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沁芳园(1 / 1)

贾政接过锦囊打开一看,竟是一张便笺,上面写着:让宝玉日后跟着贾芸一同读书习字。

贾政先是一喜:“这倒是个好主意!让宝玉跟着芸儿学学那股上进劲儿。

但转念一想,又皱眉道:“你回老太太,就说芸儿现在要专心备考,二月县试后再议此事。此时让宝玉去打扰,反倒分了他的心。”

鸳鸯去后不久,就听得贾母院中传来隐隐的骂声:“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如今两个都不听我的话!”

那声音带着十足的恼意,分明是老太太动了真怒。

贾芸悄然退出书房,回到西廊下那间终于因炭火而有了些许暖意的小院。

然后又将新得的笔墨纸砚、衣物,尤其是贾政所赠的藏书,一一仔细放好。

贾芸知道,科举这条路上,才学固然重要,但来自家族内部的认可与支持,同样不可或缺。而这一切,都需要他用实力去争取。

那日荣国府考教风波之后,冯紫英倒是名正言顺的真认下了贾芸这个朋友,以至于一得了空便常来西廊下寻他。

这日天光正好,两人便在贾芸家那小院后的空地上切磋起来。

冯紫英是将门虎子,家学渊源。拳脚功夫扎实凌厉,那攻势如潮相当猛烈。

贾芸虽凭借这半个月时日将八极拳的架子撑了起来,但终究习练时日尚短,对战经验更是远不及冯紫英。

二十个回合下来,便已落了下风,最后被冯紫英一记巧劲震得跟跄后退数步,方才稳住身形。

“冯大哥,可真厉害。”贾芸抱拳致意。

冯紫英却未露得意之色,反而收势站定后上下打量着贾芸,眼中满是惊异:“好家伙!芸哥儿,你这才练了多久?竟能接我这么多招!你这拳法刚猛暴烈,绝非寻常路数,短短时日便有如此火候,若非亲眼所见,我断不敢相信!”

他再度走上前,亲热地揽住贾芸肩膀:“我看你是个有真本事的,文也来得,武也来得,窝在这小院里独自用功有什么趣味?过些时日我带你去个地方,让你也见见世面!”

贾芸笑问:“哦?不知冯大哥要带我去何处?”

“是北静王爷府上的聚会。”冯紫英兴致勃勃地道,“这位王爷虽只大圣上八岁,但确实是其亲叔叔。”

“更为有趣都是,王爷的性子最是豁达有趣。他不耐烦朝堂那些繁文缛节,就爱邀我们这些勋贵人家的年轻子弟,还有京中有些名气的才俊。

然后邀请我们到他府上高谈阔论,或是切磋武艺,或是赏玩些奇巧之物。王爷他业没什么架子,你蹴鞠厉害,他喜欢你;你会打造精奇火器,他赏识你;哪怕你只是钓鱼比别人强些,他也能跟你聊上半天!最是随和不过。”

贾芸闻言,心中微动。

北静王爷的名头他自然听过,一位看似只知风花雪月的闲散王爷。

一生无欲无求,唯爱结交三教九流,醉心于各种“无用”的乐趣。他这般作态,在这天家贵胄之中,倒真是独树一帜。

然而,贾芸心底一念至此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冷意。他想起前世所知的历史,那无数血淋淋的教训。

天家无情,最是猜忌。

一位亲王,若表现得太过热衷权势,广纳门客,只怕龙椅上的那位,夜里便难以安枕了。

反倒是北静王爷这般,醉心玩乐,胸无大志,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皇权斗争中,求得一世安稳且富贵逍遥吧?

这“无欲无求”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极高明的自保之道?

再想到此处,贾芸又不禁念及另一人——信王。

自从上次拌嘴两人意见相左,闹得不欢而散后,信王那边便再无声息。贾芸也曾想过是否要主动递个话缓和关系,但转念一想,自己并无过错。

且君臣有别,信王心思又沉,此举在对方看来或许亦有试探之意,便也按下不提。

如今看来,倒象是真的就此疏远,不再来往了一般。这其中的冷暖和算计,让他对即将遇见的北静王爷更多了几分审慎。

“如何?芸哥儿,可有兴趣?”冯紫英见他沉吟,不由催促道。

贾芸收敛心神,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兴趣与一丝受宠若惊:“北静王爷的雅集,自是京中子弟趋之若务之地。蒙冯大哥引荐,小弟岂有不愿之理?只是小弟身份低微,只怕……”

“诶!”冯紫英大手一挥,浑不在意,“王爷看人从不看出身,只看有无真趣!就凭你方才那手拳脚,还有那日府上应对的机变,便足够资格了!放心,一切有我!”

见冯紫英如此热情,贾芸也不再推辞只好点头应下。

贾芸心中明白,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跳出贾府内部倾轧,接触更广阔天地的机会。他需得步步小心,既要展露锋芒,又不能过于扎眼。

而信王那条线,是就此断了,还是暂且沉寂?一切都尚未可知。

过了两日,贾芸依约前往冯紫英所说的聚会。

到了地头才发现,这聚会并非在酒楼,而是在城外一位富商巨贾精心修建的私家园林里。

园子取名“沁芳园”,虽在北方,却极力模仿江南园林的秀雅奇巧。

只见亭台楼阁,掩映在假山曲水之间,虽是寒冬,仍有耐寒的松竹点缀,廊庑下悬挂着名贵鸟雀,屋子里则铺着银霜炭,熏得人恍若温暖如春。

小桥流水处,竟引了温泉水,氤氲着热气的几株反季节催开的白梅疏疏落落地开着。

这般手笔,耗费何止巨万?神京距江南千里之遥,这一草一木,一石一景,怕是都淌着银子——亦或是百姓之血汗。

贾芸心中暗叹着,然后随着引路的青衣小厮穿廊过院,来到一处名为“揽月轩”的临水暖阁。

阁内早已聚集了二三十位年轻子弟。他们个个锦衣华服,气宇轩昂。

空气中弥漫着酒香、果香和淡淡的脂粉气,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冯紫英见他来了,笑着迎上来引他入内。

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冯紫英低声为他指点:“那位抚琴的是诚意伯刘府的公子……那边围着看斗鹌鹑的,是成国公朱家的几位小爷……哦,瞧见那个独自坐在窗边,不怎么说话的少年郎了吗?”

冯紫英用眼神示意一个约莫十六七岁,面容俊朗却带着几分沉毅的少年。

“他叫吴三桂,辽东总兵吴襄的儿子,这次是跟着他父亲入京述职的。别看他年纪小,听说在辽东已上过阵,见过血了。”

贾芸心中一动,不由多看了那少年两眼。

这就是那个日后……他压下翻涌的思绪,将目光移开。

在场还有许多身着劲装顾盼间自有威仪的年轻武将子弟,显然都是京中勋贵或将门之后。

众人见了冯紫英,纷纷打招呼,可见他在这圈子里人缘极好。

冯紫英顺势将贾芸介绍给众人:“诸位,这位是我新结识的朋友,贾芸贾兄弟,荣国府贾家的子弟,一身好本事!”

众人闻言,目光都落在贾芸身上。

只见他虽面容俊秀,身形挺拔,但衣着普通,气质也更偏向文雅,并不似常见的赳赳武夫,眼中便多了几分审视与怀疑。

又有人低声探问是哪一房,得知不过是西廊下出了五服的旁支,那点刚刚升起的热情便迅速冷却下去,客套地拱拱手,说声“久仰”,便转身各自高谈阔论去了。

他们显然对一个无爵无职的远支宗亲并不感兴趣。

贾芸也不以为意,倒是乐得清静,于是寻了个不显眼的角落坐下,默默听着阁中众人的高谈阔论。

这些帝国最顶层的年轻勋贵子弟们,话题自然离不开时局。

有人痛骂辽东建奴猖獗,提及几年前那场葬送了数万精锐的萨尔浒之战,言语间对杨镐等统帅极尽鄙薄。有人忧心西北连年大旱,流民蠢蠢欲动,恐生大变。有人说起西南土司时叛时附,朝廷羁縻耗费巨大。

然而,他们的议论虽也触及了问题的内核——没钱,但口气却轻松得令人心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都穿成反派了,谁还按剧本死啊 末世降临:我是男主继妹 穿越的乾坤袋 港片:投降!我被大嫂包围了 觉日 全球灾变:我有一座恐怖屋 无敌皇子,从签到开始杀爆万界 阿姨,我爱的是你啊 玄幻:他背景通天 庶女生存指南:从替嫁到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