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自古以来都是从小开始到大,再到不可控的。
油灯下,魏昶君枯瘦的指尖捻着三张电报。
轻飘飘的纸页上,越来越多的名字像淬毒的针。
保定孙强国,蜀中贺建军,张家口郭绵。
“换一批,腐一批”
他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敲打桌案。
梆子声从窗外飘来,像为无数即将坠落的官吏敲的丧钟。
二十年了。
他想起第一批被问罪的官吏中,那个曾跪在田埂发誓让百姓吃饱的县令,最后在粮仓下挖出十箱金锭。
后来是漕运使、盐铁使、矿监每个都是寒门提拔,每个最终都成了新的蛀虫。
“权力是淬毒的火”
魏昶君突然咳嗽起来,旧棉袍袖口沾上暗红。
他展开舆图,朱笔划过刚被民会揭发的张家口。
那里曾是他亲手提拔的寒门学子,如今成了百姓血泪的源头。
目光落在民会二字上时,他混浊的眼睛突然亮起。
想起宗涛报信时的姿态,那不是官吏的谄媚,是百姓要夺回公道的狠劲。
“那就再让一批最底层的手来执鞭。”
魏昶君猛拍桌案,震翻茶碗。
褐色茶水在舆图上晕成污迹,像极了官场洗不净的泥潭。
他抓过之前就准备好的草纸。
“民会监察制,百姓直选,任期”
这等于把刀交给百姓,若失控新章程墨迹已干。
那字迹如刀刻斧凿,仿佛要将二十年沉疴劈开裂缝。
“里长,张家口有新消息了。”
彼时夜不收匆匆赶来,看向魏昶君。
魏昶君枯瘦的手指展开张家口急报。电报纸上的墨迹被雨水洇开,宗涛被捕四字像血痂凝在纸上。
夜不收肃然禀报。
“郭绵昨夜绑了宗涛,囚在城隍庙地窖用刑。”
声音顿了顿。
“今早民会三百人围了官衙,红袍报的访员混在人群里,持续跟进报道。”
魏昶君端起粗陶茶碗,发现碗底结着冰碴。
他想起半月前宗涛的回信,这个年轻商人说的斩钉截铁。
“里长放心,民会这把火,烧起来就灭不掉。”
“郭家养着八十多个打手。”
夜不收继续道。
“但民会的人撬了地窖后墙,现在全城百姓都在往庙前聚集。”
魏昶君走到窗前,晨雾中的屋檐像蒙着孝布。
他仿佛听见千里外张家口的声音。
“试点”
他摩挲着窗棂上的冰霜。
“要么烧出条新路,要么”
后半句化作白气消散在寒风里。
事情开始闹大了,登上报刊的郭家,接下来会用什么手段角力?他不信郭家会坐以待毙,所以接下来他会好好看着,看着这场角力中,其他各地的官吏,都会用什么手段来争他们家族的万代千秋。
驿道传来急促马蹄声。
“别让我失望。”
彼时,张家口城隍庙地窖深处,宗涛瘫在霉烂的草堆里,肋骨处的剧痛让他每次呼吸都带着嘶声。
他舔了舔开裂的嘴角,咸腥的血味反而让他低笑起来。
“郭绵老狗”
他对着渗水的墙壁喃喃。
“你当真以为里长会放任民会送死?”
黑暗中,他摸到腰间暗袋里那枚胸章,冰凉的触感让他神智清明。
三日前他故意将民会的事闹大,就为逼这条老狐狸咬钩。
现在身上的鞭伤越重,郭家的罪证就越扎实。
“鱼儿咬钩了”
宗涛咳着血沫轻笑。
地窖顶突然传来瓦片轻响,是京师监察部的信号。
他艰难抬手在墙上叩击回应,砖缝震落的灰尘像为他加冕。
脚步声由远及近,铁锁哗啦作响。
门开时,他看见月光勾勒出的轮廓。
“受苦了。”
来人递来水囊。
“京师的监察部已经抵达。”
宗涛灌水的喉咙发出嗬嗬声响。
他笑着开口。
“告诉他们郭家的往来记录应该都在宗祠。”
他喘息着咧嘴。
“具体位置得你们自己找了,不过就算有证据,也未必能定他们的罪,最多只能让他们陷入被动。”
地窖外隐约传来民会的呐喊声。
宗涛靠着墙闭上眼睛,仿佛看见魏里长站在京师高台上,将民会章程像种子般撒向四方。
这算计的终局,应当快要换来百姓持鞭的权利了。
张家口郭府正堂,青砖地面积着未干的水渍,方才丫鬟失手打翻的茶盏,竟无人敢去收拾。
今日气氛太过压抑,清早郭家族人便已全部汇聚于此。
郭绵攥着今早的《红袍报》,指节捏得发白。
“这民会来得邪门!哪有不经民部就空降的权力?”
郭子怀端坐太师椅,官袍下摆的云雁补子微微发颤。
他想起许多年前魏昶君清洗缙绅前,也是先发罪证。
那时他刚入仕,亲眼见过菜市口的血如何浸透青石板。
“堂叔。”
郭子怀突然拍案。
“立刻去银号烧账!就说是灶房走水!”
他转头对管家嘶声道。
“把三叔公他们全绑了送官衙!”
满堂哗然中,郭绵猛地站起。
“子怀你疯了?”
“疯的是你们!”
郭子怀眼底血红。
“现在进去是保命,等夜不收上门,全得吊上城门楼。”
他喝了一口茶,这才终于眯起眼睛,冷笑起来。
“当年清理漕帮,他们保人的手段你们可没想过。”
“不光是他们,堂叔你也得进去。”
这一刻,郭子怀彻底展现出为官一方的狠辣和戾气。
“现在上面明显要让人动咱们了,这什么狗屁民会,没有里长,你们相信他们敢和郭家掰腕子?”
“你们得相信,只要我还站着,你们进去才是对你们的保护,过了这段风头,我就能把你们弄出来!”
窗外忽然传来报童叫卖。
“特刊!民会血书控诉郭家七宗罪!”
郭子怀疾步到窗前,见巷口已有百姓聚集。
他返身从多宝阁暗格取出信匣,抽出的信笺印着宣府启蒙部的朱印。
“既然要角力”
郭子怀将信笺拍在案上。
“就让上面看看,拔萝卜会不会带出泥。”
他示意长子近前。
“你去宣府找那位启蒙总师,什么都不用说,告诉他们民会的事就行”
“我郭家背后,也不是没有人!”
暮色渐沉时,郭府侧门抬出三顶小轿,里面捆着郭家嫡系子弟。
而与此同时,五匹快马悄然出城,鞍袋里塞满盖着宣府官印的密函。
这场风暴,才刚刚掀起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