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从远征突厥开始 > 第九十五章 洛阳朝堂的非议

第九十五章 洛阳朝堂的非议(1 / 1)

游骑将军陈子昂问王无竞洛阳朝堂的风向,主要是想知道朝廷上下对自己这个主战派的态度。

“伯玉,你一向耿直,自认为公心,无所忌讳,在朝中已经得罪了不少人。”监察御史王无竞顿了顿,继续道:“朝中对你的非议之声,亦是不绝于耳。有酷吏御史上奏,参你越权擅专,以文官之身干预军事过甚;更有人攻讦你所献‘神物’,不过是方士装神弄鬼之术,非堂堂正正之师所为,恐惑乱军心,败坏风气……”

乔知之闻言,面露愤懑:“岂有此理!当日同城危在旦夕,若无伯玉的‘伏火雷’,城破只在旦夕!那时怎不见这些人站出来说三道四?”

监察御史王无竞摇摇头,嘴角泛起一丝冷峭:“朝堂官场向来如此,见不得人好,尤其是伯玉你这般蹿升太快的,这次皇太后又是破格提拔,授予你实职将军,赏赐永业田和财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现在朝堂周兴、来俊臣那些酷吏,没一个是好东西,捕风捉影是寻常事……”他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还有刘敬同大将军……”

大唐的言官,这么喜欢空谈?不过,对非议早有心理准备的陈子昂神色不变,将斟满的酒樽推到王无竞面前:“仲烈兄,但说无妨。”

“刘大将军表面上对你赞赏有加,屡次向兵部为你请功。但,”王无竞目光扫过门口,见无人窥听,便小声说:“我离京前,得知他私下给兵部去了一封密信。信中言道,你陈子昂虽有大才,心思机敏,屡立奇功,但……资历太浅,骤升高位,恐难服众,不利于军中稳定。”

“啊?此信你亲眼所见?”陈子昂颇为惊讶。

“只是听说。”王无竞说。

乔知之顿时觉得莫明其妙,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当初采用伯玉的计策破敌时,他怎么不说伯玉资历浅?如今功劳到手,反倒说起这等话来!”

陈子昂却抬手制止了乔知之,脸上露出一丝苦涩而了然的笑意:“刘大将军所言,或许亦是客观之论。陈某入军不过月馀,确系资历浅薄。他身为主帅,考虑军中资序、平衡之道,亦是职责所在。或许……他是觉得我成长太快,锋芒过露,于我军中,于我个人,也未必全是好事……”他这番话,带着几分自省,也透着几分对官场现实的无奈。

王无竞看着陈子昂,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叹道:“伯玉啊伯玉,到了这般境地,你还是如此愿意相信人,性质淳朴,一如当年……我在御史台也呆了一段时间了,朝堂的官场人心,远比你所想的要复杂幽深。背后都是利益算计,这次攻击你的人,里面有因你上书反对告密而得罪的酷吏,也有一些关陇重臣,你当初反对高宗陵驾归葬……”

“陈子昂做人做事,但求无愧于心……”陈子昂叹了一口气:“眼下最重要的,是大唐边疆的安宁。”

王无竞话锋一转,语气中又带上了一丝鼓励,“不过,你亦不必过于忧惧。皇太后对你期许甚深,认为你是难得的文武兼备之才。军功报到宫里后,皇太后对你确是刮目相看。朝中有传言,皇太后私下曾对上官婉儿言道,‘文有狄仁杰,武有陈子昂’,欲观你后续之作为。此次派我前来,名为巡边,实则有仔细察看你在同城的治军、理政之能,皇太后对你在边塞的种种举措,很是感兴趣……”

陈子昂听到这里,这才放心,看来,武则天这次派监察御史王无竞来同城,不是来挑刺的,更象是来考察的。

三人借着酒意,推心置腹,边喝边谈,将朝中局势、北疆隐忧、人事纷争,一一剖析。

胡杨树上空的月亮渐渐偏西,清冷的月光通过窗棂,在院子里投下长长的影子。

直到夜半时分,王无竞已有了七八分醉意,他醉眼朦胧地拍着陈子昂的肩膀,言辞却异常清淅:“伯玉,你记住哥哥一句话,在这天高皇帝远的边塞,什么清谈、什么门第,都是虚的!唯有实打实的军功,才是你最好的护身符!”

顿了顿,王无竞说:“你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去理会那些宵小之辈的谤言,而是抓住时机,打一场漂漂亮亮的大胜仗,最好是能大破突厥,若能阵斩骨咄禄,将那突厥狼酋的人头送回洛阳,封万户侯……到那时,你看朝中那些嫉妒你、想害你的人,谁还敢再放一个屁?自然就都闭嘴了!”

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酒气,更带着一股看透世情的狠劲与直白。

陈子昂重重颔首:“仲烈兄金玉良言,子昂铭记于心。你旅途劳顿,今日早些歇息。明日开始,我便陪你在这同城内外好好看看,看看我陈子昂这一个多月来,究竟在这同城做了些什么,也好让你回奏天后时,心中有数。不需要美言,只需出于公心直禀即可。”

顿了顿,陈子昂突然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了,朝中对吐蕃的态度如何?”

“伯玉问得好,朝中对吐蕃什么态度?是战是和?”乔知之问道:“安西四镇一旦失去,对大唐的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仅是失去西域那么简单。如果放弃安西四镇,恐怕河西再无宁日……”

“对吐蕃是战是和,取决于北疆局势!”王无竞说:“你们肩上的担子重,若灭了突厥,大唐就能专心对付吐蕃,否则两线作战,难呀,国库不支,边疆亦没有皇太后信得过的猛将……”

陈子昂点点头:“那我们抓紧时间北上铁勒十五部族,平定突厥。”

宴席散后,陈子昂安排亲兵陈玄礼护送王无竞去往早已安排好的馆驿休息。乔知之也自回监军府。

陈子昂却毫无睡意,王无竞带来的消息,象一块巨石投入他原本已渐趋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孤独的陈子昂信步走出游骑将军府,踏着冰冷的石阶,再次登上了营地的高处。

塞月如钩,照得同城下万里沙场一片银白,恍如铺了一层寒霜。

远处的山峦,在月色下呈现出黛青色的轮廓,如同无数巨兽蹲伏在黑暗中。

大唐北疆,突厥正用狼一般的眼睛,窥伺着居延海。更远处的西域,是比突厥群狼更加强大、拥兵四十万的吐蕃国,在安西四镇虎视眈眈。

一轮冷月,如同硕大无朋的冰盘,孤悬于瀚海之上,清辉遍洒,将沙丘、硷蒿、废弃的营帐、以及远处汉代长城的残破身影,都镀上了一层朦胧而凄清的银边。天地间充满了一种亘古的荒凉与寂聊。

在这片月光照亮的土地上,夜风更劲,吹得陈子昂将军官袍的下摆猎猎作响,也让他因酒意而有些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他扶着冰凉的垛口,眺望北方无尽的黑暗,心中思绪翻腾。

“王无竞……监察御史……”陈子昂低声自语。好友的到来,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朝中纷争的寒意。

陈子昂深知王无竞的为人,正直敢言,绝非那种徇私枉法、阿腴奉承之辈。

让他为了朋友之情而罔顾事实,说谎话粉饰太平,断然不可能。

那么,接下来这几日,自己该如何应对这位既是好友,又是“钦差”的王无竞?

该如何让他看到一个真实、却又不至于因边塞的某些粗粝和不足而被朝中那些酷吏抓住把柄的同城?

该如何让他理解自己北上战略的必要性与危险性?更重要的是,该如何借助他这次巡边,反过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争取到皇太后武则天更坚定的支持?

这一切,都需要细细思量,谨慎行事。北上的计划不能变,但行事的策略,或许需要因这位老友的到来,而做出一些微妙的调整了。

孤独的陈子昂,深吸一口塞外干燥的空气,感觉肺腑都为之一清。目光再次投向北方那深邃的黑暗,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看来自己是低估现实朝堂政治的复杂性了:

路,就在脚下,总要一步步走。

仗,迫在眉睫,总要一场场打。

无论是面对明处的突厥铁骑,还是暗处的朝堂冷箭,现在的大唐,要生存下去都已经很不容易,要平步青云,建功立业,还得思虑周全,步步为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食人魔 跛王爷 西游:从天兵开始崛起! 第十八劫 万维圣辉:终末救赎之约 永徽新政:朕真不是昏君 三国:诸葛亮之子,开局救关羽 大唐打窝仙人,小兕子超级可爱 炮灰修仙 都穿成反派了,谁还按剧本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