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日祥不知道的是,这种差别的来源就在于他不象是霍东俊那样,在构思故事之前就琢磨出题人的思路和考察意向。
霍东俊知道师父考的是导演能力,他故意没选哪种剧本很强但是不怎么展示导演能力的,因此他展现出来就是他作为导演讲故事和构思故事的全面能力
但是汪日祥不是,他脑子里想到了一个好玩的故事,就急吼吼的写下来了。结果就是,他这个故事好笑归好笑,精彩归精彩,但是展现出来的只是编剧能力非常好,导演能力完全没展示!
他的故事中,故事本身的文本决定了故事只要是个人拍出来就大差不差,来个大师能拍的更好么?跟个新人拍出来的其实也大差不差。
所以汪天林也只是看到了儿子的编剧能力,没看到导演能力,所以他才让汪日祥改好剧本,他自己来拍。
“日祥,你先出去,我有事跟阿俊说。”
突然间汪天林把儿子赶了出去。
汪日祥也就是日后的汪晶眼神古怪的看了看自己的老爹,以及旁边一脸无辜的霍东俊。
他突然有种自己明明是原配夫人,结果却转眼成了小三的感觉,怎么自己成外人了?
他不解的带着幽怨的眼神,恋恋不舍的出了门,但是不管是表情还是动作,都明显还是想赖在房间里,看看父亲是不是要教给霍东俊什么传说中的电影秘籍。
毕竟这年头流行的武侠小说都是这么写的。
但是,他亲爹还是在他赖赖唧唧的走出屋子后,狠心的关上了门。
而汪日祥看着木门被关上,坏笑了一下,立刻把耳朵贴到了木门上,想听听具体亲爹会跟“师兄”霍东俊说点啥。
“阿俊,师父要跟你商量一下你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师父我自己是不会再拍电影了,你也不用劝,这个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所以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三条路。
第一,跟师父我去无线台,拍电视剧入行。好处就是我时时刻刻可以手柄手的教你,坏处是电视剧跟电影比起来都是粗制滥造。
所以去电视台只能让你熟悉流程以及管理团队,但是对你电影上专业技能基本没有任何提升。
这是最稳妥,但是进展最慢的路。
第二,师父推荐你去嘉禾。嘉禾的好处,就是给钱大方。嘉禾的老板周文怀、何观昌当年都是邵氏的人,周文怀还是制片部经理,就是因为感觉到了邵氏小气,加之邵逸夫明显要把邵氏慢慢交给方谊华,他们才出来创建了嘉禾。
好处就是嘉禾缺人,而且公司处于上升期,老板敢投资敢给钱。李晓龙过去,哪怕没证明过自己,老板也敢给李晓龙开大价钱。
但是坏处也不是没有,就是李晓龙红的太快,而嘉禾创建没几年。他们70年才创立,然后马上就碰到了李晓龙。
现在公司所有资源都倾注在李晓龙身上,你要去了,老板能给你多少资源这不一定。有的老板会尝试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有的老板会努力保住现金奶牛。
但是至少这两年看来,嘉禾所有资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李晓龙身上,没见到他们捧新人。
这条路就是高风险,高回报,但是赌输了就要浪费好几年时间。
第三,就是去邵氏。
虽然邵氏给钱抠门,但是邵六哥还是懂电影的,方谊华也没有胡乱指手画脚。
哪怕邵氏现在有章彻、李汉祥等大导演抢走了大量资源,但是邵氏毕竟创建了几十年,资源足够多,足够你这样的新人一年拍那么一两部片子的。
所以邵氏相对稳妥的选择,缺点就是钱赚的不多。
当然,表面上还有第四条路,那就是投奔一个独立的小电影公司。但这只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路,实际上你这样的新人走不通……”
说着,汪天林大概解释了一下为啥不建议投奔小公司。
原来港岛的影视环境比较奇葩,大的电影公司或自己投资或许诺收编,收拢了不少的戏院。
象是邵氏就有自己的邵氏院线,一共在繁华地区有16家戏院。
而嘉禾创立之后,拉拢繁华地区的零散戏院,以加盟的方式快速的也创建了自己的院线。
市面上虽然还有零散独立运营的戏院,但是这些戏院完全没办法放映邵氏和嘉禾的片子!
小公司就只能去跟零散戏院谈?非也!小公司也可以把片子放到邵氏或者嘉禾院在线映,只要分钱就行。
但是结果就是小公司只能拿到3成左右的票房,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成本,一不小心就可能亏本。
但是大公司完全自己一条龙,象是邵氏甚至还有自己的胶片冲洗工厂,从演员到拍摄再到冲洗、上映,邵氏完全可以吃光一条产业链上所有的利润,所以邵氏不怕亏损。
一部戏投资一百万,票房也一百万,对小公司来说就是亏麻了,但是对邵氏来说,集团公司帐面是不亏的!
汪天林话音落下,他喝了一口茶,静静的等着徒弟做选择。
他并没有如同老一辈的父母或者师父那样,爹味十足的帮孩子选好未来的路。
他少年丧父,一直没有这种爹味很足的角色来限制他,他自己的成长经历里曾经是幻想过要是有个人不断的给自己建议,然后让自己选该多好。
霍东俊沉思着。别人都不知道大约一个月之后,李晓龙人就要没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去嘉禾更好?毕竟李晓龙没了,资源就空出来了,到时候应该就是谁有本事谁吃了?
但是……霍东俊想起来港岛影视圈历史上在李晓龙去世之后的那一阵混乱。
程龙都被抓着模仿李晓龙的风格硬拍了几部戏你敢信?整个港岛电影圈都在疯狂的找李晓龙的模仿者,只要是会武打新人演员,都免不了被抓去s李晓龙拍几部戏。
从这个角度来说,嘉禾在李晓龙死后,其实并不是倾注资源赶紧找下一个热点,而是疯狂的查找李晓龙的ser,呆板的尝试继续走李晓龙走出来的路?
那这样的话,霍东俊这样的新人过去,还是高风险高回报,但是万一输了就跟坐牢一样了!
搞不好他签个三年甚至五年合同,就要在那边坐牢三年五年,这不比杀了他更让他难受?
所以想了想之后,霍东俊还是决定去邵氏,至少是个保底的选项,至少风险没那么大,不至于坐牢。
“师父,我决定了,去邵氏。”
“好,那就去邵氏。这样,明早7点半,你来我家,咱们一起去找邵先生,我卖出这张老脸,加之你这个《海上大逃杀》的故事梗概,怎么都能让你先成为个编剧。只是可惜这个故事有些偏文艺,邵六爷不太喜欢这种,他更偏向于商业片。要是有个商业片倒是可以拼一下看看能不能直接拿投资成导演……”
汪天林一下就下了决断。
可他万万没想到,霍东俊却有了其他想法。
霍东俊刚得的“电影诈骗犯”,刚加强的灵感,他能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