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607章 统一与分裂

第607章 统一与分裂(1 / 1)

熹平五年,如同一潭死水,沉寂腐烂已久的天下,发生了一些很微妙的事情

先是被宋国强行续了一波命的隋国,终于迎来了自己灭亡。

一支由地方豪强率领的军队,直接攻入了它的都城,从投降的隋末帝手中,得到了新夏最初时,那座被周天子赐下,代表着对这片地区统治法理的鼎。

当年金光灿灿的铜鼎,在经历了五百年风吹雨打的如今,已经长满了青色的锈蚀,呈现出古朴沧桑的气息。

这是岁月在它,在新夏身上刻上的痕迹,也是在那连史官都没能窥探的细微处,这座铜鼎对诸夏昌盛发展的见证。

没有谁不会因此着迷。

那位推陈出新的王者,时常会在周围安静时,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抚摸青铜鼎上面古老的纹路,还有里面刻下的,周天子对于诸夏分支的期许。

理所当然的,新王在与之相处多时后,受到了青铜鼎所代表的“新夏天命”的召唤。

“我要出兵!”

“我要灭了杞国!”

“我要重新统一新夏!”

那位年轻壮志的君主在庆祝新朝成立的宴会上,发出了这样的豪言。

他的臣子们自然是支持的。

新夏东西朝并立,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命运的玩弄,让隋、杞后继的明君,也无法结束这样的局面,但现在,是时候由他们来接手这一使命,重新弥合这片土地上的生民了!

新夏的死鬼史官,还有当地的道长,则是在暗地里对帐,回顾这一场王朝更迭过程中,各路势力犯下的错误,还有他们能够兴起的原因。

“中原距离这样的场景,不是很远了。”

“以后这样的事情,也一定会再度发生。”

“要把经验传给后人,不能让他们再重蹈复辙。”

史官吹干了纸张上新落下的墨迹,并说着那些前人说过,后人也不敢忘怀的警世恒言。

同一时间,西海的宋国也终于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水师。

他们跨过西海潦阔的海面,到达曾经西秦的北地郡,到达曾经属于北秦的土地,到达西南的犁轩。

然后,西秦丢失的地方,被宋人重新收复。

“真是不容易。”

也是在庆祝西海重归大一统的酒会上,宋帝甚是感慨的说道:“故土丢失百年后再将之收回的,天下除了我大宋之外,还有哪个国家呢?”

他并非在夸耀功绩,而是在叹息故土时隔数代人才得以回归的无奈。

一般来说,王朝开国之初,军队最是能打,领土开拓也最是迅猛。

奈何宋国奠基之初,可以用来修建舰船的树木实在不足,罗马那至于老年,才展露锋芒的奥古斯都,也实在奸诈有手段,派遣水师死死扼守住了海峡,让宋人只能隔着海峡叹气。

不过,其人虽老奸巨猾,他的子孙却不足守成。

短暂的中兴之后,罗马帝国仍旧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连帝国副都“康斯坦丁堡”都丢了。

而面对感慨的皇帝,宋国的臣子们也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只要不忘却祖宗的辛劳,牢记故土丢失的耻辱,那即便再过二百年,诸夏的子孙也可以收回它!”

皇帝认同这样的话语。

他站起身,举着酒杯对群臣说道:“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罗马人占领了北地郡这么多年,又重视对它的统治,因此,他们同样在玉壁城那巍峨厚重的城墙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生活在玉壁城里的赢秦后裔中,会说雅言的,束发右衽的,还有多少人呢?

虽然罗马因为与赢秦的交往、被大汉认证为了“大秦”,以及受到太平道的影响,成为了诸夏的“好兄弟”,可看着自家孩子跟着亲戚跑了,心中到底很伤心。

“哪怕北地郡的人,还留存着祭祀祖先的习俗,知晓自己的来历,但他们受到罗马的浸染,不会轻易褪去。”

“西海的一统,既要统合土地,也要统合人心。”

“不可以因为已经取得的功绩,而放松懈迨啊!”

就疆域而论,宋国才恢复了西秦帝国巅峰时期的领土,想要完全超越这个源于中原的秦地,复兴于西海一隅,又征南战北,伐左讨右,囊括万里的前朝,宋人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呢!

“何况天命还没有完全落到西海,东瀛的齐国,仍不愿意向我称臣纳贡,岂能骄傲自满起来呢?”

在泰西诸国、戎洲梁国、新夏隋杞隋等国,对着宋国膝行臣服后,宋人自然会对东方的诸夏分支,生出额外的想法。

毕竟“天子”只能有一个,吸引诸夏分支合聚的内核,也只能有一个。

若不能将诸夏有名的支脉,都连接到自己身上,宋国这个“天子”,当的终究名不副实。

可惜,哪怕齐国内部分裂的到处都是,可不论哪一家诸候,都需要与中原往来商贸,以获得东瀛稀缺的资源。

他们自然不会背叛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看上去还很强大的汉朝,认一个跟自己隔着老远,没办法带来太多利益的新宗主。

在这个方面,老齐人达成了暂时的统一意见:

可恶的赢秦继业者,肯定是想在自己身上,复刻“远交近攻”的操作!

诱惑自己与之交好,然后让边上的国家,都来针对自己!

哼!

他们老齐人,是不会掉在一个坑里两次的!

这让宋人很是郁闷。

“不过,这种小小的烦恼,好歹能够帮助宋国晚一点衰败吧?”

还有目标没有完成,那就不会直接懈迨下去,能让祖宗传承至今的荣光,延续的更长久一些。

古往今来多少能人、国家、组织,因着追逐目标而奋起留名,又因着失去目标而堕落复亡?

吴王夫差对此,可是很有话说的!

旁边的死鬼跟着点头。

他们说了一下其他地方的事情,最终话题仍落回了中原。

那是诸夏起源的地方,也是最早塑造大一统荣光的地方。

现在,与之并列的其他大区,正拥抱着属于自己的统一。

但统治中原的大汉,却在裂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皇帝正在拍卖官职——”

“我真是想不到,竟然会有做出这种事的君王。”

“你这话说的!”何博当即反驳起来,“咱家秦皇汉武的操作,你给吃了?”

始皇帝时期,曾经有过命令,在蝗灾和瘟疫发生时,百姓缴纳一千石粟米者,可以换取一级爵位。

当然,按照赢秦流行的二十等爵制,以及对军功崇拜,能用钱粮直接换来的,不过最低级的爵位。

除了在乡里享受一二优待外,是无法担任官职,对朝政做出更大影响的。

毕竟商人干政的痛苦,始皇帝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前汉建国之初,苦于天下疲弊,匈奴侵犯频频,于是沿用了这种做法,弄出来了专门的“入粟拜爵”。

不过,当时仍未允许这样的“贵族”们,直接步入官场,主持一方的事务。

直到汉武帝君临天下,为了筹集打匈奴、修宫殿等等大事的钱粮,刺激民间沃尓沃们积极为朝廷提供粮食,进一步放开了对“入粟拜爵”者的限制。

没办法,用最低级的,对朝廷没什么作用的爵位,直接换大量粮食这件事,做起来实在划算。

这使得皇帝们一遇到财政上的困难,就忍不住使出这一招术。

等到武帝在位,富商再怎么追逐权力,也已经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是被皇帝骗感情骗钱了。

武帝不多拿点诚意出来,还会往这个坑里跳的人,着实不多。

“但那也是先给爵位再安排官职啊!”

这是附和大汉朝任官流程的!

又不是直接提拔平民为一方主官!

“而且能让他们担任的官职,也只是些小县的县令,到时候罢免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阻碍。”

牵着狗路过的武帝,当即为自己辩解起来,“刘宏是明码标价,什么官职都拿出来卖了——怎么可以跟我比呢!”

“对对对!”

“你还一视同仁的,对着臣子展开各种折磨呢!”

死了也一直跟武帝不对付的陈阿娇当即说道,还发出呵呵的笑声。

她居住在长门宫中时,虽然不能享受出宫的自由,但对外界的消息,还是可以接收的。

于是,陈阿娇活着,在看武帝怎么折腾大臣,陈阿娇死了,还在看武帝怎么折腾大臣。

懂不懂武帝的丞相死前,庆祝自己竟然得到善终的含金量啊!

真相这样的快刀,让武帝不知道怎么辩驳。

毕竟很多旧时臣子,还在阴间住着,他今天撒了谎,明天保不准会有一堆老臣过来拜访,慰问在阴间“突然失忆”的主君。

武帝便只能哼哼唧唧的走了,牵着狗去查找太祖高皇帝,跟他一块看狗打架。

何博见他就这样走了,心里有些遗撼,觉得取乐的对象少了一个。

好在,刘宏还活着,并不会因为一群死鬼在背后说他闲话,而进行逃避或遮掩。

“从另一种角度上说,也能算他又在变卖朝廷负资产”?”

捧着一杯由山野柑橘榨成的汁水饮着,何博很快便被其中的酸味折磨出来了一张皱脸,但嘴巴却是不停。

他还在心里暗暗的想:

必须给一些死鬼下达新的指令,让他们去研究下柑橘这东西。

不好好培育的话,这原生的滋味实在是太让上帝颤斗了。

不过,这柑橘起初也是从老医仲手里抢过来的。

老头说要拿它去投喂太行山的猴子,但何博秉持着“出现在上帝面前的都是贡品”的原则,将之抢了过来。

现在也算恶有恶报。

忠诚的老鬼喜赶紧为上帝端上一杯清水,冲淡了那又酸又涩又苦的味道后,何博说话都顺畅了口他继续道:“反正地方上的势力,基本被世家豪强侵蚀完了。”

“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排官员,既能增收,又能给世家们添堵,破坏他们对官职的拢断——何乐而不为呢?”

时至今日,皇帝的命令已经很难通达乡里了。

虽然在表面上,大家仍旧尊重皇帝的权威,仍旧会执行他的旨意,可选择性执行也是执行,臣子们充满诚意的“劝谏”,也可以让皇帝收回成命。

从河间郡走出来的皇帝,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

只是先前,他继位不久,羽翼还不够丰满,哪怕心里有些想法,也不好做出来。

但至于如今,他还有什么需要顾虑的呢?

今年年初的时候,还有大臣上奏,请求废除限制官员任职家乡、妻妾亲属户籍所在地的“三互法”,简直是对他赤裸裸的挑衅!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对那群大臣容忍退让!

“而且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真不知道他们在叫唤个什么!”

后宫之中,皇帝也对朝野间的反对的声音,感到不满。

何贵人安慰他说,“百姓不知道朝堂的情况,又容易受到世家的蒙蔽,陛下不必因此恼怒。”

皇帝享受着她按揉肩膀的服侍,张口说道,“小民的智慧,朕向来是不管的。”

他连百姓的钱都懒得去赚,又怎么会在意他们的看法呢?

“只是史道人也跟着一块反对,这让朕很是失望。”

道门因着今汉的政治正确,即便在民间、在一些官员权贵的府邸中得到奉养,却一直不能获得明面上的推崇。

因此史道人,称得上今汉近二百年来,第一个登堂入室,能够对大汉朝政做出一定影响的道士。

别的不说,光是成功养活了刘辩这一条,就足够让他牢牢的跟皇室绑在一起。

皇帝也对他很有面子上的亲近,时常召他入宫,听他讲些乱七八糟的话。

在私下相处之时,虚岁也才二十的皇帝,曾对史道人讲过:“你不要再跟我讲小民的困苦,还有民水君舟的道理了。”

“朕是刘氏的子孙,是大汉的君主,难道会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吗?”

“你游历过许多地方,对民间的情况也很是关注,应该知道朕并非什么都能随心所欲的。”

皇帝是个很聪慧的人,这让他刚刚继位,就能抓住宦官和外戚的矛盾,让自己跳过了被架空当傀儡的阶段,除去了窦氏,直接亲政。

但他也是个很懒惰的人,对于很多麻烦的事,他是一点也不想去管。

从这一点上看,他与自己名义上的父亲桓帝,实在是过于相似。

他之所以会做打压世家的事,是为了让世家安分一些,不要出现王莽那样的家伙,以便维持大汉的统治,避开“亡国之君”这项恶名,畅享生前身后的富贵。

同时也为了让他们乖乖给自己交钱,履行好“交易”的规矩,不再赖帐、借钱不还。

而不是真的为了当个约束自己,造福万民的君主。

只有天知道,真想要解决民间的种种困难,他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多少的钱财。

也不看看,缔造了永元之隆的和帝、阳嘉中兴的顺帝,有哪个传下了血脉。

可见当好人并不能赚到什么。

史道人想要说话,却被皇帝打断。

“管不到的地方,就不是朕的地方。”

“你与其想办法来说服朕,还不如去蛊惑一下世家。”

在地方扎根数百年的家族,说话可比洛阳的皇帝,有用多了!

史道人只能失落的说,“可是陛下在河间时,还愿意与张角谈论这样的事。”

皇帝只摆着手说,“此一时彼一时。”

地方的落魄皇族,能与今日的皇帝相比吗?

屁股下的位子,会对人思考的方式,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皇帝在这样的转变中,姿势表示的很是丝滑流畅。

于是史道人只能闷闷离去。

皇帝之后也没有主动召见他。

谁知道这次,史道人竟然跟大臣们站到一块去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时光里的细水流长 骑砍三国:太祖之路 全民领主:凡人三国传 四合院潇洒的家族继承人 四合院:殡仪馆上班,生活乐悠悠 我说的你信吗? 林冲君 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 逆凡次尊仙 快穿之长安一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