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从远征突厥开始 > 第八十五章 软香饼与油酥烙饼

第八十五章 软香饼与油酥烙饼(1 / 1)

在边塞军营,日子待得久了,参军陈子昂发现:还有一个愈发不容忽视、关乎军心士气的严峻现实——大唐特种虎贲军的伙食,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大唐的每个军营,自然是配了火头军的。火头军负责为士卒提供一日两餐,满足他们早晚的饮食须求。

唐军大型军营的火头军可能多达数十人,而小型军营则可能只有数人。

大唐特种虎贲军的军营只有三名火头军。

每日天光未亮,校场东边那间终日烟熏火燎、气味混杂的巨大厨房里,他们便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劳作。

成堆的黄色黍米,被倒入大釜,熬煮成勉强果腹的粥糜;更多的,则是那堆积如山、以死面硬生生烙成的胡饼。

这些胡饼,为了极致的耐储性,几乎不含水分,硬韧异常。

刚来时,陈子昂常常需用佩刀费力斫开,在热汤中浸泡许久,方能下咽。

这一日,陈子昂处理完晨间操练,便带着乔小妹,以及随侍在侧的拂云、拂月二姐妹,踏入了这片蒸汽弥漫、人影幢幢的厨房重地。

古时讲究“君子远庖厨”,唐朝的官员更是如此。

厨房管事是个姓王的伙头,在军中操持伙食已近二十载,脸上沟壑纵横,那是被灶火与岁月共同刻下的印记。

见陈子昂这位声名远扬的参军竟亲自莅临这“污秽之地”,他连忙在油腻的围裙上擦了擦手,脸上堆起惯有的、混合着躬敬与无奈的笑容,躬身道:“陈参军,您怎么到这儿来了?这里烟气重,别熏着了。”

参军陈子昂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厨房。只见靠墙处,麻袋装着的麦子、黍米堆栈成小山;墙角的大瓮里,是新榨的胡麻油;另一侧,则是码放得整整齐齐、几乎望不到头的死面胡饼,象一片灰黄色的磐石阵。

几口硕大的铁釜架在灶上,底下柴火熊熊,釜内翻滚着看不出原色的汤水,蒸汽携带着一股咸涩的气息,弥漫在整个空间。

两名满面烟灰的年轻火头军,正沉默地将新烙好的胡饼搬去晾晒,动作机械而麻木。

陈子昂的目光则落在厨房外一小片被细心打理过的沙地上,那里有几株翠绿的野葱。

普通的士卒,一年之中只有特殊的节日,或者得到封赏,才有炖羊肉吃。

大唐特种虎贲军,肉食算多的,但主食也还是胡饼。

用现有的粮草改善平日伙食,改良胡饼,迫在眉睫。

陈子昂知道,对于这些远离故土、戍守边陲的将士,一口热乎、可口的饭食,所暖的不只是辘辘饥肠,还有那颗在边塞战火中渐渐僵硬的心。

他并非要完全取代胡饼——此物在长途奔袭、紧急行军时,以其极致的便携与耐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陈子昂的目标,是在非战时或营区休整期间,为大唐特种虎贲军提供另一种选择:更易消化、也更能滋养身心的主食。

陈子昂忆起在麟台涉猎过的古籍,其中似乎有“酒醪发面”的模糊记载,又结合了自身对食物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

他叫来王伙头,还有那两名看起来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在厨房一角辟出块清净地,亲自在一旁口述指导。

“取少量酿制‘烧春’后沉淀的酒醪,要那最稠厚的部分。”陈子昂吩咐道。

王伙头虽面露疑惑,还是依言取来一小碗散发着酒气的糊状物。

“与精磨的麦粉混合,加水,水温……要温,不可烫手。”陈子昂用手背试了试水温,继续说道,“揉,用力揉,揉到面光、盆光、手光。”

最初几次尝试,结果令人沮丧。不过,好在拂云有经验,她将揉好的面团放入陶盆,复上浸湿的麻布,小心翼翼地置于靠近炉灶、温度相对恒定的温暖角落。

然后,她不断调整着酒醪与面粉的比例,尝试不同的水温。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时辰后,那原本只有半盆的面团,竟如一朵蓬松的云朵,涨满了整个陶盆,表面光滑,弹性十足。

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戳了一下,一个凹陷缓缓回弹,扒开面团内部,只见布满了密密麻麻、细如蜂巢的气孔,一股独特的、微带酸香却又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

“公子,成了!”拂云说。

陈子昂看着那盆发酵成功的面团,眼中也闪过一丝欣喜。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那明显的酸味。

他凝神思索片刻,记起《齐民要术》等农书似乎提及过用硷中和酸味的方法。

“取灶下草木灰,用沸水冲淋,待其沉淀,取上层清液来。”陈子昂下令。很快,一碗略显浑浊的硷性溶液备好。

他亲自用小勺,一点点兑入发酵好的面团中,由拂云和拂月这两个心思细腻的丫头接手,反复揉搓、揣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刺鼻的酸味果然渐渐消散,面团变得愈发白淅、柔韧而光滑。

这经过“醪酵”与“中和”双重洗礼的神奇面团,被分成两份。

一份被灵巧地揪成大小均匀的剂子,置于铺了湿麻布的笼屉中,旺火蒸制。不多时,蒸汽氤氲,缭绕升腾,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温和而诱人的麦香。

待笼盖揭开,霎时间,连一旁观望的王伙头和火头军瞪大了眼睛——但见笼屉之中,一个个洁白如雪、浑圆饱满的“蒸饼”赫然呈现,它们松软得仿佛轻轻一碰就会塌陷,与旁边那些硬邦邦的胡饼形成了云泥之别。

另一份面团,则被擀成稍厚的圆饼,直接贴于烤炉那炽热的内壁上。

不多时,饼皮被烤得金黄微焦,鼓起一个个小泡,散发出浓郁的焦香。掰开一看,内里依旧是松软无比,气孔均匀。

陈子昂将这两种前所未见的新式面食,统称为“软香饼”。

它们口感绵软,带着谷物经过发酵后特有的微甜,极易消化,一经在伤兵营和部分休整队列中试推广,立刻引来了大唐特种虎贲军将士们争相品尝,赞誉不绝。许多肠胃不适的老兵,更是将其奉为福音。

“软香饼”的成功,给了陈子昂更大的信心。他接下来要创造的,则更多源于他对“美味”本质的理解——那便是油脂与碳水在高温下碰撞出的、令人难以抗拒的魔力。

他欲在这食材有限的边塞军营中,创造出口感的极致层次,这便是“油酥烙饼”的由来。

“油酥烙饼”的制作,更需要巧思与耐心,还是他在西北采访时一位老大娘教的。

陈子昂让拂云、拂月亲自上手演示,她们心灵手巧,正适合这般精细活计。

“拂云,取上好的精白面粉,用温水和成光滑柔软的面团,复上湿布,在一旁“饧”上片刻,让面筋得以舒展。”陈子昂说。

拂云照做,然后将饧好的面团在撒了薄面的案板上,用光滑的擀面杖,擀成一张硕大而均匀的薄片,薄得几乎能透光。

“关键的一步来了。”陈子昂说:“用小刷子,蘸取那香气扑鼻的新榨胡麻油。”

拂云的手腕轻悬,如同作画般,均匀而细致地涂抹在整张面片的每一寸“肌肤”上。

油光浸润之下,面片显得愈发晶莹。

接着,拂月则捏起一小撮碾得极细的青盐,以及乔小妹提供的、切得极细碎的野葱末,如同天女散花般,细细撒在油润的面片上。

随后,将这如同绘制了山川纹理的巨大面片,从一端小心卷起,成长条状,再顺势盘绕成圆旋状,如同一条盘踞的蛇。

“用掌心将这盘好的面卷轻轻压扁,再重新擀成一张厚度适中的圆饼坯。”陈子昂说:“这样就可以了。”

烹制的过程,本身就如同一场仪式。

陈子昂命人去取来一口专用的平底大铁锅,擦得锃亮,架在灶上,烧得温热。

用一块羊油在锅底飞快地擦过,留下一层薄薄的油膜,随即将饼坯放入。

只听“刺啦”一声悦耳的脆响,热油与面饼激烈地碰撞、交融,一股混合着胡麻油焦香、麦香和野葱辛香的浓郁气味,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在厨房乃至整个大唐特种虎贲军营区弥漫开来,引得路过的大唐兵王无不翕动鼻翼,驻足张望。

拂云手持锅铲,小心地反复翻面烙制,控制着火候。待到饼皮烙得两面金黄,布满虎皮般的焦斑,用锅铲边缘轻轻一拍,便能听到酥脆的响声。

起锅置于案板,用刀一切,层次分明,酥皮应声碎裂,内里却依旧保持着柔韧。

“这饼叫什么名?”乔小妹问道。

陈子昂见其层层叠叠,酥脆异常,便随口赐名:“油酥烙饼,你先尝一个。”

“太好吃了!”乔小妹试吃了一个,这外皮金黄酥脆、内里柔韧咸香、每一层都浸润着胡麻油和野葱味道的烙饼!

自此,大唐特种虎贲军每逢休整之日,厨房里必定会飘起“软香饼”那温和醇厚的麦香,还有“油酥烙饼”那诱人的麻油香。

连乔小妹养的那只名为“金粟”的小黄狗,也似乎更爱在饭点时,摇着尾巴,徘徊于大唐特种虎贲军的厨房附近,乌溜溜的眼睛期盼着那偶尔掉落的、香喷喷的饼渣。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五行劫主 夙念成诗忆锦年 妖尾:签订契约,从艾露莎开始 港综灵异,岳父林正英 洪荒入侵西游世界 变成京圈大佬的猫后我成了顶流 认祖归宗后,她掀翻男女主! 绑错系统后,白莲小师妹卷哭全宗 海贼:开局拐跑路飞,我当副船! 靠北啊!一不小心成魔法妇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