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送葬陶谦后,助刘备三兴大汉! > 第八十二章 辩天命棋巍释大义,鲁子敬思明路复丹书

第八十二章 辩天命棋巍释大义,鲁子敬思明路复丹书(1 / 1)

比起高弈和刘备这边,鲁肃就显得有些苦恼多了,他看着自己手里面挚友的回信蹙起了眉头。

‘子敬兄有大才,何必屈居于我汉室,煌煌天命四百年已然到了尽头,天命已尽,人力何为?’

‘莫说高棋巍麒麟之才,就是真麒麟降世,也难抵我汉室衰微也’

“让吾看看,子敬这是在看哪家女子给你写的信?”

人未至,声先至,鲁肃急忙将手中的信缄收好,高弈摇着羽扇看着他,露出坏笑。

鲁肃被高弈这突如其来的调侃弄得一愣,随即苦笑摇头,将手中那卷显然并非女子笔迹的帛书坦然置于案上:

“棋巍莫要取笑于我。乃是故友回信,只是其中言语,颇令人心绪难平。”

高弈见状,收起玩笑之色,走到鲁肃身旁坐下,但见其神色凝重,便知非同小可:

“哦?能让子敬如此困扰,想必这位故友非是常人,所言之事亦必关乎天下大势?”

高弈跟鲁肃还有自家主公三个人干徐州的政务,每天都干的吭哧瘪肚的,早就想找人来一起当黑奴了。

鲁肃叹了口气,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棋巍,你观当今天下,汉室气运究竟如何?我等竭力扶持主公,欲匡扶社稷,究竟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天而行?”

高弈闻言,蒲扇轻摇,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并未直接回答鲁肃的问题,而是悠然道:

“能让子敬问出这般问题的,来信之人想必也是汉室宗亲,弈料想,可是削汉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之后,刘晔刘子扬?”

鲁肃身躯微震,讶异地看向高弈:

“棋巍竟连子扬亦知?”

他与刘晔交厚,乃是年轻时事,且刘晔此时名声尚未显于天下。

鲁肃见高弈猜中,也不再隐瞒,将帛书推至高弈面前,感叹道:

“正是子扬来信。他言道汉室天命已尽,气数衰微,非人力可挽回。”

“纵有麒麟之才如棋巍你,亦难逆天而行,他劝我勿要困守徐州,当另谋出路。”

鲁肃的语气中带着困惑与一丝不被理解的郁闷,他与刘晔皆有大才,且私交甚笃,但在此重大决择上,却出现了根本分歧,高弈并没有回答鲁肃的话,而是询问道:

“那么,子敬在投效于主公麾下之前,又是如何想的呢?”

因为跟高弈也是故交的缘故,鲁肃也没有在他面前藏拙,而是直接说道:

“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肃打算前往江东,以观时变。”

高弈听到鲁肃坦诚昔日欲避祸江东的打算,并不惊讶,只是微微一笑,蒲扇轻摇,仿佛早已洞悉其心。

他并未直接评判鲁肃过去的想法,而是将问题引向了更深层之处:

“子敬昔日欲观江东,乃是乱世之中,智者保身择主之常情。然则,弈有一问:

避害江东,可仅为避害?观时变之后,又当如何?是辅佐一位能据江而守的明主,保境安民,还是,另有所图,以待天时?”

鲁肃被问得一怔,他当初的想法确实更倾向于前者,寻一安稳之地,施展抱负,庇护宗族。

但高弈的“另有所图,以待天时”八字,却隐隐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未曾明言的、更大的野心,他沉吟道:

“这个肃当时未曾深思,只觉江东乃成就基业之地。”

高弈颔首,不再追问,转而指向那封帛书:

“子扬兄乃汉室宗亲,阜陵王之后,其言汉室天命已尽,虽有偏激之处,却亦非全然虚妄。”

“桓灵以来,朝纲失坠,黄巾蜂起,董卓乱政,诸候割据,天子蒙尘,神器飘零此皆肉眼可见之衰微。”

“子扬聪敏多识,善知大势,见事极明,其得出此结论,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痛彻心扉之言。”

他话锋一转,目光湛湛地看着鲁肃:

“然,天命虽渺,人事岂可尽废?子扬所见,乃是旧都洛阳、长安之汉室,乃是四方诸候僭越之乱象。其心灰意冷,可以理解。但其或许忽略了一点”

“哪一点?”

鲁肃下意识地追问。

“乃是‘人心’与‘大义’!”

高弈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淅:

“汉室四百年,积威虽衰,然正统之名,仍深入兆民之心;天下思汉者,绝非少数!”

“关键在于,何人能承此大义,又能真正施行仁政,收拾山河,再造社稷?”

“此人绝非仅仅依靠血统,更需有雄才大略,仁德爱民之心,百折不挠之志!”

他停顿了一下,让鲁肃消化这番话,继而缓缓道:

“子敬弃江东而择主公,难道仅仅因为弈之缘故?非也。乃是因为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主公虽屡经坎坷,然其仁德信义,百折不回,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之心,绝非袁术、刘表等辈可比!”

“主公乃帝室之胄,此乃‘名’;有匡扶天下之志与能,此乃‘实’。名实相副,方能承载大义,汇聚人心!”

“子扬只见天命之衰,未见人心思汉;只见旧室之朽,未见新枝萌发之可能。此其见识之局限,亦是其身处淮南,见惯了袁术僭逆之辈,故而心灰意冷所致。”

高弈最终为刘晔的心态做了注解,鲁肃听完高弈这一席话,眼中迷茫渐去,想起这几个月看着刘备的所作所为,他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感慨道:

“听棋巍一席话,肃茅塞顿开!子扬虽智,然其境遇局限其眼光。肃既已择定明主,又岂能因友人一言而动摇?”

“主公虽暂处徐州,然其志岂在徐州?我等所做之事,正是于废墟之上,重燃汉室之光,虽艰难万分,却正是我辈责任所在!”

他拿起案上笔帛,神情肃然:

“肃当亲笔回信子扬,既谢其关切之意,亦要陈明我志!”

高弈微笑颔首,不再多言,只是静静看着鲁肃奋笔疾书,鲁肃笔走龙蛇,将其所思所感尽付纸上:

“子扬足下:惠书敬悉,感慨良多。足下所言汉室倾颓,气运衰微,肃岂不知?然肃尝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天命靡常,岂可坐而论之?昔光武中兴,岂非于莽贼篡逆、天下崩析之际,奋起于草莽,终续汉祚?今日之势,虽危于往昔,然亦未尝非英雄奋起之机也。”

“刘使君玄德公,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仁德布于百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自起兵以来,屡遭困厄而志不稍堕,此非具大毅力、大志向者不能为也。”

“肃不才,然观其人,察其志,信其乃承续汉统、拨乱反正之英主,故愿效微劳,附其骥尾。”

“足下聪敏,善知大势,然或困于淮南所见,未察徐淮之间新气象。”

“我主虽地狭兵少,然上下一心,将士用命,广陵盐政新立,民生渐复,此正积攒实力,以待时变之基。”

“岂不闻‘些许薪火,干柴自燃’?肃深信,我主秉持仁德,励精图治,天下思汉之士,必如百川归海,终成大势!”

“足下乃汉室菁华,阜陵王之后,身负才学,更当念祖宗创业之艰,思社稷倾复之痛。”

“岂可因一时之晦暗,便言天命尽弃,人力无为?曹孟德虽强,然其心难测;袁本初虽众,然其谋多疑;孙伯符虽勇,然其基未固。天下之变,未可知也!”

“肃愿与足下共勉:尽人事以待天命,而非坐待天命而废人事!江淮非远,盼他日能与足下把盏,再论天下!肃,再拜。”

书信写完,墨迹未干,鲁肃将其封好,唤来心腹之人,命其速送往淮南成德刘晔处。

做完这一切,鲁肃只觉得心中块垒尽去,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他转向高弈,拱手道:

“棋巍,多谢点拨。”

高弈还礼笑道:

“子敬心中本有乾坤,弈不过稍作梳理耳。子扬之才,世所罕见,若能醒悟,他日或非没有共事之主公的可能。”

此言似有所指,却又缥缈难捉,鲁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但随即摇摇头:

“子扬心高气傲,且其见解已深,恐非轻易能改。然,尽我之心,表我之志,足矣。”

两人相视一笑,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案头上堆积如山的政务文书。

未来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但内心的方向却从未如此清淅;说服刘晔或许艰难,但坚定了自身信念的鲁肃,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辅佐刘备、匡扶汉室的艰难伟业之中。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这系统比我还老六? 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天下一帝秦始皇 宿主太疯怎么办?完成任务就死盾 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 仙身魔骨 苟道长生:我的洞府无限升级 四合院:开大会?桌子给你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