,过几天我和苏老师要回申城去了,期待将来有机会我们再碰面。真的希望你能去申城,这是申城的特产,大白兔奶糖,留给你尝尝。”
说着,陈姐把手中提着的一袋子大白兔奶糖塞到李牧怀里。
大白兔在这年代算是稀罕物,李牧倒也没有推辞,主要是觉得嘴里淡得很,当个零嘴也好。
次日上午。
李牧通过舅舅李大勇借了辆自行车,骑去了县里邮局。
虽说镇上也有邮局点,但时效上肯定差了很多,李牧希望赶紧把稿件寄出。
县里邮局负责登记收件的是一位中年妇女,见人进来了,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公事公办地来了一句:“什么事?”
“您好,我来寄邮包。”
那工作人员瞅了眼李牧手里的包裹,问道:“寄到哪里?”
“沪市。”
“单子填一下。”
李牧接过邮单,填好后花了大价钱把稿件寄了出去。
就在工作人员收走邮包的那一刻,远在京城就读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的刘振云,正和旁人谈笑风生,却突然头一晕,跌倒在地,差点厥了过去。
众人赶忙将刘振云搀扶起来,他望着空中那片越飘越远的白云,莫名感到一阵心慌,似是这世界上有个无比重要的东西正离他而去。
第二天一早。
友人看到刘振云顶着个熊猫眼,神情悲怆,听说他一夜没睡,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把人拉到了学校旁边的中医诊所。
坐诊的中年医生先是望闻问切一番,沉吟许久,判断下来可能是心病。
“我先开两贴药,回去煎服即可。不过我倒是认识高人可以测命理算运势,你们这种情况,没准有奇效。可想试试?”
“这,靠谱吗?”朋友狐疑道。
中年医生低声说了几个名字,都是有头有脸的成功案例。
见友人说动了刘振云,诊所里便请来了一名身着褂衫,鹤发童颜的老者。
那老者见到刘振云后,略微思量,告诉他:“你这是碰到了煞星劫道,天相大运受到冲击,只能继续蛰伏,重新等待时机。”
“有什么解决办法?”陪同的朋友焦急问道。
“那是另外的价钱了。”
“老师傅,您就直言吧,成与不成,都看缘法。”旁人敲起边鼓。
“此事殊为不易,要想化解,起码得这个数。”
那老者伸手张开五指,朝他们示意。
五十?五百?
“难道是五千?”朋友惊叫。
“抢钱啊?告辞!”
刘振云拉着朋友走了。
日历翻到了八月。
苏同等人在7月底就离开海岛返回沪市了。
随着时间推移,李牧逐渐感到了不对劲。
按理说,高考成绩应该已经出来有些时日了,可是李牧至今未收到申旦大学的录取通知。
不应该啊?
李牧对于自身的水平有着绝对的自信,而且高考时发挥也不错。
又等了一周无果后,他专程跑去县一中,找班主任老王打探消息。
“王老师,高考成绩单是否下发到学校了?”
班主任一直在为这事忙活着,刚和在鹭城当老师的友人通过电话,
“据说全省的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一周多了,鹭城那边高中数日前已经收到考生成绩单,有些学生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不过我们海岛较为偏远,时间上可能还有更晚些。”
“那班上有其他同学收到录取通知了吗?”李牧问。
“倒是有一两位,都是省内的高校。沉思慧前天已经收到了鹭城大学的录取通知。”
班主任老王说着,突然想到李牧填报的志愿是申旦大学。
“虽然这个希望缈茫,但要是真能考上申旦,录取通知书估计也没有那么快,毕竟路途遥远。”老王宽慰道。
言下之意,便是让李牧再等等。
两天后。
这届的高考成绩单终于到了县一中。
班主任老王被一中校长专门叫到校长办公室,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
“王老师,今年高考,咱们学校文科可是出了一头真龙啊,总分698,这分数,恢复高考十馀年未有啊!”
“698?是哪位考生?”
老王被这突如而来的幸福砸晕了,他竟然带出了698分的考生?
天知道,他在县一中教了十几年书,文科高考总分最高的也就是600分左右。
这698分,可是伟大的教程成果啊!
“你看看吧。”一中校长将成绩单递给老王。
单子上的考生成绩并未按照分数高低排序,而是按照学号排序。
老王直接从总分栏那一列找到698分,再映射到考生姓名。
竟然真的是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