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关羽拿着高弈和刘备的将令,前来提点兵马,准备出发前往鲁国:
“大兄,我奉军师之命前来提点兵马。”
徐晃治军有方,关羽是知道的,也是他跟自家大哥说,把自家麾下的兵卒交予他进行训练。
高弈在下邳收容的流民,黄巾旧部经徐晃整训,已渐有强军之貌。
且其中多有北地骑卒,与张辽或能更好协同,这正是执行此策的合适人选。
关羽径直来到徐晃营寨。但见寨栅整齐,刁斗森严,巡哨士卒精神饱满,见到关羽虽略显惊讶,但仍依军礼询问,并无懈迨,关羽丹凤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通报后,徐晃闻报快步出迎。他身姿雄健,面容沉毅,见到关羽,抱拳行礼,声如洪钟:
“关将军!晃不知将军驾临,有失远迎,恕罪!”
关羽也不迂回,开门见山道:
“大兄,我奉军师之命,将与文远将军率一军往鲁国行事,需提点五千精锐。
关羽一声“大兄”,让徐晃微微一怔。此乃军中旧识或地位相近将领间略带敬意的称呼,又是出自关羽之口,分量极重,但即便如此,徐晃也仍旧秉公执法:
“云长可有主公与军师调兵将令?如未有将令,即便是云长也不能轻易调军。”
“放心,关某自然知晓,此乃大哥与军师将令。”
关羽点了点头,将刘备和高弈写给自己的调兵将令递给了自己的这位同乡。
徐晃在查验无误过后,当即慨然应诺:
“既是主公与军师将令,晃岂有不从之理?末将这便点齐兵马,听候将军与张将军调遣!”
当日,校场中号角连营,兵马调动,粮秣器械装车,一派忙碌景象,却井然有序,丝毫不乱。关羽看在眼中,对徐晃的治军之能更是高看一眼。
次日清晨,下邳北门外,旌旗招展,关羽绿袍金甲,胯下骏马如火;张辽铁甲黑袍,沉稳如山。
点齐的五千兵马果然非同凡响,且军中又多为北地健儿,骑卒皆能弛骋射猎,步卒亦严整肃穆。
关羽与张辽并辔而行,见军中刁斗传令、粮车编队皆依章法,不由相视颔首,就在这时,高弈从州牧府走过来:
“云长,文远,若是曹操来攻,二位可拆开锦囊,依计中行事,若不来,可物归原主。”
关羽接过锦囊,入手沉实,以蜀锦密缝,封口处钤有军师印信,他与张辽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凝重。
“军师可还有吩咐?”
张辽勒马问道,在他眼中的高弈雎陵背水一战打退袁术六万大军,天下震惊,比陈宫只会带着吕布从兖州跑路好多了,高弈点了点头:
“有,曹孟德麾下谋士众多且惯用奇兵,鲁国若失,则兖州门户洞开,从流民招募兵士之事,当徐徐图之。”
关羽丹凤眼微抬,看向高弈:
“军师算无遗策,竟已料到曹孟德会来袭扰?”
高弈蒲扇轻摇,目光投向西北兖州方向,淡然道:
“曹操,世之枭雄也,其虽得陈宫首级,暂安兖州内部,然其志在天下,岂能坐视我徐州安稳收取鲁地、链接泰山?”
“夏侯敦归去,必详陈我徐州‘外示疲敝’之状。此虽可缓其大举东进之心,却也可能诱其以为可趁虚而入,遣偏师精骑,以‘助剿流寇’或‘索要叛将’为名,行试探骚扰、迟滞我等之实。”
他看向关羽、张辽,语气转为郑重:
“鲁国之事,关乎全局,不容有失。然若曹操真遣兵来,二位将军亦不可与之全面冲突,过早暴露我军真实实力,亦不可令其深入鲁地,坏我‘承名固本’之策。”
“故弈有此一计,藏于囊中,若曹军果至,且其势可制,则依计行事,可令其知难而退,又不敢小觑我等;若其势大,或情况有变,则需灵活应对,当速报于主公定夺。”
“切记,两位将军,锦囊不到时候,万不可拆看,以免计策外泄或徒乱军心。”
张辽抱拳沉声道:
“军师深谋远虑,辽与关将军必谨遵吩咐,曹军若来,定叫其无功而返,又不致酿成大祸。”
他久在吕布麾下,与曹操军多次交手,深知其用兵狡黠,对高弈的预先布置深以为然。
关羽将锦囊仔细收入怀中贴藏,抚髯道:
“军师放心,关某省得。但愿曹孟德识趣,莫来烦扰,否则”
他丹凤眼中寒光一闪,未尽之语中自有傲然杀气,高弈含笑点头,随后拿出一张图纸:
“云长,文远,此乃曲辕犁,在打退袁术入侵之后,我便将此物献予主公,用于我徐州境内晚稻的种植,此物,不仅有利于屯田之策,亦有利于黎庶百姓。”
“关某(辽)记下了。”
随后,高弈又嘱咐了些许安抚流民、结交泰山豪帅的具体细节,便拱手送行:
“如此,预祝云长、文远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弈在下邳,静候佳音!”
“告辞!”
关羽、张辽再度拱手,翻身上马。
大军开拔,五千精锐步骑混合,阵容严整,刀枪映日,旗帜鲜明,虽刻意收敛了些许杀气。
但那百战馀生的精锐之气仍难以完全掩盖,带着徐州新收获的粮食,向着北方鲁国方向迤逦而行。
高弈立于道旁,直至大军烟尘渐远,方才返回城中,他心中清楚,此次行动,外交斡旋、人心争取远重于阵战厮杀。
但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必不可少。派关羽、张辽这对堪称绝配的统帅。
一者威望足以代表刘备、深明《春秋》大义利于招抚,一者出身并州熟悉北地情况、善于统兵驭将——再配以徐晃精心训练出的北地劲旅,已是当前能拿出的最佳配置。
而那个锦囊高弈望向兖州方向,嘴角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
他确实预判了几种曹操可能采取的干扰方式,并准备了相应的对策。
其中一策,或许还能让那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好好心疼一阵。
大军离了下邳,一路向北,经东海郡,直趋鲁国地界。
关羽与张辽并辔而行,五千精兵军纪严明,行进有序,引得沿途百姓纷纷侧目,既有畏惧,也有好奇。
琅琊相臧霸早已归附刘备,见关羽大军过境,早早备下粮草劳军。
进入鲁国境内,景象便有所不同。此地虽未经大战,但夹在曹操、陶谦、吕布、袁术等军阀的反复拉锯之间。
又有泰山群盗时出劫掠,民生颇为凋敝,乡亭残破,流民可见。
关羽依照高弈“承名”之策,并不急于攻城略地,而是先广发檄文。
以“左将军、徐州牧、豫州刺史、宜城亭侯、皇叔刘备”的名义,宣告鲁国官吏士民: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乘衅,动荡州郡。备乃帝室之胄,荷国重恩,奉辞伐罪,初破逆术于淮泗,再诛悖宫于下邳,志在靖难,安辑四方。”
“鲁国,乃圣人之乡,礼义之所,今闻吏民不安,盗贼蜂起。备忝领豫州,岂忍坐视?”
“特遣鲁国相关羽、都尉张辽等宣慰地方,招抚流散,剿除寇盗,恢复秩序。”
“凡我鲁国旧吏,若能恪守臣节,保境安民,仍居旧职,共扶汉室。若有冥顽附逆,为害地方者,兵锋若至,罔有攸赦!”
檄文所言,堂堂正正,既表明了刘备的合法身份和赫赫战功,又申明了安抚地方、尊重现状的态度,只将矛头指向“寇盗”和“附逆者”。
檄文所到之处,鲁国各县反应不一。南部靠近徐州的几个县,如驺县、蕃县等。
这些县本就势孤力薄,见刘备声威正盛,檄文言辞有理有据,又闻关羽、张辽大军在后,大多选择开城迎接,表示服从“刘豫州”号令。
关羽、张辽亦不负所言,军队秋毫无犯,将从下邳带来的粮食赈济饥民。
对于这些迅速归附的县城,关羽、张辽严令部属不得侵扰,仅派遣少量军官入驻,协助维持秩序,清点户口,并开始推行屯田政策,将从徐州带来的粮种分发予流民,示之以恩。
同时在各县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减免苛捐杂税,组织民众恢复生产。
军中医官还为百姓诊治疾病,一系列举措,迅速赢得了底层民众的好感,随后便是一路畅通无阻,抵达了鲁国的国都——鲁县。
关羽、张辽进入鲁县,秋毫无犯,关羽即刻以刘备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宣布减免部分赋税,鼓励流民返乡耕种。
张辽则整顿防务,将流民,山贼择其中的良家子编入军中,其馀遣散归农。
同时,关羽迅速向刘备报捷,并举荐随军文吏及当地投诚的贤能之士暂代各县官职,请求刘备正式任命。
一套“承名”与“固本”的组合拳下来,不到两月时间,鲁国全境已基本平定,名义上归于刘备统治之下。
在此期间,正如高弈所料,曹操确曾派麾下将领夏侯渊,于禁数千兵马东向至泰山郡与鲁国交界处进行试探性巡戈。
但见关羽、张辽军容严整,布防有序,又闻其已与臧霸等连络,恐深入遇伏或引发大规模冲突。
加之主要精力仍在西线,故最终未敢轻易越境进犯,关羽怀中的锦囊,因此并未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