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时分,张家口府衙的青石阶前响起密集马蹄声。
郭子怀披着官袍迎出时,看见十余名玄衣人勒马而立,为首者亮出的铜牌在灯笼下泛着冷光,京师特别监察司。
“郭大人。”
监察使声音像冻硬的铁。
“奉里长令,涉民会案人员即刻移交。”
他身后两人径直闯入大牢,镣铐声在寂静的夜格外刺耳。
郭子怀心中猛地一跳,指甲掐进掌心。
上面的手段果真很快,竟是连机会都不给他们,直接从异地调人查证!
他看见堂叔郭绵被拖出牢门时,老家伙对他露出个苦涩面容。
“案卷已封存。”
监察使递上盖着血印的文书。
郭子怀接过时嗅到朱砂混着铁锈的气味,这让他想起里长清算缙绅时,刑场刀斧手的味道。
黎明前,郭子怀潜入书房。
他没用电报,而是随手拿了张纸,用密写药水潦草写下。
“速援。”
书信用蜡丸封好,塞进送菜老农的扁担暗格。
“去宣府董大人别院。”
他低声嘱咐,老农担子里的青菜还沾着露水。
望着消失在晨雾中的背影,郭子怀冷笑着,他早就在宣府投靠了,启蒙部那位大人,民部两位大人,可是魏昶君早年推行新政时的老人。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府衙时,监察小组正在核对银库账目。
郭子怀平静地递上钥匙,角力的棋盘已然布好,就看谁先落下杀招。
与此同时,一道里长召集会议的命令传遍大江南北。
彼时,议事堂的铜门轰然开启,千余名着各色官袍的官吏鱼贯而入。
魏昶君端坐紫檀木大案后,旧棉袍的肘部补丁在烛光下格外显眼。
他面前摊开的《红袍报》头版,张家口民会五个朱砂大字如血痕刺目。
“诸位。”
魏昶君声音不大,却让满堂私语戛然而止。
他枯瘦的手指轻点报刊。
“可曾细读近日要闻?”
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宣府启蒙师董文渊下意识攥紧袖口,官靴碾过地面未干的水渍。
他看见里长目光扫过自己的衣衫,那眼神让他想起以往菜市口飞溅的人头,和至今还在海外流放的大家族。
“今日召诸位来。”
魏昶君突然提高声调,惊得檐角宿鸦扑棱飞起。
“是要颁行《民会督查令》。”
他展开黄绫诏书,绢帛撕裂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会议内容如惊雷炸响。
民会成员由十六岁以上百姓直选,任期两年,可弹劾当地所有官员。
重大决议需三成百姓联署,但一经通过,监察司必须立案。
“民会督查范围。”
魏昶君念到此处顿了顿,目光如刀锋刮过全场。
“涵盖税赋、刑狱、工程、军需。”
每念一词,就有官吏脸色白一分。
当念至可调用地方账册时,户部队列里有人晕厥倒地。
“即日起。”
魏昶君合上诏书,旧棉袍袖口露出的腕骨如铁铸。
“各州府设民会堂。”
他最后看向董文渊。
“宣府试点,由启蒙部协办。”
钟表声里,千名官吏僵立如木偶。
彼时宣府启蒙会总师张白河垂手而立,指节捏得发白。
他官袍肩补的锦鸡纹在烛火下颤动,像被扼住咽喉的囚鸟。
“民会可查账”
张白河脑中嗡嗡作响。
三日前他才批给妻弟的矿场文书,那上面贫矿二字底下,藏着富脉的标记。
还有上月安排的漕运差事,八个肥缺全给了姻亲子侄。
宣府那条永济渠,账面上耗三十万元,实际连五万都未用完。
余下的钱他不敢深想。
就在不久前他还盘算着如何把刚安插进税务司的侄子调走,如何抹平军械采购的差价。
可当听到民会可直接登报,并上报京师时,他彻底僵住,这意味着连补救都来不及。
这个昔日里长魏昶君亲自培养的学生,心中愈发难受。
他比谁都明白,民会有了监察他们的权力,意味着什么。
这是要让各地的官吏再也不能官官相护,实现军政经济一把抓的势力!
更不能从各类工程中徇私,或者随意安插人手!
与此同时,蜀中官吏贺建军也攥紧拳头。
他盯着高台上魏昶君破旧的棉袍袖口,心中一条条试图捋清里长的念头。
民会查账贺建军心底愈发沉重。
上月他才刚批的蜀锦商单,暗中抬价,差价够在成都置办两处宅院。
更心惊的是堰修堤款,他授意妻弟用腐木代替柏木,省下的银子给侄子活动了一个弹簧厂的位置。
这一刻,他看着里长,眼里有崇敬,也有恨意。
要不是里长,就没有他贺建军的今日,他甚至没资格上红袍大学,可为什么里长对他们这么苛刻?
贺建军闭上眼。
他刚把外甥塞进盐茶司,那小子连秤都认不全。
若让那些贩夫走卒组成的民会来查怕是年强行借着规划名义拿下的茶山,都得被翻出来。
议事堂突然安静下来。
贺建军抬头,正对上魏昶君扫视全场的目光。
那眼神如许多年前一般锐利,仿佛已将他藏在一切阴暗中的腐朽看穿。
但这一刻,他愈发不甘。
里长这是铁了心要打算对他们动手了?
天下这么多官吏,有几个经得起查证!
保定府官吏孙强国指腹无意识摩挲着官袍袖口的云雁纹。
他望着高台上魏昶君清瘦的身影。
“扎根”
孙强国苦笑。
他刚给长子置了百亩田产,用军械采购的折损差价。
三女儿出嫁的十里红妆,靠的是漕运损耗的抽成。
这些手段,哪个不是跟红袍老臣学的?
烛火晃过他腰间玉带,那是商会孝敬的,抵得上保定府半年税银。
里长啊里长这一刻,他深深看了一眼那个依旧年轻的身影,那样的强势,那样的咄咄逼人。
你到底要怎么样?
现在红袍就要覆盖全球了!
难道里长要的天下,容不得他们这些功臣留半分私产?
可凭什么!
他们为了百姓付出这么多年,难道还不够吗?自古以来,谁不是拿钱办事?
他们做了红袍的官,难道还能永远只办事,一点好处都捞不着?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