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二年五月二十日,神都洛阳的夜色,浓如墨汁。
牡丹花的香味,飘进紫宸殿的暖阁里。
侍立在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一抬头,就见到夜空一轮明晃晃的月亮。
坐在龙椅上的武则天,指尖轻轻敲击着刘敬同军功奏报上的“陈子昂”三个字,脑海中又迅速勾勒出关于这位年轻参军的身世信息碎片。
武则天又仔细看了看陈子昂的奏报,他或许是真的感知到了大唐的风向,或许只是想为那惊世骇俗的“伏火雷”找一个合乎情理的来源,但无论如何,陈子昂的奏报,精准地触及了她内心深处最为在意的东西——天命与正统。
皇太后武则天想称帝,目前最大的困境,便是如何解释自身权力的合法性,如何对抗那无处不在的“李唐天命论”。她引入佛教,试图查找经典依据,皆为此目的。
而陈子昂奏报里写的“后土皇地只”,乃是主宰大地、承载万物之神只,其“感念陛下之德”,“视天后为人间至尊”,并将她与代表帝星的“紫微大帝”相提并论……
这无疑是在为她武曌,为她这个女主,构建一套新的天命叙事,这个叙述还是创建在道家的基础之上,不必倒向佛教。
一想起在感业寺为尼姑的那段人生至暗时刻,泪水流尽、双目几近失明的日子,武则天的心里就顿感命运和权力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这个陈子昂,未必完全洞悉她创建新朝的所有谋划,但他无疑敏锐地捕捉到了她需要这种“神意”背书的渴望,并且用一种看似出自“公心”、源于“神启”的方式,巧妙地迎合了这一点。
“文有狄仁杰,可安内政,理万民;武有陈子昂,可镇边疆,破强虏……”武则天低声自语,眸中闪铄着权衡的光芒。
狄仁杰代表着务实与治理,陈子昂则代表着锐气与革新,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相对独立于旧有的李唐朝堂。
在危机四伏的大唐边疆,她现在急需陈子昂这样一把锋利的刀子,去砍下突厥的狼首阿史那·骨咄禄的人头,去砍下噶尔·论钦陵的人头。她需要一位名将,去漠北大破突厥的几万人马,去西域大破噶尔·论钦陵率领的十万吐蕃大军!
一把锋利、听话,又能为她劈开新局面的军刀,开疆拓土之功先不说,保住北疆和安西四镇,就是天功!
不然,唐朝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会大大缩小。
如果大唐压制不住突厥和吐蕃,契丹迟早也会作乱,鸡林州和辽东就都难保住。
到时候,大唐帝国就只剩下中原之地,她就算当了女皇,也守不住江山。
陈子昂的出现,恰逢其时,正是一个极为合适的人选!
陈子昂的寒门出身决定了他上升渠道有限,必须依赖朕的破格提拔;陈子昂的独立立场使他难以被其他势力轻易拉拢;他的能力与功绩则保证了他有被提拔的价值;
而陈子昂那份隐含“天命归属”的奏疏,更显示了他政治上的“悟性”。
“传旨,”武则天开口,声音清淅而冷静,“敕:北征军参军陈子昂,献伏火雷破敌,勇毅可嘉,记五转军功,擢授从五品上的游骑将军,永业田和金帛按例赏赐;其所献伏火雷制法,交予将作监与军器监,详加研习,酌情仿制。”
上官婉儿提起朱笔,迅速将武则天的旨意记录在空白的制书上!
如此安排陈子昂和狄仁杰的新职,武则天的想法,并不复杂,还是那个根深蒂固的声音在她心底响起,冰冷而现实: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血缘才是最可靠的纽带。
这是她从大唐无数次宫廷倾轧、生死搏杀中领悟的铁律。
外姓之人,今日可因功名利禄效忠于你,明日也可能因更高的价码或恐惧而背叛。
唯有流淌着相同武氏血脉的人,他们的利益才与她武周的江山牢固地捆绑在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人唯亲,在她看来,并非昏聩之举,而是在这危机四伏的权位之上,最直接、最稳固的选择。
她想起了武承嗣和武三思。
不错,他们确有许多不足,武承嗣急躁,武三思圆滑,能力或许不及狄仁杰、陈子昂这等经世之才,但他们对朕的忠心,是无需怀疑的。
但,江山不能只靠外戚来坐。
这个道理,武则天比谁都明白,汉高祖刘邦的吕后就是前车之鉴!
尤其是在这内忧外患之时,偌大的帝国需要能臣干吏去治理,危机四伏的边疆需要良将猛士去抵御,突厥和吐蕃的侵略,需要良将去镇压,给予教训!
光靠武家那几个子弟,撑不起这万里江山。
来俊臣等酷吏可以用来清除异己,震慑朝野,但他们搞不好建设,甚至只会破坏。
武则天需要真正的治国之才——如狄仁杰这般能安抚四方、赢得民心的能臣;也需要陈子昂那样能炸飞突厥人马的猛将。
武则天打算,一方面无声推动“任人唯亲”的潜流,让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逐步在洛阳朝堂占据要津;
另一方面,不断派出心腹御史,明察暗访,到各州县去选拔实干官员,无论其出身寒微还是曾经效力李唐。
“唯才是举”与“重用血胤”,在她的布局下,形成了某种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策略——内核权力圈层,必须以武氏为主;而执行层面,则需要广泛吸纳能干的外姓人才,作为补充和支撑。
狄仁杰也是李唐旧臣,虽并未卷入激烈的政治纷争。但用他,有风险,所以先调他到洛阳。
“且看看,他是否真的如奏报所言,那般秉公无私,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识时务。”武则天心中暗道。
她需要考验,需要确认,确认狄仁杰的才能是否名副其实。
更重要的,是确认狄仁杰是否愿意将他的才能,为她武曌,为她的大周所用。
而陈子昂,可以先封个游骑将军,看一看他的军事实战能力到底如何,到底能不能定鼎边疆,灭了突厥和吐蕃大军……
在她宏大的谋国棋盘上,武氏子弟是必须牢牢占据要位的“车”和“马”,是根基。
而如狄仁杰和陈子昂这般的外姓能臣,一个代表着秩序、律法与传统的治理智慧;一个代表着革新、锐气与突破的非常手段。
两者皆非来自世家大族,皆有卓然不群之才,是她可以用来打破旧有格局、构建属于武周朝廷班底的棋子,是可以灵活运用、攻城略地的“相”与“将”。
如何布局,何时弃子,将来也皆在她这位弈者一念之间。
丑初,夜更深了,年过花甲的武则天有点困意了。
神都洛阳的夜空下,暗流汹涌。
武则天知道,无论是血缘的亲近,还是能力的卓着,最终都要服务于一个目的——巩固她手中的权力,让她心中的武周早日真正取代李唐。
而这一切,虽然从光宅元年九月一开始就遇到内忧外患的重大挫折,但她会百折不挠!
提拔狄仁杰和陈子昂,会是她这盘谋新朝棋局中,关键的活眼吗?武则天期待着答案。
大唐的五千万生民,也期待着答案。