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在车厢内消散。
朱高爔靠在车壁上,闭上双眼。
他能做的,也仅限于此了。
继续以灵力暗中为母后温养身体,尽可能延长她的寿元,让她少受病痛折磨,安享尊荣。
这是他身为人子,在“仙凡有别”这残酷现实面前,所能尽的、最大限度的孝道。
至于那缥缈的长生……终究只能是他一人的独行。
不过,也不一定
毕竟,系统都出来了。
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马车驶入清虚观,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朱高爔走下马车,望着观内袅袅的青烟,心神渐渐沉静下来。
朱高爔重新坚定了道心。
坤宁宫内,熏香袅袅,却似乎比往日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愁绪。
徐妙云坐在窗边,手中虽拿着针线,眼神却有些飘忽,并未落在活计上。
前次召爔儿进宫,见他气色尚可,言谈间也依旧淡然,她心中稍安。
但那份为人母的牵挂,尤其是对这个小儿子的未来,总象一根细弦,时不时拨动她的心。
“出家修道……可这道,终究是虚无缥缈。”
徐妙云轻声自语,眉宇间笼着一层轻愁。
“他如今是吴王,是陛下的儿子,是朱家的子孙。
这血脉传承,总不能在他这里断了。”
她想起朱棣那日问起仙缘该给谁时,自己毫不尤豫地推荐了爔儿。
那是真心话,她相信爔儿于此道有缘。
但“有缘”不代表一定要完全隔绝红尘,摒弃人伦。
历代修道者中,在家居士亦不在少数。
“即便他心意已决,不愿沾染太多俗务,但娶一房贤淑端庄的妻子,为吴王府开枝散叶,延续血脉,总不算违背他的道心吧?”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在徐妙云心中扎根蔓延。
她越想越觉得有理。
爔儿性子清冷,身边更需要一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
那清虚观虽好,终究太过冷清。
若能有一位温婉识礼的女子相伴,或许也能让爔儿的生活多些烟火气,少些孤寂。
而且,有了家室牵绊,或许也能让陛下和其他儿子们对他少些猜忌。
一个有了妻儿、顾虑更多的人,总比一个孑然一身、了无牵挂的“修道之人”看起来更“安全”些。
打定主意,徐妙云放下针线,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
“摆驾,去乾清宫。”
她对身旁的女官吩咐道。
---
乾清宫内,朱棣正在批阅奏折,听闻徐皇后求见,有些意外,放下朱笔宣她进来。
“妙云,你怎么来了?可是有事?”
朱棣见妻子眉宇间带着思索之色,不由问道。
徐妙云行过礼,在朱棣下首坐下,斟酌着开口:
“陛下,臣妾今日来,是为了爔儿的事。”
“老四?”
朱棣眉头微挑,心中瞬间闪过诸多念头。
“他又怎么了?可是在观中出了什么事?”
朱棣本能地想到是否又有御史弹劾,或是汉王那边又搞了什么小动作。
“那倒不是。”
徐妙云连忙摇头。
“爔儿在观中一切安好。
只是……臣妾想着,他虽一心向道,将王府改为道观,但终究是陛下的儿子,是大明的吴王。
这宗室血脉传承,乃是大事。”
她顿了顿,观察着朱棣的神色,继续说道:
“臣妾想着,是否……可以为爔儿择一贤淑女子,聘为吴王妃?
即便他仍以修道为主,居住在清虚观,但身边有个知心人照料,为他诞下子嗣,延续吴王一脉,也是好的。
总不能让他这一支,就此断绝了香火。”
朱棣听完,陷入了沉默。
他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扶手,目光深邃。
给老四娶妻?
这个提议,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老四再怎么说也是亲王,传承香火确实是宗室责任。
而且,正如徐妙云所想,一个有了家室的朱高爔,确实比现在这个看似无欲无求、捉摸不定的样子,更让人“放心”。
他想起了上次去清虚观,老四那油盐不进、滴水不漏的模样。
若是给他身边安排一个人,是否就能多一个了解他真实想法的渠道?
是否就能牵制他一些?
但同时,朱棣心中也有一丝疑虑。
老四那小子,连王位都想扔了去出家,会同意娶妻吗?
若是强行指婚,以他那执拗的性子,恐怕会闹得更僵,反而不好收场。
而且,若他真有什么“仙家手段”,寻常女子,又能起到多少作用?
“你的想法,朕明白了。”
朱棣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
“为宗室开枝散叶,确是正理。
老四年纪也不小了,是该考虑此事。”
他看向徐妙云:
“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徐妙云见朱棣没有直接反对,心中一喜,忙道:
“臣妾留意了几位勋贵家的千金,皆是知书达理、性情温婉的大家闺秀。
比如魏国公家的幼女,英国公家的侄女,还有……”
朱棣抬手打断了她:
“人选可以慢慢斟酌,关键是要贤淑,家世清白即可,倒不必过于看重门第。”
朱棣顿了顿,话锋一转。
“不过,此事还需问过老四自己的意思。
他那性子,你也是知道的。
若是他执意不肯,朕也不好强逼。”
朱棣这话说得颇有深意。
既是尊重儿子的意愿,也是将皮球踢了回去,想看看朱高爔对此事的反应。
这反应,或许能透露出更多信息。
徐妙云自然明白丈夫的顾虑,点头道:
“陛下考虑的是。
那……是否召爔儿进宫,臣妾亲自与他分说?”
朱棣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不必急于一时。你先放出些风声,看看各家的反应,也……让老四自己听到些动静。朕倒想看看,他是何反应。”
他要的,不只是朱高爔的答复,更是他在面对此事时,可能流露出的破绽。
“臣妾遵旨。”
徐妙云应道。
她知道,这事急不来,需要徐徐图之。
---
很快,皇后有意为吴王朱高爔择妃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京城勋贵圈中悄然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